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周小川、易綱、馬雲等共話全球經濟變局,信息量很大,一起來看看。
王岐山、周小川、易綱、馬雲等共話全球經濟變局,信息量很大,一起來看看。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2020年10月23-25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在上海召開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峰會主題爲“危與機:新格局下的新金融與新經濟”。
王岐山:中國金融不能走這三條歪路、歧路、邪路
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在滬舉辦的2020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緻辭稱,要堅持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環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要堅守金融發展基本規律和金融從業基本戒律,緊貼企業生産經營,抓住市場新趨勢、新機遇,支持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使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健康發展。”王岐山表示。
下文爲緻辭原文:
各位嘉賓:
歡迎你們出席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肆虐全球,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盛行,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世界進入了一個動蕩變革的時期。
也要看到,人類已經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緊密相連,命運休戚與共,經濟全球化仍是曆史潮流,科學技術加速叠代,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團結抗疫,共克時艱,合作共赢是全世界唯一正确的選擇。我們要通過曆史、文化和哲學的思考增強信心,以全面、辯證和長遠的眼光認清大勢,勇于創新,在危機中辨析新機,于變革中開拓新局。
各位嘉賓,中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前景向好,同時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也在上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我們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重在順應變化。近年來,中國經濟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内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強勁。未來,中國經濟内需潛力會不斷釋放。我們将堅持供給側結構改革,繼續擴大内需,更多依托國内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需求的有效性。不斷提升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态平衡。
新發展格局重在轉變方式。要把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投資雙驅動,從兩頭在外轉向自主與開放兼容,消除要素流動障礙的阻滞,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更大範圍把生産和消費聯系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産效率,促進财富創造。
新發展格局重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要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穩定發展預期、政策預期、制度預期,打造更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經濟新體制,更加主動利用好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
各位嘉賓,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探索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任務。當前,全球金融經濟環境變化劇烈,既要堅守底線,也要靈活應對風險挑戰,勇于除舊立新。
要堅持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金融不能走投機賭博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環的歧路,不能走龐氏騙局的邪路。要堅守金融發展基本規律和金融從業基本戒律,緊貼企業生産經營,抓住市場新趨勢、新機遇,支持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使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健康發展。
要堅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金融業遵從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三原則中,安全性永遠排在第一位。要加強制度和能力建設,使中國金融企業經得起開放條件下市場競争、經濟周期變化、外部沖擊考驗。要标本兼治,用經濟發展的增量削減風險,用規範的方式應對風險。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基礎上,有序處置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要堅持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并重。近年來金融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态層出不窮,在提高效率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風險不斷放大。
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要在鼓勵金融創新,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能力之間尋求平衡。要加強基礎性、制度性建設, 提升隊伍素質,強化監管手段,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使金融業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最後,預祝本屆峰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周小川:“一帶一路”并非債務陷阱,中國積極發起G20“緩債計劃”
峰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發表演講稱,“一帶一路”并非如同個别西方國家所說是中國所設的“債務陷阱”,相反,在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負擔的時期,中國是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的國家之一。
周小川指出,确實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的負擔。另外疫情之後的複蘇不僅僅是取決于發達國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量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不能成功克服疫情實現複蘇。
“如果在這一期間,一些低收入國家因爲還債,擠占了大量的财政資源,就會減少他們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撥款或者是這方面的能力。在疫情以後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發展的融資能力,(融資能力)将會變弱。再有是債權人方面,如果發生債務違約或者是顯著地進行債務重組,包括像AIIB(亞投行)這樣的機構,其财務健康性受到損害,會影響到未來的融資能力、評級、服務“一帶一路”的能力,這個長遠影響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周小川稱。
