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开放
杨涛: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开放
来源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12月17日,2021第八届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年会暨2020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字创新金融 科技改变未来”。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出席并发表演讲。杨涛指出,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开放,但是在开放过程当中有多重目标需要进一步协调。
杨涛表示,现在所热议的数字化变革,归根结底是希望利用数字化变革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些内在矛盾,什么是内在矛盾?这其中既有短期来自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又有中长期各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都在减弱、全球的收入分配出现恶化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可能需要靠一些刺激性政策先活下来,但中长期要想活的更好一点,就需要借助数字化变革这个着力点。
杨涛称,如果进一步分解数字化变革,自己在研究过程当中经常关注三个侧面。第一是所谓的新型数字经济,也就是数字产业化,第二是产业数字化,第三是新基建。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进一步梳理出来了未来数字化金融所要服务的对象。当然在讨论新型数字经济的时候,需注意在统计和估计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泡沫。
他认为,在下一步数字化变革中,早期可能关注更多的是数字产业化,但是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产业数字化和新基建,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产业数字化改造能力极低,它与数字化的新型社会中间似乎还相差很远,如果不把这块的生产效率提升,整个数字经济将缺乏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大家都在谈新基建,但是新基建在发展过程当中,是否要以传统的思路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等这样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以新的模式去看待?杨涛表示自己考察了很多地方,结果发现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在某种意义上不一定是能效比最优的,甚至不一定是绿色可持续的,这里面并不是说加上数字二字就一定是好的、高大上的。
为什么要关注数字经济呢?他表示,数字化的金融与数字化的经济相匹配,数字经济变革并不是说一哄而上,从线下到线上,增加一些数字化的色彩,就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数字经济的背后,大家希望的是大数据、新技术,希望的是真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的因素。从前几年讨论的供给侧改革到最新中央提的需求侧改革,其实谈的都是这样一种内在循环的优化。
具体需要聚焦什么?杨涛称,无论是谈数字金融还是谈金融科技,归根结底都是谈新金融,这背后离不开对于三方面要素的关注:技术、监管和客户偏好。看待任何金融科技的创新都离不开对这三要素的判断,看他的生命力是长期还是短期都离不开。以金融视角来理解,有时候技术并不是那么绚烂、高大上的,比如量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除此之外则是客户偏好,过去所有的新金融创新都来自于需求端,现在面临的是来自于需求端拉动的这些创新怎么样真正转向供给侧,这也是一个因素。
再比如监管的因素是重中之重,通过全球来看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空间基本上取决于未来监管给你多少“让子弹飞”的空间,因为监管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
“数字化时代不管谈什么变革,最重要就是开放,当然开放过程当中天然也伴随着风险。”他说。
最后,杨涛称,面对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开放,但是开放过程当中有多重目标需要协调。归纳来看,第一是能否提高金融的效能,比如大家现在用能效比来衡量刚才我说的很多新金融的现象,如果说他不能在能效比方面带来重大突破,某种意义上他能否综合提高金融效能是值得商榷的。第二是弥补功能短板,无论对于“长尾”还是“普惠”而言,这是一个未来有没有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第三个是保障金融安全。保障金融安全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金融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数字金融创新都离不开未来整个中国金融的命运,而整个中国金融的命运离不开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中国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冲击是什么呢?是集中性风险。我们希望发展直接金融,但是直接金融依靠的是法律环境、信用环境。要改变这样一个大的结构,数字金融、金融科技能做些什么事?并不是说从系统上去降低风险,而是从各个层面来改善风险的利用效率,发挥其价值外溢作用,不仅服务金融业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技术进步方面,在社会收入分配方面带来更多的贡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