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文:“碳中和”突破口在于能源資金效率的雙提升
2021-03-28 14:06:00
梅德文:“碳中和”突破口在于能源資金效率的雙提升 人大重陽 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歸根到底是取決于能源結構調整,也取決于資金效率的提升,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個新的制度安排,碳市場
人大重陽
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歸根到底是取決于能源結構調整,也取決于資金效率的提升,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個新的制度安排,碳市場是一個選項,能夠低成本高效率的促進經濟效能、能源效能和資金效率。我們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生産要素,就是能源要素與資金要素,包括這兩個要素在内的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才能夠真正地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我們國家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碳市場能夠助力完成這個任務。
1.中國碳排放情況。通過一組數據對比,特别是和發達國家的對比,來說明我們國家的能源效率與資金效率。
有組數字反映了中國的能源效率和資金效率皆需提高。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是100億噸,約占全球碳排放的29%。分析對比中國的人均GDP、M2/GDP、全要素生産率以及勞動生産率。我們分别對比以下2020年我國和美國的人口、GDP、M2、能耗、碳排放,這裏都是大數:我國人口約爲美國的430%,GDP約爲美國的70%多,廣義貨币發行量即M2約爲美國的175%、能源消耗約爲美國的150%、碳排放約爲美國的200%。簡單幾組數字對比,說明我們碳達峰、碳中和最重要的突破口是需要提高中國的能源效率與資金效率。
著名的環境庫茲涅茲曲線認爲碳排放曲線随着人均GDP增長會到達拐點之後才能實現“碳達峰”。歐盟國家都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實現“碳達峰”,美國和日本都是在金融危機之前2007年時實現了碳達峰。經統計,發達國家通常人均GDP在2.5-4萬美元左右實現“碳達峰”。而中國2020年的人均GDP剛剛超過1萬美元,假設經濟增長按5.5%或6%的增長,在2030年人均GDP約爲2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時對應隻有2萬美元的人均GDP水平,低于經驗統計區間。所以,中國要同時實現碳達峰和人均GDP增長,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
碳市場現狀概括起來是交易規模小,交易價格低,投融資功能弱。中國從2005年開始參與國際碳交易市場,當時是CDM市場,2013年之後中國開始碳交易試點,截止2020年底碳交易市場成交量約爲4.5億噸,成交金額約爲105億元,總的來說,規模較小、流動性較低。這有兩個原因:
1.試點碳市場是非統一的、不能互聯互通的市場,它是個區域分割市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比較以下國際碳市場。我們知道,歐洲碳市場從一開始規模比較大,期貨和現貨幾乎同時開展即期現并行,所以交易規模很大。
碳市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資源配置、價格發現與風險管理實現低成本高效率減排,爲了更好地實現這一功能,碳市場未來将面臨三方面變革任務:
1.多元化、規模化的市場主體,就是規模必須大,就要有足夠多的、具有不同的風險偏好、不同的預期、不同的信息的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這樣才能形成有效性的廣度市場。
2.金融化、市場化的産品,需要更公允的均衡價格,以滿足市場的信用轉換功能、期限轉換功能、流動性轉換功能,才能形成有流動性的深度市場。
3.必須有更加市場化、開放化的監管,才能形成穩定性的市場。
在此,我們可以對比我國的碳價與能源價格。煤炭價格大約500-600元/噸左右(當然,價格随時變化),工業用電0.8-1.8元/度,衆所周知,1噸标煤大約排放2.6噸二氧化碳,1度煤電大約排放0.87公斤二氧化碳,我國碳的價格目前是22.5元/噸左右,即相當于度電的碳成本不到0.025元,無法起到約束和激勵的作用,也就是說既無法約束化石能源,也無法激勵新能源。反觀歐美的碳價格。特朗普政府給碳價格成本綜合成本1美元,拜登上台之後直接加了50美元,也就是拜登給碳排放綜合成本定價是51美元;歐洲是33歐元,3月份大概漲到45歐元,都是超過200元人民币。特别是,中國的度電碳價和歐洲的度電碳價對比,中國隻有0.02元,歐洲是0.2元多,是中國的10倍。
這個比較可以說明,中國需要将更多的市場主體納入到碳市場,從現在的電力行業擴大到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造紙、航空等8個行業,都加入到碳市場之後,從現在40億噸規模可能超過50億噸的碳配額,這個規模可能就會更大。
還要吸引投資者、中介服務機構等加入,還要有豐富的交易産品,例如期貨、期權、掉期、遠期這些産品,當然,還有更加金融化、國際化的碳監管。隻有滿足這三條之後,中國的碳市場才能夠真正實現碳排放總量控制與“碳達峰”和碳減排成本降低(也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之間的協調,所以,中國的碳市場任重道遠,目前的規模,目前的價格,目前的産品,目前的監管可能都需要有待進一步完善。
根據中石化總經理馬永生的統計,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3%,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超過43%,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的能源結構調整不可能靠石油和天然氣,更多的還是靠煤與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我們的光伏産業在上遊、中遊、下遊都具備很大的優勢,可以擺脫對外依存度,提高國家能源安全,甚至還能變成能源輸出國。所以,必須有一個更強大的碳市場和綠色金融市場來促進中國新能源産業投資。
最後再簡單介紹一下北京綠色交易所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一些工作:一是服務北京碳交易試點;二是培育中國碳中和市場,包括參與了螞蟻金服支付寶公司的個人碳減排産品“螞蟻森林”的技術開發;三是發起氣候股權投資基金支持低碳技術引進和推廣;四是服務北京綠色金融試驗區和自貿區建設。2020年9月,國務院批複的《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确提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設立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正如我們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日前表示:未來北京将在人民銀行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的服務體系,積極申請和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綠色金融國際中心,努力探索綠色金融引導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助力中國如期實現碳排放的目标,全力建設面向全球的碳市場。殷市長強調,北京綠色交易所未來要對标國際領先的碳市場标準,積極發展自願減排交易、探索綠色資産跨境轉讓,同時借鑒國際碳市場中碳期貨、碳期權等成熟的經驗,積極開展新型的碳金融工具。積極服務支撐北京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逐步發展成爲中國綠色金融市場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爲中國低成本、高效率促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應有的貢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