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伟: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
2021-01-08 09:29:00
邹传伟:数字人民币跨境流动 第一财经研究院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双威大学杰弗里&mid
第一财经研究院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双威大学杰弗里·萨克斯可持续发展中心、第一财经研究院和普华永道中国协办的"第九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的恢复与结构性变化”。会议特邀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先生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感谢张礼卿教授的邀请,我会从四个方面对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流动进行简要分享。
资本跨境流动首先需要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理解,这其中又包括经常账户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下不同类型的交易,由于时间关系,不再展开叙述。从另一个或许更重要的角度,也是之前不够受重视的角度,即从跨境支付系统的角度来看,这里面涉及到较为复杂的金融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跨境支付可以分为资金流动和信息流动,资金流动是通过银行账户体系进行的,信息流动则是通过以SWIFT为代表的报文系统进行的。国际上,跨境支付的主流是代理银行模式,造成跨境支付的链条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我国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时,就致力于建立一套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以离岸清算行模式为主。这个模式与代理银行模式类似,但离岸清算行能接入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2015年开始,又推出跨境支付系统(CIPS)。虽然货币跨境流通主要是制度层面问题,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更多是技术或工具层面的问题。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供给创造需求,如果改进跨境支付基础设施,让货币更容易进行跨境使用,也会促进跨境流通需求。
接下来,介绍e-CNY关键的特征。以下只是我学习最近周小川行长讲话的个人体会,最终还是要以人民银行披露为主。首先,e-CNY和现金一样属于M0。但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是人民银行对于公众的物理形态的负债,e-CNY却不一定构成用户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索取权。第二,叫做账户松耦合或者广义账户体系。这是由技术保证的,e-CNY可以不依赖银行账户,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类似现金的特征。第三,关于用户界面。用户拥有和使用e-CNY的话,需要通过几家指定运营机构(四大行、交行、邮储)提供的e-CNY钱包,这个钱包是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第四,可控匿名,e-CNY可以像现金一样流通。e-CNY的匿名性介于现金与银行卡/第三方支付之家。目前e-CNY已在四个城市开展试点,试点城市名单将进一步扩大,2022年冬奥会场景中也会设立试点。虽然目前来说,e-CNY还没有跨境流通试点,但是我认为,因为它便于跨境使用,所以在中长期肯定会走向跨境流动。
怎么理解e-CNY的设计呢?这涉及到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原则。参考周行长的讲话,可以目前香港的港币发行制度做一个对比。将来,人民银行会持续提供纸币和硬币,这一部分属于人民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e-CNY则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它是基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发行的,遵循“100%准备金发行”原则。但同时,e-CNY又具有M0的地位,和纸币、硬币具有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和价值内涵。这类似于目前香港的港币发行制度。香港有三家发钞行,都可以发行香港的纸币。发钞银行在发行纸币时,必须按7.80港币兑1美元的汇率向香港金管局提交等值美元,以购买负债证明书,作为发行纸币的支持同时,香港政府也可以通过金管局对外发行香港纸币。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分类来看,e-CNY应该接近国际清算银行所说的间接型或混合型央行数字货币:采取双层的架构,商业银行直接面向老百姓,用户KYC和零售支付由商业银行处理,中央银行只处理批发支付。这样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商业银行推广和应用数字人民币。以上是技术上的大致介绍。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推行e-CNY?这个问题可以从货币形态演变的角度去理解,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这就涉及到账户体系和账户松耦合的对比。在账户体系中,账户被划分成不同等级,包括中央银行账户、商业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支付账户等。金融账户要求实名制。账户的等级对应着支付清算的等级,比如,两个账户都属于工行,那么这两个账户之间的交易则是通过工行的账户体系进行的;跨行转账会引起两家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而两家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易则要通过它们在中央银行的账户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资金流动在操作细节上,体现为相关账户的会计操作,比如借记一个账户,贷记另外一个账户。账户体系会根据等级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并非全部流通。这对跨境支付产生了较大影响,造成了目前跨境支付成本较高的问题。
账户松耦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但核心是在数字世界里,用密码学技术实现了一些类似现金但又超越现金的特征。我们都知道,现金人人都可以持有,开放性很高,完全匿名,并且现金可以点对点进行交易。账户松耦合则是可控匿名的,用户不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信息,但是要证明自己知道某些特定的信息,比如密码学中的私钥。账户共耦合的开放性更好,但需平衡KYC方面的要求。账户松耦合可以支持像现金一样交易即结算,并且交易天然可以跨境。账户松耦合下的交易,没有资金流和信息流分离的问题,并且任何两个人之间都能直接发生点对点交易。账户松耦合是点对点全流通的拓扑架构。我们需要看到这些新的技术特征将引起的货币和支付领域变革。
e-CNY跨境流通机制方面,可以将它和银行帐户体系做对比。首先,用户如果使用e-CNY进行跨境支付,不需要拥有人民币存款账户,只需要开通e-CNY钱包就可以。开立e-CNY钱包的要求比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的要求低得多,特别对境外用户。从技术上来说,e-CNY钱包系统里的用户,都体现为人民银行e-CNY系统中的一个地址,不存在境内和境外的区别。任何两个钱包之间都可以直接点对点进行交易,交易在技术层面没有境内、跨境和离岸的区别。最后,e-CNY在境外推广使用将采取比较和平的方式,要充分尊重对方的货币主权,这就涉及到与对外国家的合作以及境外居民和机构开立e-CNY钱包的程序和要求。
对于e-CNY的应用场景,首先是跨境的电子商务,其次是外国用户来华,最后是国内的用户出国,当然最后这点要求境外商家有数字人民币的钱包。总体来看,这些主要还是属于经常账户下的交易,而且主要发生在个人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商户之间。发生在商户对商户之间比较大额的e-CNY支付,在初期可能性较低。而且境外用户因KYC限制可能面临更严格的e-CNY持有量和交易量额度限制。进一步的,可能面临的一个的问题是,如果境外用户在只有外币(比如美元)的情况下,如果想获得e-CNY,该从什么渠道怎样获得?这仍受制于人民币可兑换要求。另外,现在大部分货币是商业银行存款,大部分支付是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进行的。使用M0级别的货币进行支付,本身就意味着很大的限制。
e-CNY的推行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能够改进跨境贸易结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但对目前跨境的投融资活动以及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影响不会很大。根本而言,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我们一方面要看到e-CNY在技术创新上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看到e-CNY不可能突破一些关键的制度边界。
最后是国际比较。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流通,不仅是中国在讨论的问题,也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在今年10月份的报告中梳理了如何改进跨境支付的路线图,里面罗列了五大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五方面涉及新的支付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作用。国际清算银行在联合西方几家主要的中央银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央行数字货币有零售型和批发型之分,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属于零售型,新加坡、香港和加拿大等的央行数字货币都属于批发型。批发型只适用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零售型则面向公众使用。批发型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都可以用于跨境支付,但究竟以哪条路径为主,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差别在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保留了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主要是改进代理银行机制,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用于跨境支付,可以完全不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