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未来银行业发展要顺应当前科技创新及国内双循环
郭田勇:未来银行业发展要顺应当前科技创新及国内双循环
来源 :新浪财经
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郭田勇表示,未来银行业发展要顺应当前科技创新以及现在国内双循环,特别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配合,要顺应这种大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我们在国内的居民的消费支付,包括为国内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在这些领域,商业银行必须把这一块工作真正做好。国内循环为主体,首先的一个其中之意,未来继续降低金融业的服务成本。经济是循环的,如果要能够循环起来,能够越循环越好,循环中的成本降低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形成一个摩擦力非常大,那可能越循环就越慢,就会形成这个情况。降低成本,形成更优质的服务,未来主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打造智慧银行,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今天非常高兴再次参加我们新浪财经主办的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今天这个论坛我就通过线上的方式,就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问题,跟大家做一点交流和分享。
我们看到这些年中国银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现在整个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00多万亿,确实在国际上中国的银行业规模,按照各个国家经济体来看,我们的银行业是最大的。当然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包括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整个银行业的经营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包括我们在资产质量方面,也包括我们银行业要让利于实体经济上,今年大家也知道,中共中央也做出了一种规定,我们银行业要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包括银行很多贷款支持抗疫的需要。我们一方面要降价,同时很多贷款又要去延期,而且要平息,我们做了这样一些举措。
从今年来看,银行业的承压的确在不断增大。从上半年各家银行发布的业绩来看,整体各大商业银行的净利润都呈现10%左右甚至10%几的负增长,我们现在大概面临这种格局。
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我们首先还是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景,我本人是很充满信心的。这里边我们不妨简单辩证分析一下,比如说现在从高层来看,一直讲中国未来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一点我也是赞成的,因为我们现在从经济增长来看,确实我们缺乏长期的耐心的一些资本,这一块通过资本市场方式来培育会更有优势。但是虽然我们一方面未来要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银行业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仍然可能是社会融资的主渠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储蓄率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较前些年降低了,现在总体上还是能达到40%、50%的水平。我们形成这一块储蓄,势必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来对这个储蓄进行消化。另外一方面来看,中国的投资者,应该说跟储蓄率高也有关系,但又不完全是同一回事。我刚才讲的储蓄率高,可能是跟我们的体制,跟医疗、养老需要有一些预防性的准备是有关的。
第二方面,从中国的投资者来看,其实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占比还是非常高的。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两年一个重大的事件,出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再次延了,大概要到明年。现在比如说各家银行、各家资管机构都在为这个新规做准备,比如以前银行保本型的一些理财产品,按照资管新规规定,都要逐步停发,未来都要变成净值化管理。但是据我们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的调研,我们跟银行的客户、储户交流,我们感觉目前从中国的个人投资者来讲,他其实对这种净值型的或者说由个人来承担的这种产品,接受程度普遍不算太高。未来我想我们在资管新规推出以后,由于各种资管产品全都要变成净值化管理,所谓按照资本市场的产品来管理,我们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本来在资管领域内的一些投资者,这一块的资金会大幅度地重新回流到银行,形成银行的储蓄存款,我们感觉未来这个可能性也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未来银行业从发展来看,我们的“武器”、“弹药”应该还是比较充沛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商业化的发展之路,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关于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问题,有几个方面还是非常重要的。
1.要顺应当前科技创新以及现在国内双循环,特别我们叫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配合,要顺应这种大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我们在国内的居民的消费支付,包括为国内的居民和企业服务,在这些领域,商业银行必须把这一块工作真正做好。国内循环为主体,首先的一个其中之意,未来继续降低金融业的服务成本。经济是循环的,如果要能够循环起来,能够越循环越好,循环中的成本降低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形成一个摩擦力非常大,那可能越循环就越慢,就会形成这个情况。降低成本,形成更优质的服务,未来主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来打造智慧银行,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前几年金融科技发展以后,还进入到金融领域,我们也形成了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现在又叫数字金融,有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本质可能都是一样的,数字科技技术跟金融业务不断融合。从过去几年看,金融发展一直处在过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能力,由于越来越多地运用科技,应该说(经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跟目前大的形势需要相比,这种提升还是不够的,或者说未来还是要继续去提升的。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银行业的数字化方面的改造,更多是呈现在数字化或者是互联网化,用互联网来替代以前一部分传统业务,比如说我不用到银行去排队了,(用)手机转个账,能够直接进行一些支付,可能本来需要线下的活动,我们拿到了线上。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真正来运用金融科技技术做一些深层次的金融业务方面,比如说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手段去发现一些潜在客户,来去进行风险定价,来去进行精准营销,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商业银行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
