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将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周小川澄清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三大误区
数字人民币将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周小川澄清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三大误区
来源:中国证券报、环球网等
日前,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回应了近期部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讨论,澄清了部分误读。
01数字人民币澄清对数字人民币的多种误解
论坛上,周小川澄清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三大误区:中国的数字人民币设计目的和努力方向没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没有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太大。
“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 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更多的是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周小川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一个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取决于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能强求国际用户做出选择。
周小川表示,因为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人民银行明确表态,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包括工农中建等主要商业银行以及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周小川表示,数字人民币取代第三方支付角色的说法是一种妄议。
周小川表示,一种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取决于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能强求国际用户做出什么选择。支付系统现代化,DC/EP和E-CNY会首先对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也包括给零售网购等方面带来体验的提升,同时对人民币会有好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各方面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02数字人民币消费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本届论坛上,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表示,世界经济在疫情后已有了比较好的复苏势头,尤其是中国的增长数据十分漂亮。他认为,下一步中国应当促进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同时要坚持金融体系的开放和改革。
去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的消息。一年多来,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试点城市累计共举行8轮数字人民币测试活动,共发放红包总额超过1.5亿元,超过120万人参与活动。
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涵盖商场超市等主流线下使用场景,同时在电商、跨境、保险、飞机客船票等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也在陆续推广。数字货币App已接入京东等电商平台入口。上周数字人民币在海南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国免(海南)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并完成支付,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应用在跨境进口电商支付场景并在海南落地成功。
03数字人民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
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在论坛上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要强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协调配合,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靶向调控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针对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债券市场等特定领域的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李波表示,要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有针对性的创设政策工具,做好重点领域的宏观审慎管理。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