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投资机遇报告》在云端发布,专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潜力巨大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投资机遇报告》在云端发布,专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潜力巨大
来源:商道融绿
《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投资机遇报告》在云端发布,专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潜力巨大来源:商道融绿10月29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商道融绿共同举办了《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投资机遇报告》发布会暨中国绿色投资机遇研讨会。本次会议由英国国际气候基金(UKPACT)提供支持。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建设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嘉实基金和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管委会等国内绿色金融界的资深人士,就中国绿色投资机遇展开讨论。
研讨会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副首席执行官Justine Leigh-Bell女士致欢迎辞。Justine在致辞中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各国纷纷推出措施促进经济恢复和重建的背景下,我们提倡的是经济的绿色复苏,使绿色成爲宏观经济政策的考量重心,推动资金流向与巴黎协定2摄氏度目标一致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经济领域。中国的绿色投资机遇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经理邵欢和商道融绿ESG研发总监吴艳静共同发布了《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与投资机遇报告》。邵欢指出,这份报告是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绿色基础设施投资机遇系列报告的延续和突破。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的气候适应型基础设施存在巨额的投资缺口,规模达到100万亿美元。只有引导资金弥补以上缺口,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的2摄氏度目标。中国已经成爲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而绿色债券是实现绿色融资的理想工具。吴艳静表示,在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的目标下,绿色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后新冠疫情时期,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已经具备了较爲完善的绿色债券政策,商道融绿的分析表明有效的绿色金融政策将促进绿色债券的发行。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指引和正在编制中的十四五规划,都明确了中国低碳发展的路径,更多资金需要转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商道融绿董事总经理张睿主持,与会嘉宾就气候变化与绿色投融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蓝虹表示,2060碳中和的目标带来了企业在绿色投融资方面的风险和机遇,碳排放继污染之后成爲主要的环境风险,而碳减排、碳汇産业形成新的机会。蓝教授还分享了贵安新区绿色投融资的经验,如设立绿色风险分担基金来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运用绿色投资平台平台和项目库,对绿色项目进行评估、设计和包装来解决绿色生态项目融资与投资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绿色资金可获得率等。中国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债券承销处副处长温婧介绍了建设银行的绿色金融政策,提到近期通过CBI认证的海外绿色债受到了市场积极反馈,并且介绍了建设银行在绿色资産证券化做出探索。温处长还鼓励清洁能源和交通等6大类的业务积极申报境内外绿色融资项目。安徽新安银行董事长孙晓提出了国有中小银行实现绿色金融问题,主要包括産品创新能力不足,政策引导不足等原因,并且提议以绿色融资担保基金来解决后顾之忧,降低融资成本。孙董事长同时还提出了地方银行在生态治理、城市改造等领域的发挥潜力。嘉实基金ESG研究主管韩晓燕提出,在绿色投融资的资金缺口上,公募基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和责任。她以中证嘉实沪深300 ESG领先指数爲例,指数不仅实现了4.7%的超额收益,还对于项目发挥了30-70%的碳减排效应。嘉实基金把ESG投资作爲责任投资的抓手,不仅仅局限于ESG的主题投资,还把ESG投资原则纳入整个投资流程。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在结束致辞中表示,除了绿色金融在投融资端的考量之外,绿色金融还可以发挥在金融産品定价中的要素配置功能。他提议在固收领域更多与ESG投资原则结合,并且把气候风险的量化分析纳入投融资过程。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