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式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币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央行正式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币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來源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圈
爲闡明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币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币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标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聽取社會公衆對研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共同推動建立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普遍惠及大衆、通用創新開放的貨币服務體系,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币研發工作組發布本白皮書。
随着網絡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公衆對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币當局緊密跟蹤金融科技發展成果,積極探索法定貨币的數字化形态,法定數字貨币正從理論走向現實。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法定數字貨币的研究開發。2014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币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進行專項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數字貨币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法定數字貨币(以下簡稱數字人民币,字母縮寫按照國際使用慣例暫定爲“e-CNY”)研發試驗。目前,研發試驗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系統調試等工作,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
爲闡明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币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币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标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聽取社會公衆對研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共同推動建立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普遍惠及大衆、通用創新開放的貨币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币研發工作組發布本白皮書。
一、研發背景
(一)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建設适應時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科技創新成爲催生發展動能的重要驅動力。随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科技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與新業态層出不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上購物、線上辦公、在線教育等數字工作生活形态更加活躍,數字經濟覆蓋面不斷拓展,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人民群衆線上金融服務需求日益旺盛。
近年來,中國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爲社會公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務,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培育了公衆數字支付習慣,提高了公衆對技術和服務創新的需求。同時,經濟社會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客觀上需要更爲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作爲公共産品,進一步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礎金融服務水平與效率,促進國内大循環暢通,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現金的功能和使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随着數字經濟發展,我國現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趨勢。據2019 年人民銀行開展的中國支付日記賬調查顯示,手機支付的交易筆數、金額占比分别爲 66%和59%,現金交易筆數、金額分别爲23%和16%,銀行卡交易筆數、金額分别爲7%和23%,46%的被調查者在調查期間未發生現金交易。同時也要看到,根據2016年末至2020年末統計數據,中國流通中現金(M0)餘額分别爲6.83萬億元、7.06萬億元、7.32萬億元、7.72萬億元和8.43萬億元人民币,仍保持一定增長。特别是在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地方,公衆對現金的依賴度依然較高。同時,現金管理成本較高,其設計、印制、調運、存取、鑒别、清分、回籠、銷毀以及防僞反假等諸多環節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三)加密貨币特别是全球性穩定币發展迅速。
自比特币問世以來,私營部門推出各種所謂加密貨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影響力的加密貨币已達1萬餘種,總市值超1.3萬億美元1。比特币等加密貨币采用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宣稱“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缺乏價值支撐、價格波動劇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導緻其難以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發揮 貨币職能。同時,加密貨币多被用于投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潛在風險,并成爲洗錢等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
針對加密貨币價格波動較大的缺陷,一些商業機構推出所謂“穩定币”,試圖通過與主權貨币或相關資産錨定來維持币值穩定。有的商業機構計劃推出全球性穩定币,将給國際貨币體系、支付清算體系、貨币政策、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等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
(四)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并開展央行數字貨币研發。
