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天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滨城这么干→
打造天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滨城这么干→
来源 :滨海发布
8月1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揭牌,当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自贸区+自创区+生态城’联动发展新格局”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滨海新区举行,会议介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的建设背景、重要意义、工作计划等内容,就《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进行解读。
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背景、意义
设立六年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国家赋予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截至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双向投资延续增长势头,合同外资额、中方实际投资额分别增长24.7%和1.6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航空制造维修、汽车贸易等产业全国领先,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产业业态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探索日益成为趋势。同时,我国加快实施科技立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向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是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扩大政策与产业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在更多场景、更多领域开展风险压力测试,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努力贡献产出更多改革试点成果。同时,建设联动创新区,将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此外,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坚持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在定期发布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基础上,通过建设联动创新区,探索系统集中、综合配套的复制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范围
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包括海洋区块、渤龙湖区块、华苑区块,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以创新药研发和基因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新经济服务业和医药健康产业。
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包括城市主中心及信息产业园区块、服务贸易园区区块、科技创新园区区块、南部产业园区块、生态城医院区块、北部产业园区块。重点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文旅产业、科技研发、健康产业、医疗创新和智能生产服务产业。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重点
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将重点从延伸复制、协同创新、自主改革三个层面推进。
在延伸复制方面,推动将自贸试验区已经实施、效果良好、且属于天津市级事权的创新措施,进行集中复制推广。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进行再创新。
在协同创新方面,立足联动创新区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生态城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
在自主改革方面,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比如,高新区聚焦“双自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引领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聚焦“中新合作、绿色发展”,打造面向东盟地区的自贸服务平台。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级各部门和高新区、生态城,加快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联动创新区融入自贸试验区决策推动、协同创新等相关工作机制,推动联动创新区建立专门机构,建立从政策研究到任务落实的全周期推动机制,及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方案主要亮点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部分亮点如下:
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
《方案》旨在用两到三年时间,加快推动天津滨海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创、自贸这两个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维度最高层次国家战略定位的互补互促,努力在科技制度创新、新动能引育等方面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联动创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践行国务院对于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最新要求,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
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
将联动海洋、渤龙湖、华苑三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横跨我市东中西部。这样既为高新区主导产业赋能助力,又为自贸政策延伸拓展至天津自创区“一区五园”,连接津滨双城,提供了参考借鉴。
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通过调研梳理企业诉求30余项,如“保税+”产业发展模式、拓宽FT账户适用范围等,都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旨在借助自贸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部分特色举措
赋能信创产业发展。为了在国家信创产业发展中做出示范、引领方向,为了给信创产业链接国际资源,先行先试、探索经验,联动创新区将助力信创企业通过境外投融资、国际并购等方式与国际资源接轨,打通信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境外资本人才“引进来”的重要通道,支撑高新区力争实现网安集群“三连冠”。
争取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政策试点。目前,“细胞谷”试验区正式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高新区积极承担“细胞谷”建设核心任务,目前已形成细胞全产业链发展。高新区将通过与自贸区联动创新,启动“一实验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其中,“一实验室”即“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两基地”即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三中心”即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
加强新经济制度创新。高新区将通过与自贸区联动发展,打通国际物流、支付等链条,打造“立足高新区、着眼天津市、辐射京津冀、覆盖大北方”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区、跨境人才培养基地、跨境行业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生态新高地。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高新区将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并且与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联动,为重点产业领域备案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同时,还将借助自贸区开放优势,搭建知识产权国际化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化水平。此外,高新区还正在研究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鼓励企业开展海外专利布局。
打造智慧低碳创新平台。高新区与上海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智慧低碳创新中心”,力争打造国家低碳工业生态示范区创新样本。同时,天津新能源产业(人才)联盟也在高新区成立。后续,高新区将积极探索基于联动创新区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
两大优势
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发挥好中新合作、全域旅游两大优势。
在中新合作方面,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旗舰合作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承担着两国间沟通合作的渠道和桥梁作用,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借助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进一步引入新加坡医疗、贸易、旅游等资源,帮助企业打通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渠道。
在全域旅游方面,生态城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国十强康养旅游目的地,是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游客集散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充分利用、放大这一独特优势,努力串联全市、全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国际一流康养产业,形成重点带动、合力推动的发展态势,将客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个示范
在功能定位上,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将努力实现三个示范,包括:
打造面向东盟的贸易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通道效应,将“生态城-新加坡”的联络通道拓展为“京津冀-东盟”,推动京津冀企业借力新加坡进入东盟市场;
打造面向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服务“3060”双碳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核心区的带动效应,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成为绿色经济聚集地;
打造面向京津冀的现代康养和亲海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引流效应,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服务京津冀的医养游经济圈。
三个机制
生态城将重点建立三个机制,以科学、快速地推动自贸区联动创新工作。包括:
建立持续对标“国际一流”的研究机制,将充分借助新加坡方面的力量,与新方专家共同组建联合智库,一起钻研CPTPP、RCEP等多边自贸协定,加强对新加坡经验和做法的跟踪学习,密切衔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标准规则,在新一轮国际开放中抢占先机。
建立中新双方合作推动的协调机制。加入自贸区大家庭后,生态城将充分借助中新合作的双边机制,整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渠道与自贸区工作渠道,在政策争取上相互对照,在项目落地上互相借力,激发双渠道联动的聚合效应,形成“双争取、双促进”的合力。
建立项目经理全程负责的执行机制,为每一项试点措施指定一位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对试点措施实施从研究谋划、政策争取、项目推动到后续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一竿子插到底”。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