他提到,最近召開的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中國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但是疫情比較複雜,疫情過後究竟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面還是需要研究的,并不意味着當前的緩債,就一定是疫情後的債務重組,就一定是減債和消債。此外,需要區别哪些是疫情導緻的債務困難,其實疫情新增加的債務負擔總體來說數量并不多,有很多高杠杆債務實際上都是在疫情發生前形成了的。因此,還要注意不要出現道德風險,所以說是很難找到統一的辦法,還是需要根據各個國家債務情況來尋找不同的解決辦法。
目前,一些發展中國家十分重視疫情後未來能力的建設,特别是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未來生産能力的建設。有些國家不願意輕易違約或者申請債務重組,因爲他們考慮的是自己未來的信譽,未來在國際市場、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所處的地位,他們希望未來有更多能力。與此同時,未來的發展道路肯定是大量依靠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依靠多邊主義,當前的一些政策選擇既是關鍵,同時也不能顧前不顧後。
至于一些對立面的說法,周小川稱:“這些說法的對立面是有些人試圖借這個機會推卸過去自己的責任,把問題都說成是别人搞的陷阱,唱高調,或是自己主張請客,并且讓過去的東西就算了,拉倒了。但是請客他又說我自己不出錢,你們去出錢,所以出現了有這樣的現象。”
“我們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這是非常重要的。當前有一些議論,強調給發展中國家送點禮或者是減點債什麽的,這很有點像是給好處,但是更關鍵的是應該如何促進他們将宏觀經濟搞好,能夠将基礎設施搞上去,将生産能力搞上去,爲未來長遠發展奠定道路。”周小川說。
除了“一帶一路”債務問題,周小川還十分關注儲蓄率問題。
他回顧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時,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是伯南克,他從儲蓄的角度看次貸危機的原因,認爲亞洲,特别是中國過剩的儲蓄湧到美國,導緻了次貸危機。這裏面也涉及到美元作爲儲備貨币的作用,多餘的貨币就容易找避風港流入美國,這是一種說法。當時在讨論中周小川回應,這個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其主要的原因和亞洲金融風波有關系,也就是1997、1998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波中,不少發達國家的對沖基金沖進亞洲市場,亞洲國家受到沖擊好不容易恢複了,他們是有擴大出口和增加儲蓄等動機的,這些儲蓄的增加在随後就變成了“一帶一路”債權融資的主力軍。
他舉出數據稱,中國在亞洲金融風波前,GDP的儲蓄率是在35%左右,但是亞洲金融風波以後就開始迅速提高,提高到最高時也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那時候達到了51.8%。但是随後我們也有擴大内需的政策,最近習主席強調了“雙循環”,特别是内循環的作用。在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2019年年末,中國的儲蓄率占GDP中的比重降到了44.6%,目前看來還會進一步地下降。
他坦言,疫情對于儲蓄率的影響,目前還看不太清,因爲它既有增加儲蓄的方面(作用),同時也有減少儲蓄的方面(作用),這還要進行密切地觀察。全球的平均儲蓄率在過去10年、20年中,平均是26.5%,所以中國是大大高于這一水平。同時東亞有一些國家也都是明顯高于這一平均水平,而低于(這一水平)的主要是美國,美國就是一位數。從儲蓄的角度看融資能力和資金配置是一個重要地角度,也是對于那些陰謀論的反駁,否則大家會說中國人均GDP不高,還拿那麽多錢搞“一帶一路”,是不是确實有什麽陰謀上的考慮。
“現在的情況就是東亞(包括中國),目前是債權融資的主力。大家知道過去主權融資的主力是在巴黎俱樂部,目前東亞(包括中國)已經超過了巴黎俱樂部主權債的總額。其實,中國這些投資除了去‘一帶一路’以後,也有相當大地數量是投在美國、北美和歐洲,但是當前局勢的變化,他們對中國議論很多,也有很多不友好的政策,保護主義的政策。”周小川提到,但是再往遠看,中國的儲蓄率還會進一步地變化,就是在“雙循環”特别是内循環爲主的發展戰略情況恰,内循環将會更加暢通。同時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在明顯下調,這裏面有好的方面,有助于擴大内需;也有令人擔心的方面,就是一些年輕人過多地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将來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但是總的來說儲蓄率會進一步地調整。所以未來,“一帶一路”的融資格局會與此相關。
易綱:推動金融業開放,應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動,還要推動規則制度型開放,增強制度的競争力,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也有利于全球經濟。
易綱指出,應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盡管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很快,但在同外資金融機構、境外央行的溝通中也注意到,外資在機構準入和展業限制解除後,仍需申請諸多許可,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這表明金融業向負面清單管理的轉變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負面清單與金融業持牌經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金融機構的準入和展業也必須滿足資質要求、持牌經營。負面清單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監管部門可将更多的資源從準入管理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實現監管效能的提升。”易綱稱。
下文爲演講全文:
構建新發展格局 擴大金融業開放——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的主題發言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來賓:
很高興來到外灘金融峰會,和大家分享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進展和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開放的展望。
一、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業開放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主席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做出的戰略決策。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更好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貿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背景。中國是全球經貿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已成爲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直接投資目的地,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樞紐和制造中心。2002-201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
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動,還要推動規則制度型開放,增強制度的競争力,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也有利于全球經濟。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産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制度供給。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近年來金融業開放取得的進展