下一步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来深入。应该说国有大行相对来说有优势,因为它的规模大、网点多,它的输出就这样了。而且它在科技运用上还呈现一种规模经济的特征,我开发这些系统之后,相应地来讲我服务的客户大,投入是比较经济的。但是中小银行可能有一个相反的情况,因为毕竟可能只在一个省或者在一个市范围经营,如果投入很大,金融科技大规模地运用,可能规模不经济。所以,很多中小银行的领导可能会感觉力不从心的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国有大行的潜力仍然要挖。其实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更多是采用一些结构性的数据,以前在金融活动方面采集一些客户的数据,未来我们其实也要在有些方面学习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比如我们要搭建更多的场景,一方面能够增强客户的粘性。另外一方面,又有更宽阔的平台,能够获取各个方面的数据,这样的话才有可能给客户进行精准画像,然后实施精准的销售,有更多的获客手段,这一块仍然要继续往下搞。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讲,这一块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因为它规模小,规模不经济,但是我们觉得有两个方面还是可以考虑的。一方面要跟一些外部的机构进行一些合作,比如跟一些大的平台进行合作,这是可以考虑的。当然在这个合作中,我们也希望银行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创新猛力。第二,我们也要遵循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比如说在联合贷款及各类业务中,还是要遵守相关规定。我们中小银行的各种联盟,前两年成立很多比如中小银行发展联盟,包括各种横向的合作机构,这些机构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些机构能够把各个中小银行从数据、从平台方面能够起到一些整合性的作用,可能从发展上来讲,中小银行就能够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数据应用。
因为前期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C端,在消费金融或者零售金融的领域应用的量比较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推进和我们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我们说无接触式服务确实是形成大家的一种共识,确实和面对面的服务能够达成异曲同工的效果,这一块继续往下推。所以,未来金融科技一定会从C端朝B端转,未来在公司金融领域包括银行为企业提供服务上,它也会有越来越大的数字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所以,各家商业银行也要抓好切入点,把数字金融或者是智慧银行真正地点亮。
这是我强调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未来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来讲,我们还是要牢固地守住我们的初心,真正地提高我们经营的效率,提高我们资产的质量。
银行业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整个资金的需求包括财富管理的需求还是非常庞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特别是我想强调,从资金上来看,未来商业银行仍然是服务的主渠道,但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包括资产管理领域,现在各家银行成立了基金子公司,这些机构未来要进一步地把它做好。我一直讲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有的时候呈现一种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什么叫“叫好不叫座”,从资本市场的定价来看,我们绝大部分的商业银行的PB值都是破净的,股价比净资产低,经常有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很难理解,银行的效益这么好,为什么它的股价低于净资产呢?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并不难理解,我只想讲一条跟我谈话的主题有关的,我们的商业银行是依靠外延式的增长来获取收入,因为每年新增贷款多少钱,然后我就能够形成多少新的收入。但是新增贷款以后,资本金就要增加,资本金增加以后,新增贷款、新增收入,分母就变更大了,整个资本收益率就很难提高上去,我们就面临这个情况。
所以,未来优秀的商业银行必须要避免依靠简单的外延扩张形成自己的收入来源这种形式,不能把这个作为单一形式,必须要通过多层次的服务,通过多方面,特别是通过中间业务方面来获取收入,这样这些银行未来才更加具有成长性,也更加具有竞争性,要描述这个前景。
未来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领域,包括针对于更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领域,也包括我们在信用卡领域,这些都是除了传统的支付结算之外的传统中间业务之外,未来能形成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渠道,未来我们在这些领域要持续发力,把这些工作做好,这家银行未来才能成为一家优秀的、卓越的商业银行。
这是我讲的第二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希望未来我们的监管政策能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空间。银行最重要的监管是资本监管,但是资本监管的问题,未来里边应该有更大的弹性空间。比如我们知道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8%,但是我想问,每家银行的经营情况跟资产结构情况都不一样,也不意味着资本充足率是10%的商业银行的稳健程度就一定比现在的资本充足率是8%的商业银行高,因为你要看内部结构包括资产负债的整体情况,可能都是有差异的。未来从发展方向来看,最理想的一个监管方式是说我们也把这些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运用到监管上,监管机构如果能够透彻地分析出每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是可以给商业银行的监管,包括资本管理,制定出“一行一策”的政策。比如有的银行的风险情况,就需要10%的资本,有的银行可能虽然也是这种情况,但是我考察内部情况,可能只需要6%的资本,也有可能出现一种监管精细化的情况。
我想说的是,从短期来看,我们未来从国家经济增长的恢复的需要,从未来我们实现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的发展思路的需要来看,我们银行业的确还是资金提供的一个主战场。我们希望我们从监管上给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让它有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比如在资本管理上,在杠杆率的管理上,我认为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根据各家银行的具体经营情况,我们可以尽量给商业银行一些更加宽松的监管空间,这样的话有利于他们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