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楊國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五環框架”
騰訊楊國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五環框架”
來源 :金融科技er
2020年因爲一場疫情,企業紛紛加快了數字化轉型的進程。數字化在各行各業持續滲透,企業轉型的幅度也随之加大。在騰訊公司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教授看來,數字化=Technical(科技)X Social(人的因素)。
12月20日,楊國安發表了題爲《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洞察》的演講,并首次提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五環框架”和“三大洞察”,提供了一個較爲通用的數字化轉型藍圖。
企業家不僅需要思考數字化的切入點,考慮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幫助業務領域實現數字化落地,也要考慮公司需要什麽人才和架構來匹配數字化。
楊國安将數字化轉型路線歸納爲五個重點環節:戰略、價值鏈、數字能力、組織匹配以及領導力。這五個環節層層包裹、遞進,任何一環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在這份藍圖裏,企業家不僅需要思考數字化的切入點,考慮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幫助業務領域實現數字化落地,也要考慮公司需要什麽人才和架構來匹配數字化。
在楊國安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由上至下的變革,企業高層需要從Why、What、How三個維度展開思考:
1、Why,數字化轉型戰略與你公司哪些方面是相關的,爲什麽一定要數字化轉型,爲什麽非轉不可,轉型帶來什麽機遇,解決什麽痛點,不轉有什麽危機;
2、What,依據公司未來戰略布局,數字化轉型從哪裏切入,零售業的切入點在客戶端和渠道端,制造業在制造端,每個公司的切入點都不一樣。給你看了很多案例之後,你慢慢能夠歸納應用于自己的;
3、How,你引進科技升級之後,如何确保人的因素能夠配合。架構、文化和人的能力如何做。
當完成了這三個維度的思考,就可以從“五環框架”路徑來展開實施:
一、戰略:不要爲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想清楚行業的痛點、未被滿足的需求。數字化是工具,也是戰略。數字化不僅是實現戰略的工具,它還可以演變成爲戰略;戰略一旦确定,需要在高管層達成戰略共識;
二、價值鏈:從效果提升最顯著的切入點開始數字化,最終實現價值鏈的全面數字化,打通數據孤島,實現價值鏈、産業鏈之間的聯動。數字化的威力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三、數字能力:數字化變革的核心,是把數據作爲“新能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數據能否被有效的采集、分析、應用,從而做出智能決策;
四、組織匹配:數字化轉型,它最困難的地方除了科技之外,還是組織、人的轉型過程。确保科技能夠有效落地,幫助業務提升效率體驗,需要有橋梁型的關鍵人才;
五、變革領導力:你面對困難,能不能堅持,願意投入資金和人力,願意承受轉型帶來的壓力和風險,考驗的是CEO跟高管團隊對轉型的決心。
第一環:戰略
在楊國安看來,企業一定不要爲了數字化而數字化,不要跟風口。跟行業未來的痛點、挑戰、機遇,甚至企業接下來的戰略布局有着緊密的關系。
在戰略相關問題上,楊國安認爲:數字化是工具,也是戰略。
數字化在很多時候,是實現戰略的工具。在不同的行業,企業想要獲得成功,都需要具備基本的成功因素。比如醫療健康需要做到精準診斷和提早幹預,教育行業教學内容合不合理,如何确保學生專注、學習之後的成績。數字化可以幫助企業插上翅膀,讓這些關鍵因素做的更加高效、更加精準、更好的體驗。
在用數字化實現戰略的進程中,也有很多企業将數字化本身演變成爲一個戰略。2012年到2018年間,美的所有的價值鏈環節都進行了數字化,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了更加高效的運轉。到2019年,美的把全面的數字化、智能化變成了戰略。美的通過所有産品智能化,把傳統意義上的小家電硬件,變成一個流量入口。從某種程度上,這很像蘋果公司,硬件隻不過是它競争的一部分,賺錢是靠軟件、内容、服務。如果你問美的董事長方洪波,他會告訴你,美的将來不是一家家電企業,而是互聯網企業、是科技企業。
另一個案例是貝殼找房,它由一個自營的、To C的、線下的房屋中介服務商,變成了一個賦能别人做這個業務的To B公司。貝殼是從鏈家誕生出來的,但現在鏈家是它賦能的中介公司中的一家。
楊國安曾問貝殼CEO彭永東在轉型過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麽?彭永東回答:“我最大的價值在于我要不斷地去confirm(确定),變着花樣去闡釋未來那個B點是什麽樣子的,以及不斷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在這個過程中了。”
楊國安認爲,變革往往要解決頂層的事情,頂層動不了,你下面整天動也搞不定。頂層調整了,方向弄對了,領導層弄對了,下面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跟着高管來走的。所以,所有變革,還是要從上面先開始。
Tips:如何在高管中達成戰略共識?
