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是如何理解金融支持雙循環發展的?
高層是如何理解金融支持雙循環發展的?
來源:看懂經濟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國金融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曹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閻慶民、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鄭薇發表主旨演講。
李鳳文 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的講話内容豐富,涵蓋範圍廣泛,對銀保監會監管工作進行了重點總結。近年來,銀保監會不斷完善監管規章制度,補齊監管制度短闆,對規範銀行保險機構、信托公司、财務公司等業務經營起到了很好的制約作用,維護了金融市場秩序。
同時銀保監會及其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大對被監管機構違法違規的監督檢查和處罰力度,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對責任人嚴厲問責,并進行公開通報,發揮了監管處罰的震懾作用,彰顯了監管權威。着重強化銀行保險等機構的公司治理,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規範股東行爲,充分發揮“三會一層”作用,督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總體來看,被監管機構的經營管理進一步規範,金融風險防範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影子銀行業務大幅壓縮,P2P全部清零。
在強化對金融機構監管的同時,銀保監會還注重加強引導,指導各相關金融機構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搞好市場定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金融資金“脫實向虛”問題。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對實體經濟發展造成較大影響的情況下,及時下發文件,調整監管政策,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要與企業同甘共苦,共渡難關,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同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爲實體經濟讓利的要求,合理引導銀行機構在堅持商業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爲實體經濟讓利,降低融資成本。強化監管引領,對涉企違規亂收費,擡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問題進行嚴厲處罰,有效降低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切實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對嚴重違規、社會影響較大的侵權案件,及時進行立項查處,保障廣大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金融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當然,目前一些領域的金融風險仍然存在,個别機構、個别地區風險還比較突出,仍需不斷創新監管手段、創新監管方式,完善監管法規和制度,同時加強與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同努力強化監管,切實防控好金融風險,确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相信,新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銀保監會的各項監管工作必将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李庚南 财經專欄作家/浙江錢塘江金融研修院特邀研究員
站在“十四五”和二O三五年發展遠景的高度,監管“三掌門”同時發文,共話未來之監管,彰顯了共同的監管理念,——審慎與包容,向我們勾勒出了未來監管的新取向與新格局。
易綱行長的發文(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了理想的中央銀行制度構想,其關鍵詞就是“獨立性”,即從強化中央銀行财務預算管理制度出發,努力增強央行貨币政策的獨立性,防止财政赤字貨币化。這意味着貨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穩定貨币的目标,強調保持正常貨币政策取向。但是,這種理想的設計或難免受到内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不确定性的挑戰,特别是國際上非理性量化寬松的影響。此外,在健全利率機制方面,如何破除貸款利率隐形下限,或面臨太多矛盾。特别是在引導利率下行與金融服務小微、民營企業商業可持續方面,或面臨諸多現實的挑戰。
郭樹清的發文(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深刻揭示了我國當前金融風險的主要特征,從房地産與金融業深度關聯的角度強調了防範房地産金融風險的重要性,直言房地産是現階段金融風險最大“灰犀牛”。
同時,表示了對金融創新的高度關注,強調要堅持包容審慎原則,厘清創新的邊界,并特别指出,要對金融科技巨頭采取特殊的創新監管辦法。但何謂特殊的創新監管辦法?或讓市場猜疑。針對金融科技的屬性和邊界的模糊性,以及風險的跨地域、快速傳導性,對金融科技要在包容與審慎之間進行平衡,最直接有效的路徑就是構建适合中國特色的“監管沙盒”,既給予金融科技創新探索的“試錯”空間,又堅守防風險、反壟斷及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基本内核。
易會滿的發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這意味着股票發行注冊制将進一步提速,債券市場、私募股權投資也将出現新的發展機遇。短期将提振市場信心。
馬超 金融科技專家,阿裏雲MVP
個人比較關注劉桂平副行長有關雙循環的論述。
今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從國家整體的角度來看,這體現了亞太地區國家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共同意願。更重要是,作爲“史上最大自貿協定”,将使得亞太地區的經濟成爲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極。
而金融如何做好相應服務能夠爲RECP及雙循環體系添磚加瓦就成爲一個我國政策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力點。
正如劉行長所言引進更多國内外優質金融資源參與國内大循環。通過金融開放,可以将内外循環有機結合,真正爲新形勢下的循環體系建立做好準備。
金天 北京看懂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的講話值得關注。
第一,近期監管環境較爲敏感,一些迹象顯示,對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合作中若幹問題的監管覆蓋面有所延展,從單一結點到全流程,從單一業務到全産品、全渠道,特别是除信貸産品(資産端)外,之前較少關注的在金融科技公司平台上發售區域性銀行存款、财富管理産品、保險産品的問題(資金端)也已提上日程,而曹宇的講話進一步确認嚴監管、強監管方向;
第二,曹宇談及銀行保險監管過程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結合近期對互聯網平台模式的監管,可以看到“大數據殺熟”等前期行業慣例及相應的用戶隐私數據保護問題、巨頭壟斷造成新的數據孤島和市場不公平競争等問題也正在得到政府和監管層的更多重視,涉及主體機構應給予密切關注。
王昭彧 監管科技數據治理專家
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合規科技的發展,不應脫離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這一大局。
應該承認的是,在推動普惠金融覆蓋廣度與深度方面,大型科技公司确實推動了諸多金融創新,也緩解了小微融資難貴與個人信用白戶金融服務難題,但這一模式所帶來的數據壟斷、個人隐私保護、過度負債、監管套利等問題,也必須重視。
要想實現數字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則針對大數據與金融交織下金融科技、監管科技的政策、規則、技術、商業服務模式等都需重要創新。時代呼喚适應數字經濟的新方法、新模式,金融數據标準化與主動數據治理,是一條可行之道!
王鵬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
今年金融學會議題非常多,但是核心主要是傳遞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促進金融數字化轉型,這種轉型不僅僅是說技術上的轉型,更多的是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趨勢,更宏觀的符合發展的轉型。另一維度更多是求穩,防範化系統性風險,我認爲基本上是勾勒出未來中國金融監管的方向,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有了創新才有了監管,因此我們對于新技術新發展要存有一定的包容程度。
我認爲未來包括十四五期間,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們對于金融的定位還是這種兩相性。一方面要防範風險,另一方面要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在這兩大核心功能定位指導之下,我們對于金融發展的态度還是要鼓勵創新,促進金融的數字化轉型。當然,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風險,我們也要及時的防患于未然。以上,是我認爲本次金融年會傳遞出的一些重要内容。當然,同時還有很多其它議題,包括通脹的議題、金融改革的議題,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欄目。
周延聰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CIIA
由中國金融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讨論的都是高大上的話題,我比較關注周小川關于通貨膨脹的論題,通貨膨脹并不是壞東西,适當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不過我國總是會有局部的亂象,提高對重點行業的監督,别讓好事都變了味道!堵住鑽空子的投機分子是重點!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