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閉幕,多項金融科技創新成果發布
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閉幕,多項金融科技創新成果發布
本文來源:第一财經
12月9日,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閉幕。在這場爲期三天的論壇中,來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圍繞金融科技的開放創新與審慎監管展開讨論。閉幕當天,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成員單位還發布了多項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涉及金融數據安全管理、科技監管、技術創新融合等。
在數據管理方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主任鄭威表示,數據權屬界定将是未來數據融合共享中最爲重要的一大難點。跨越數據鴻溝、讓數據發揮價值仍有一段路要走。基于此,金融科技安全實驗室正在打造金融數據安全融合平台,以實現多方之間的互信與互通,從頂層上支撐監管,橫向服務産業。
鄭威介紹稱,打通數據融合需要多種關鍵技術,包括隐私保護技術、安全多方計算、機密學習、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通過對這幾種技術進行多個方面的檢測評估發現,隐私保護的計算技術存在着跨領域、多學科、多交叉等難點。利用隐私保護計算技術可解決安全數據的可用而不可見的問題,這将是金融科技安全實驗室的重要工作方向。
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表示,目前,金融科技在司法實踐中已有應用,比如采用多因子量化模型精确核定證券虛假陳述對于投資者損失的判決。
據介紹,這一模型主要是模拟一條曲線,這條曲線代表着在沒有虛假陳述、财務造假的情況下一家公司的股價走勢。然後将其與實際股價走勢進行比較,兩者的差價就視爲公司财務造假、虛假陳述所引起,根據此來進行最後的判決。李峰稱:“上海金融法院和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已經有兩個判例使用了這一模型,該模型也正在長三角和其他地方推廣,甯波中院、長沙法院已經使用,希望這一成果能起到上海金融科技在司法應用領域的引領作用。”
在技術創新融合方面,德勤管理咨詢數據科學卓越中心主管合夥人尤忠彬發布了一份關于金融科技融合創新應用的報告。根據報告,技術融合創新主要有4種方向,分别爲支持泛金融生态構建、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有機融合、重塑交易流程、重構核心處理能力。他稱,除了關注技術融合外,爲迎接新一輪的技術創新,還要堅持客戶驅動,提升監管透明協作,強化組織内部敏捷力等。
事實上,“自去年聯盟倡議發起以來,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的成員單位圍繞自身主業,在金融科技領域開展積極布局和探索,挖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平台、産品、服務、模式等方面的發展潛力,初步形成了合作協同的創新态勢。”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秘書長、上海國際集團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偉利說。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在聯盟成員單位中,共計有10家機構的33個金融科技相關領域項目,獲得由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主流媒體等頒發的45個獎項,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取得了較爲突出的成果。
比如,浦發銀行申報的“基于測試分析建模的案例自動化生成項目”和“零售客戶智能化營銷項目創新案例”項目,上海銀行申報的“智能風險管控項目”和“上行e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項目,氪信科技申報的“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非或然智能引擎系統”、“列式計算引擎”項目等。
成果發布會上,鄧偉利還透露,上海金融科技産業聯盟正籌劃設立若幹個不同方向的專業委員會,以鞏固和夯實聯盟在垂直領域的專業能力儲備。
值得一提的是,閉幕當天,作爲聯盟成員之一的中國銀聯正式發布了“銀聯雲”,将爲産業各方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金融級雲平台産品和服務,加快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據介紹,“銀聯雲”具有四大特點:穩定可靠、金融級安全、自主可控以及智能開放。記者了解到,銀聯雲将從雲基建、雲應用兩個層面,提供全棧式的雲計算服務解決方案。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塗曉軍還表示,銀聯雲所帶來的一方面是成本的下降,還有一方面是效率的提升。因爲雲的特點就是能夠快速交付、按需提供,它的高彈性将彌補中小銀行在市場競争的弱勢。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