第一,坦誠開放,直面問題,不要遮遮掩掩;
第二,有建設性的、坦誠的談問題,不要一味抱怨,指責别人;
第三,達成共識的話,核心的人都要參與,不要老闆一個人講。
第二環:價值鏈
楊國安認爲,從傳統企業轉到數字化企業,不是突然間轉的,而是一個過程。從哪裏開始數字化,這叫切入點。因爲一旦切入點切錯的話,搞了半天數字化,花了一大堆力氣,看不到投資回報,沒嘗到甜頭,就不會繼續投資了。
所以切入點,一定要切到痛點。
比如美的作爲制造業性企業,數字化起點當然是供應鏈。在柔性生産、供應鏈做完之後一定要橫向打通價值鏈各個環節,産生最高效率協同,包括産品及終端客戶的互動。而百麗國際,作爲品牌零售商的切入點則是在銷售渠道,如何将線上線下打通做到千店千面非常重要,通過銷售渠道實時數據來打通整個供應鏈商品的開放,商品的預測,最後實現橫向的全價值鏈打通,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發揮數字化最大的威力。
百麗國際執行董事盛放講述了一個關于馬丁靴的故事。2017年11月份,百麗的馬丁靴銷量占總銷量的1%,如果說按照一般的産品企劃來說,最多也就是增加2%。百麗在8月份初步定了5款馬丁靴,放在線上做預售,看反應,發現市場反應非常好。然後,在5天内從5款增加到了20款,出現了一個上新的波次,二次實測非常好,最後百麗把這20款産品全部鋪到線上線下。“雙11”再爆發一次,最終讓馬丁靴這個品類在冬季的銷售量占比達到了總銷量的25%。
“這套節奏打法,都是靠數字化做支撐的。當然,僅僅有商品企劃、研發設計的數字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後台的精益生産、PLM(産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能夠跟得上,所以我們的補貨速度非常快。”
更極緻的案例是便利蜂,它在全國有1600多家店,門店貨架裏面賣什麽商品、什麽時候下單、貨架怎麽擺,全部都由機器來決策。從零售端、下貨到供應鏈,是一個全自動閉環。
楊國安認爲,數字化是一個廣度和深度的問題,公司内部的價值鏈,是從産品研發、規劃,到供應鏈、營銷、銷售、服務客戶;還有外部行業的産業鏈,下遊是渠道夥伴,上遊有供應商。到最後價值鏈和産業鏈都是要打通的。
第三環:數字能力
“曆史上技術變革帶來的創新升級轉型時有發生,隻是大和小。最大的就是發明電力,這是一個新的能源,突然間有了電力,改變了很多東西。”楊國安表示,數字化變革的最核心,把數據作爲“新能源”。這個新的能源,能夠讓運營、生産、管理模式更有動力,更加有威力。
在楊國安看來,AlphaGo把李世石打敗,說明人工智能可以訓練到這個程度。圍棋很複雜,AlphaGo基本是智能決策。因爲它考慮了很多因素在裏面,是用數據做的。從這一點來講,AI、5G、物聯網、雲計算,跑出了産業互聯網或數字化轉型。
但數字化轉型未來還會進一步演變,就是怎麽用好AI這些科技。未來“全真互聯網”時代,數字化和真實的世界是分不開的。楊國安舉了兩個例子,比如貝殼找房,你不用自己去看房子,戴着(設備)直接看房子;猿輔導讓學生上課的時候跟老師面對面。毫無疑問近幾年科技飛速發展,從4G到5G,從2017年AI元年到物聯網、IoT、AIoT,科技已經不是瓶頸。
爲什麽現在能跑出這麽多數據能源呢?楊國安給出的答案是:因爲科技已經到了一個地步,可以大量且便宜地生産。以前有這些科技,GPU算力也有,但很貴,很貴就很難商業化和普及。
很多産業能做數字化升級,是因爲背後有很多的科技同時爆發,5G、互聯網、人工算法、GDP算力,雲計算……高速公路修完了,車才能夠跑,基礎設施做完,風口就到了。未來具備數字化能力和沒數字化能力,将是天淵之别。
第四環:組織匹配
“數字化轉型,它最困難的地方除了科技之外,還是組織、人的轉型過程。”
楊國安用楊三角理論闡述了數字化轉型中的組織匹配問題。首先是員工能力。怎麽把科技和業務有效結合,确保科技能夠有效落地,幫助業務提升效率體驗,需要有橋梁型的關鍵人才,即一些懂業務的科技人才,或者一些懂科技的業務人才。同時還要妥善處理與“老功臣”的關系,即在現有的模式中業績貢獻大、同時掌握大量資源人。如何讓他們不抗拒、主動願意擁抱數字化。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就卡在了這裏,而不是卡在人工智能等技術層面。