過去兩年,我國金融業開放邁出裏程碑式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餘條開放措施,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一是徹底取消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外資金融機構積極擴大在華布局。2018年以來,新增外資控股證券公司8家、外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20家,标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已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比如,不再對外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單獨設限,實現内外資一緻。允許外資銀行經市場化評價後獲得債務投資工具主承銷商資質,允許外資銀行分行及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質等。
三是持續提高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今年前9個月,外資累計增持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7191億元。近期,富時羅素宣布拟将中國國債納入其世界國債指數。
應當看到,金融業開放是互惠互利的。金融是競争性服務業,開放競争有助于中國自身金融業發展和效率提升。而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也能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紅利,實現互利共赢。
三、持續推動金融業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金融展業環境
第一,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盡管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很快,但我們在同外資金融機構、境外央行的溝通中也注意到,外資在機構準入和展業限制解除後,仍需申請諸多許可,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這表明金融業向負面清單管理的轉變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負面清單與金融業持牌經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金融機構的準入和展業也必須滿足資質要求、持牌經營。負面清單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監管部門可将更多的資源從準入管理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實現監管效能的提升。
第二,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币國際化。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增強人民币彙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彙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人民币國際化要堅持市場主導,監管當局主要是減少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順其自然。新形勢下的人民币國際化可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本币使用的支持體系,爲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三,在加快開放的同時防範風險。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建好各類“防火牆”,提高防範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使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相适應。
新形勢下,我們會針對當前的不足,并對标高水平開放的要求,推動金融業開放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爲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謝謝大家!
馬雲:已完成螞蟻集團上市定價;不能因P2P把整個互聯網金融都否定
峰會上,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奉獻了一場金句叠出的演講。他直言當下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還表示“今天是這個不許那個不許的文件太多,政策太少。最怕監管到後來,變成了自己沒有風險,自己部門沒有風險,但是整個經濟有不發展的風險。”
他表示,P2P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但今天不能因爲P2P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創新給否定了。
“中國怎麽可能在幾年内出現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我們是不是應該檢查一下是什麽原因誕生的。”馬雲說,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在演講中,他反複談及“面向未來”:“我們常說要和國際接軌,今天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怎麽和未來接軌。世界期待一個真正爲未來而思考的全新的金融體系,這種真正的創新一定會付出代價,我們這代人必須爲未來擔當!”
在馬雲的觀察中,與金融體系已經運轉幾十年的歐洲完全不同,中國當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統的風險。歐洲需要巴塞爾協議去解決金融系統過度複雜、老化的“老年病”,但中國的金融業和其他剛成長起來的發展中國家一樣,還是青春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生态體系,沒有完完全全的流動起來。大銀行是大江大河和血液的主動脈,但還需要湖泊、需要水塘,需要小溪小河。
而要建立生态系統,就必須堅持創新,真正的創新,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麽樣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
馬雲還就金融業的抵押、擔保模式發表觀點。他表示,有的企業家把資産全抵押出去,壓力很大,動作就會變形。還有一些人肆無忌憚地貸款,不斷加杠杆,負債搞得越來越大。銀行喜歡給好企業、給不需要錢的企業貸款,結果讓很多好企業變成了壞企業,形成多元化投資,甚至把錢轉出去做一些完全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情。
而評價這個體系的唯一标準是普惠,綠色,可持續,背後是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是否起決定性作用。他以P2P爲例,指出“P2P是一批打着互聯網金融幌子,拿着合法牌照的騙子。”他說,隻有專家和學者結合起來,隻有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去創新,解決今天和明天的問題,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7年前,馬雲曾經預言,未來30年,技術驅動的互聯網金融有很大機會,今天他再度預測,如果用未來的眼光打造30年後世界所需的新金融體系,數字貨币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我們應該問自己,數字貨币到底要解決未來的什麽實際問題?這個數字貨币不是從曆史上去找,不是從監管角度去找,不是從研究機構去找,而是從市場去找,從需求去找,從未來去找。這件事事關重大。”
“我們這一代人做這個改革,結果可能是下一代才能看到,我們可能就是負重前行的一代人,但這是曆史給我們的機遇,也是給我們的責任。”馬雲說。
目前正是螞蟻金服上市的關鍵時刻,馬雲透露,昨晚(10月23日)在上海确定了螞蟻金服的上市定價。如此大規模IPO的定價首次在紐約之外的地方完成價,是曆史第一次,在5年前甚至3年前想都不敢想。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