浦江创新论坛:未来金融服务将变成基础设施
2020-10-31 13:58:00
浦江创新论坛:未来金融服务将变成基础设施 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技术是革新者,也是鞭策者。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迭代而出,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链的升级
来源 :第一财经研究院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技术是革新者,也是鞭策者。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迭代而出,金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链的升级和重构正创造出新的行业机遇;同时,借助技术手段,金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率、更公平的方式去服务更广泛的用户,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此背景下,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银行、保险、券商、互联网公司正在形成一个金融科技的生态圈。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到什么阶段?科技金融给资管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未来科技金融又将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0月29日,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第一财经“科技金融论坛”上,来自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表示,当前,信息的数字化正让金融痛点、难点的解决成为可能,技术进步可以让金融资源被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获取,金融普惠的能力和意愿不断扩大。但不可忽视的是,金融数字化的场景应用仍待开拓,科技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还需创新。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的科技金融发展迅猛,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在诸多领域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走在国际前列。
不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明喜在论坛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国际上相比,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建设在细分领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创业投资市场的投资效率和投资环境有较大差距,受宏观环境影响,2019年我国创业投资市场规模增速大幅放缓,投资者也更趋谨慎。
这在数据上也有体现,截至2019年底,中国创业投资管理资本总量达9989.1亿元,占GDP总量的1.01%;同期,美国创业投资管理资本总额为4440亿美元,占GDP总量的2.07%。但我国创投市场的平均年增速较高,2007年~2019年,平均增长率达24.7%,明显高于美国的6.6%。
这一高增长率的背后,反映了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积极支持。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汪素南就称,为更好地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该行打造了一个科技生态圈,不仅提供贷款融资,还帮助企业寻求合适的股权融资、投行并购咨询、政府政策支持等,“目前已经和政府、园区、PE/VC、科技龙头等超过200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张明喜称,我国银行业对创新型企业或中小企业的风险把控和价值挖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政府也需通过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撬动银行资本支持中小企业。
“当前,在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识别上,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金融技术的发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他称。
可以看到,当前科技金融生态的建设不再局限于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各级政府都将构建适合地方发展的科技金融生态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自下而上地推动技术改革。例如,上海科技金融股权市场发展较为成熟;陕西省将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作为主要抓手;嘉兴市则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等。但张明喜强调,在科技金融生态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加开放和更加包容。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逐步融合,业内的共识在于,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在发生改变。
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风称,技术的一步步下沉,将使很多金融服务变成基础设施,之后就不再是商业变现层次了,而可能是免费或者非常便宜的基础设施,再在上面长出新的服务模式、中介模式、收费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一整套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导致了交易成本结构的巨大变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之下的精准画像和精准匹配,使得交易的匹配成本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又使得商业变现层面的中介模式、生态、业态发生巨大变化。“金融的需求几千年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满足这种金融需求的方式方法其实一直在变,永远不会停步。”肖风说。
在此过程中,区块链被视为重要引擎,其作为一个集大成的商业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免费的、开源的、无需许可的基础能力,将帮助应用开发者非常轻松地部署各个应用。肖风将区块链的应用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分布式网络、数据库、存储、计算、账本、治理、应用、商业。“这些层次,从上往下看就是从互联网到区块链,从下往上看就是从区块链到互联网。”他说。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目前科技金融已对财富管理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一方面,科技有助于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勾勒出多维立体化、数字化的客户画像,同时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另一方面,科技将增强财富管理行业的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此外,通过金融科技在行业中的广泛运用,还有助于提高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能力。
不过,连平也提到,当前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金融科技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上的研发能力依然不足;财富管理行业当中的金融科技人才相对匮乏,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待加强;金融科技行业的标准与安全规范仍待完善;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应用的步伐。
对此,连平建议,要继续鼓励财富管理行业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加大对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行业政策指导和行业标准规范建设,促进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得到规范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多重安全风险的防范机制;发展监管科技,加强行业监管。
“监管在跟上金融科技创新方面还有一定距离,未来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监管科技的发展中,”连平强调,“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如果没有监管科技和它相匹配,那么监管要做好是非常困难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快速演进,对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借助技术手段,金融将以更低的成本去服务更广泛的用户,进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的实现。
比如,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精确的数据。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总经理、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主任卢勇就称,去年9月,上海发布了全国首个公共数据开放落地管理办法,并推出基于公共数据的普惠金融,即让银行利用企业在政府侧的公共数据赋能中小微企业。
“利用政府侧数据做业务实践很早就有,但因为没有政策的支持,很多地方可能会单一地和某一个政府部门合作。而上海有了政策指导以后,银行就可以利用政府侧所有委办的数据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评估。”卢勇说道。截至目前,共有18家银行参与到数据开放中,已通过使用8个委办、386个数据项为15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可持续发展金融负责人徐青表示,经过测算,全球如果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每年需要的资金缺口约5万~7万亿美元左右。而金融科技可以让环境风险的信息披露得更准确、更有实效性,进而帮助市场投资,比如帮助投资者了解环境变化对于投资行为本身的影响,以及未来政策方向对投资收益率下降、风险增加的问题等。
但在助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提到,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数据的不确权以及数据不能共享使用。另外,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多,每个体系都没有相应的数据标准支撑,希望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够在相应的目标体系下形成数据标准,这样金融科技才能发挥作用。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