第二,員工思維。在推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新舊模式結合的時候,怎麽令到新舊模式兩者是兼容的,而且利益是打通的。很多企業本來有線下的業務店,現在要做線上電商了,怎麽把線上線下的這些渠道能夠互相兼容、互相協同,而不是彼此競争。不管企業在産品、價格、服務裏面怎麽打通,要保障利益的打通,不然新舊兩群人很難融合。
另一個願不願意,就是怎麽形成一種新的公司思維模式、決策模式。更加依靠數據來做決策,而不是依靠過去少數人的經驗判斷。所以數字化很重要的是文化的改變,員工要相信數據和依靠數據,甚至完全信任系統的指示,這也是一個文化的變革。
第三,員工治理方面。未來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它必須找一個平台,與業務團隊搭配,稱之爲市場化生态組織。平台必須把一些重要的關鍵資源和能力集中一起,發揮協同功效,賦能前端業務。平台包括數據要打通,包括很多能力。首先它會建立一個中台,能夠進行資源的共享。同時它要賦能給前端不同的業務團隊,讓他們通過責權利,能夠通過數字化的科技應用,先于競争對手,讓它敏捷、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很多公司在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過度關注科技。但是它忽略了人跟組織的藝術,它往上推到深水區的時候,發現最大的挑戰、最大的瓶頸還是人、還是組織的問題,而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用錢買得到。”
第五環:變革領導力
數字化轉型有一個過渡過程,一旦确認公司的戰略藍圖之後,企業現有的業務、架構、流程甚至是人才都要做調整。換言之,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大的組織變革,離不開企業高管對轉型的決心和意志力。
轉型的未來收益很大,風險同樣也很高。楊國安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都是嘗試型,不敢全試。吃到一個甜頭後再逐步推進,因爲沒有那麽大的信心,所以步伐不夠大。而當複盤數字化轉型的時候,絕大多數企業一把手都會說:“當時的決策應該更堅定。”
在楊國安看來,變革時期的領導力,需要企業決策者自己要有方向,戰略往哪裏去,想清楚以後,才能夠有足夠大的決心,投入錢、投入精力來推動數字化轉型。第一,決定是不是要做。第二,做的過程要不斷叠代,建立一個正向循環,有好的結果,信心更大,好的結果,信心更大。
除了方向和信心,在數字化轉型後管理決策模式也發生了變化。楊國安認爲數字化最核心是自然決策代替人腦決策。過去企業的管理、經營、運營、采購多少貨。做什麽、怎麽做、怎麽賣等都是用人的經驗來做判斷。所以在過去,有經驗的主管、高管就很重要。将來數字化是智能決策,不用靠人的經驗,就是用數據,通過算法,算法可以考慮到到比人更複雜的因素、不同的因素,能夠做到每一個點、每一個東西效率更高、更精準,這是智能決策最主要的點。
這樣的智能決策,也對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将來管理者更多是架構者,他在搭建架構的時候,要收集什麽數據、怎麽分析、怎麽應用,必須具備兩個能力:
第一,對現在業務的痛點或低效的地方,能夠跳開多年的經驗想這個問題,因爲有時候當局者迷。零售業、制造業、物流就是這樣。他做了幾十年,知道行業本身有很多低效、不合理的地方,能跳出來,對這些業務有深度的了解,而且反思。
第二,能夠思考怎麽結合科技,能夠解決這些低效、不合理的地方。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