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循环”?如何理解“双循环”?
什么是“双循环”?如何理解“双循环”?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变局下的中国角色》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然而,许多人对中国现在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误解。有人认为它是应对美国与我国脱钩的应景之举,有人认为中国将走向封闭,倒退到上个世纪的独立自主阶段,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为何“双循环”?跟谁循环?循环什么?如何循环?要回答好这些基本问题,就要从三个维度来看“双循环”:
第一个维度,是中国改革开放自身的逻辑维度。
改革开放主要向美国开放,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原话。后来我们逐渐参与国际大循环。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三个软肋。
一是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始下降,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近年来,中国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已经悄然改变,外贸依存度由2006年的67%下降到2019年的近32%,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国内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中国核心技术依附于美国,出现“卡脖子”现象,创新遇到了瓶颈,要从“市场换技术”到“市场养技术”,培育国内大市场和国内一体化,通过市场叠加,实现创新。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不能受制于人,要靠开放条件下的独立自主的创新。
三是中国的财政和货币主权受到美元霸权制约。美国寻求通过推动中国结构性改革,推动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中国的财政—货币主权受到美元霸权巨大冲击和结构性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个维度,是大国崛起的维度。
“双循环”体现了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一个世界级的大国的崛起最终不可能是把经济市场依赖于外部,美国经济增长87%以上靠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也要从两头在外转向内需。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中国从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产国——世界工厂到最大的消费市场转变,把现在4亿中等收入群体变成2035年的8亿,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要以消费、内需、创新驱动,从要素投入到制度性创新转变,这是一个发展规律,也符合生物学的异地物种生存原理。
第三个维度,是全球化本身的逻辑维度,即时代维度。《礼记》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物进化论也强调最强大的物种不一定能够生存下来,只有适应新的时代变化的物种才能够生存下来。理解“双循环”的时代维度,就是全球化从顺风顺水时期到了现在逆风逆水时期,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从参与到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思路转变。
跟谁循环,循环什么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他此前指出:“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双循环”和“一带一路”、中国高水平改革开放之间是什么关系?
都是对冲中心—外围全球化风险的。“双循环”的关键词有两方面:国内和循环,国内大循环为主是在更高层次改革开放中实现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表明中国超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大市场的思维,开创“主场全球化”。
跟谁循环呢?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化到了全球区域化、地方化阶段,所以中国首先跟RCEP伙伴尤其是邻居东盟、日韩循环,东盟现在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亚大陆的西邻就是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我们重要的循环对象。
循环什么?原来我们循环的主要是货物,现在更多的是服务,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中国国内要实现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群,加速产业协同。
循环的方式是双向的,应该是内外联动。国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国际循环又深化国内循环,双方相互开放,相互促进,将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