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
楊濤: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
來源 :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
12月17日,2021第八屆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暨2020中關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主題爲“數字創新金融 科技改變未來”。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出席并發表演講。楊濤指出,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但是在開放過程當中有多重目标需要進一步協調。
楊濤表示,現在所熱議的數字化變革,歸根結底是希望利用數字化變革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一些内在矛盾,什麽是内在矛盾?這其中既有短期來自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又有中長期各國經濟增長的内生動力都在減弱、全球的收入分配出現惡化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短期内可能需要靠一些刺激性政策先活下來,但中長期要想活的更好一點,就需要借助數字化變革這個着力點。
楊濤稱,如果進一步分解數字化變革,自己在研究過程當中經常關注三個側面。第一是所謂的新型數字經濟,也就是數字産業化,第二是産業數字化,第三是新基建。在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實際上就進一步梳理出來了未來數字化金融所要服務的對象。當然在讨論新型數字經濟的時候,需注意在統計和估計的時候可能會産生一些泡沫。
他認爲,在下一步數字化變革中,早期可能關注更多的是數字産業化,但是現在大家更關注的是産業數字化和新基建,爲什麽呢?因爲大量的産業數字化改造能力極低,它與數字化的新型社會中間似乎還相差很遠,如果不把這塊的生産效率提升,整個數字經濟将缺乏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大家都在談新基建,但是新基建在發展過程當中,是否要以傳統的思路重新考慮數據中心等這樣的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以新的模式去看待?楊濤表示自己考察了很多地方,結果發現數據中心、超算中心在某種意義上不一定是能效比最優的,甚至不一定是綠色可持續的,這裏面并不是說加上數字二字就一定是好的、高大上的。
爲什麽要關注數字經濟呢?他表示,數字化的金融與數字化的經濟相匹配,數字經濟變革并不是說一哄而上,從線下到線上,增加一些數字化的色彩,就可以解決矛盾和問題。數字經濟的背後,大家希望的是大數據、新技術,希望的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内生動力帶來深刻的影響和變化的因素。從前幾年讨論的供給側改革到最新中央提的需求側改革,其實談的都是這樣一種内在循環的優化。
具體需要聚焦什麽?楊濤稱,無論是談數字金融還是談金融科技,歸根結底都是談新金融,這背後離不開對于三方面要素的關注:技術、監管和客戶偏好。看待任何金融科技的創新都離不開對這三要素的判斷,看他的生命力是長期還是短期都離不開。以金融視角來理解,有時候技術并不是那麽絢爛、高大上的,比如量子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除此之外則是客戶偏好,過去所有的新金融創新都來自于需求端,現在面臨的是來自于需求端拉動的這些創新怎麽樣真正轉向供給側,這也是一個因素。
再比如監管的因素是重中之重,通過全球來看未來金融科技創新的空間基本上取決于未來監管給你多少“讓子彈飛”的空間,因爲監管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将會越來越深入。
“數字化時代不管談什麽變革,最重要就是開放,當然開放過程當中天然也伴随着風險。”他說。
最後,楊濤稱,面對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但是開放過程當中有多重目标需要協調。歸納來看,第一是能否提高金融的效能,比如大家現在用能效比來衡量剛才我說的很多新金融的現象,如果說他不能在能效比方面帶來重大突破,某種意義上他能否綜合提高金融效能是值得商榷的。第二是彌補功能短闆,無論對于“長尾”還是“普惠”而言,這是一個未來有沒有價值的重要衡量标準。
第三個是保障金融安全。保障金融安全不僅僅是微觀層面的金融安全問題,更爲重要的是所有的數字金融創新都離不開未來整個中國金融的命運,而整個中國金融的命運離不開系統性風險的沖擊,中國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沖擊是什麽呢?是集中性風險。我們希望發展直接金融,但是直接金融依靠的是法律環境、信用環境。要改變這樣一個大的結構,數字金融、金融科技能做些什麽事?并不是說從系統上去降低風險,而是從各個層面來改善風險的利用效率,發揮其價值外溢作用,不僅服務金融業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技術進步方面,在社會收入分配方面帶來更多的貢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