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綠色發展碳中和債首發有哪些看點?
2021-03-03 09:06:00
支持綠色發展碳中和債首發有哪些看點? 來源 :遠鑒智庫 在當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綠色金融已先行出發。近日,全國首批6隻“碳中和債”在
來源 :遠鑒智庫
在當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催化下,綠色金融已先行出發。近日,全國首批6隻“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爲什麽要推出碳中和債?與一般綠色債券相比,碳中和債有何不同?對相關市場主體将會産生什麽影響?
第一批“排頭兵”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6家作爲主承銷商,首批發行人則包括南方電網、三峽集團、華能國際、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機場集團、雅砻江水電6家,募投領域均爲低碳減排方向,發行金額合計64億元。
根據評估認證報告,隻碳中和債對應支持的綠色項目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164.69萬噸,可節約标準煤2256.79萬噸,可減排二氧化硫2.09萬噸,項目碳減排效果較爲明顯。
據了解,此次碳中和債發行首批項目均爲2年及以上中長期債務融資工具,募投涉及多個領域,其中風電項目四個、水電項目四個、光伏項目兩個、綠色建築一個,均爲低碳減排領域。
碳中和債作爲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的子品種,主要指募集資金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債務融資工具,需明确披露碳減排等環境效益信息,确保碳減排效益“可計算、可核查、可檢驗”。
根據央行已公布數據顯示,在豐富綠色金融産品和市場體系方面,截至2020年末,中國的綠色貸款餘額近1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綠色金融資産質量整體良好,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每年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的項目可節約标準煤5000萬噸左右,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億噸以上,支持環境改善效果顯著。
經濟學者、建行大學課程設計管理中心主任孫兆東表示,能源企業創新推出碳中和債意義很大,這既是積極響應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落實要求,又是積極創新融資模式,引導投資向碳中和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宏觀經濟學助理教授王鵬表示,目前,我國爲了能更好地達成節能減排目标,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等碳排放相關政策的落地,大型能源企業或者區域性能源企業通過發行相關債券這種金融創新方式是非常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實現的。因爲發行債券的主體企業所實施的項目都是與碳排放和節能減排等具體項目密切相關的,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與綠色發展概念相關的項目。所以說從這個角度出發,運用好政策工具和金融産品是十分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實現的。
王鵬認爲,要實現碳中和目标,除了債券,綠色金融可探索的參與形式還有很多,比如可以通過股權融資、質押等形式,助力綠色環保産業發展,針對綠色環保的項目、應用場景,給予綠色通道,實現更快的發行速度。
以中行參與的3隻債券爲例,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産管理部總經理胡昆表示,在當前市場資金面“緊平衡”環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發行人預期。債券受到保險、銀行、理财、基金、證券公司等投資人追捧,引進境外投資機構參與投标并成功配售,充分展現“碳中和”概念對投資機構的吸引力。據統計,這六隻碳中和債的發行方中,最高的發行利率爲3.65%,最低的則在3.4%。
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進行的轉型風險分析顯示,如果銀行繼續向煤電提供貸款,在未來10年煤電行業貸款的不良率或違約概率會從現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後的20%以上。這也是爲什麽,撤離動力煤領域、進軍低碳領域成爲業内一緻行動。
有報告顯示,全球超過100家主要金融機構正在撤離動力煤領域,其中包括了前40大全球性銀行和20家全球主要保險機構中的40%。
調查發現,在碳中和目标下,綠色金融或将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其中綠色債券在快速發展中,市場标準不統一和信息披露不完善的問題值得關注。
據參與此次發行的機構介紹,碳中和債募集資金将專項用于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綠色建築等低碳減排領域,并對碳中和債給予專項标識。同時,碳中和債要求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專業的評估認證報告,報告需對二氧化碳減排等環境效益進行定量測算。此外,爲加強存續期信息披露管理,相關發行企業需要每半年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綠色低碳項目進展以及定量的碳減排等環
境效益數值,強化存續期信息披露管理,提高募集資金使用透明度。
中投協咨詢委産融平台綠創中心副主任郭海飛表示,目前中國在綠色債券的存量規模方面已經居世界前列。但是綠色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尤其是關于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等方面,披露标準和内容、披露主體、披露時間和期限目前仍不明确,但是随着未來生态環境部和證監會制定的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制度的實施,未來綠色債券信息披露将有望加強。
業内人士認爲,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國經濟産業結構轉型也将進一步深化,銀行的信貸業務也需要進一步向低碳産業傾斜,與此同時,在強化的減排目标下,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産業發展潛力巨大,銀行早日轉型也能更容易獲得可持續發展機遇。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