當前,各主要經濟體均在積極考慮或推進央行數字貨币研發。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報告顯示,65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 86%已開展數字貨币研究,正在進行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央行從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 60%。據相關公開信息, 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央行及歐央行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公布了關于央行數字貨币的考慮及計劃,有的已開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測試。
二、定義和目标願景
(一)數字人民币的定義。
數字人民币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币,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爲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實物人民币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其主要含義是:
第一,數字人民币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币。一是數字人民币 具備貨币的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藏等基本功能,與實物人民币一樣是法定貨币。二是數字人民币是法定貨币的數字形式。從貨币發展和改革曆程看,貨币形态随着科技進步、經濟活動發展不斷演變,實物、金屬鑄币、紙币均是相應曆史時期發展進步的産物。數字人民币發行、流通管理機制與實物人民币一緻,但以數字形式實現價值轉移。三是數字人民币是央行對公衆的負債, 以國家信用爲支撐,具有法償性。
第二,數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數字人民币發行權屬于國家,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币運營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負責向作爲指定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發行數字人民币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運營機構及相關商業機構負責向社會公衆提供數字人民币兌換和流通服務。
第三,數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将與實物人民币長期并存。數字人民币與實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對公衆的負債,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數字人民币将與實物人民币并行發行,人民銀行會對二者共同統計、協同分析、統籌管理。國際經驗表明,支付手段多樣化是成熟經濟體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需要。中國作爲地域廣闊、人口衆多、多民族融合、區域發展差異大的大國,社會環境以及居民的支付習慣、年齡結構、安全性 需求等因素決定了實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優勢。隻要存在對實物人民币的需求,人民銀行就不會停止實物人民币供應或以行政命令對其進行替換。
第四,數字人民币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主要用于滿 足國内零售支付需求。央行數字貨币根據用戶和用途不同可分爲 兩類,一種是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币,主要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于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面向公衆發行并用于日常交易。各主要國家或經濟體研發央行數字貨币的重點各有不同,有的側重批發交易,有的側重零售系統效能的提高。數字人民币是一種面向社會公衆發行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 其推出将立足國内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充分滿足公衆日常支付需要,進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統效能,降低全社會零售支付成本。
第五,在未來的數字化零售支付體系中,數字人民币和指定運營機構的電子賬戶資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構成現金類支付工具。商業銀行和持牌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全面持續遵守合規(包括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及風險監管要求,且獲央行認可支持的情況下,可以參與數字人民币支付服務體系,并充分發揮現有支付等基礎設施作用,爲客戶提供數字化零售支付服務。
(二)目标和願景。
中國研發數字人民币體系,旨在創建一種以滿足數字經濟條件下公衆現金需求爲目的、數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 售支付領域可靠穩健、快速高效、持續創新、開放競争的金融基礎設施,支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貨币及支付體系運行效率。
一是豐富央行向社會公衆提供的現金形态,滿足公衆對數字形态現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随着數字技術及電子支付發展, 現金在零售支付領域使用日益減少,但央行作爲公共部門有義務維持公衆直接獲取法定貨币的渠道,并通過現金的數字化來保障數字經濟條件下記賬單位的統一性。數字人民币體系将進一步降低公衆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保持對廣泛群體和各種場景的法定貨币供應。沒有銀行賬戶的社會公衆可通過數字人民币錢包享受 基礎金融服務,短期來華的境外居民可在不開立中國内地銀行賬戶情況下開立數字人民币錢包,滿足在華日常支付需求。數字人民币“支付即結算”特性也有利于企業及有關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時,提高資金周轉效率。
二是支持零售支付領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數字人民币将爲公衆提供一種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樣性,有助于提升支付體系效率與安全。中國一直支持各種支付方式協調發展,數字人民币與一般電子支付工具處于不同維度,既互補也有差異。數字人民币基于 M0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爲宗旨,借鑒電子支付技術和經驗并對其形成有益補充。雖然支付功能相似,數字人民币和電子支付工具也存在一定差異:一是數字人民币是國家法定貨币,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資産。二是數字人民币具有價值特征,可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并支持離線交易,具有“支付即結算”特性。三是數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護個人隐私及用戶信息安全。
三是積極響應國際社會倡議,探索改善跨境支付。社會各界對數字人民币在實現跨境使用、促進人民币國際化等方面較爲關注。跨境支付涉及貨币主權、外彙管理政策、彙兌制度安排和監管合規要求等衆多複雜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共同緻力推動解決的難題。貨币國際化是一個自然的市場選擇過程,國際貨币地位根本上由經濟基本面以及貨币金融市場的深度、效率、開放性等因素決定。數字人民币具備跨境使用的技術條件,但當前主要用于滿足國内零售支付需要。未來,人民銀行将積極響應二十國集團 (G20)等國際組織關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議,研究央行數字貨币在跨境領域的适用性。根據國内試點情況和國際社會需要,人民銀行将在充分尊重雙方貨币主權、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跨境支付試點,并遵循“無損”、“合規”、“互通”三項要求2與有關貨币當局和央行建立法定數字貨币彙兌安排及監管合作機制,堅持雙層運營、風險爲本的管理要求和模塊化設計原則,以滿足各國監管及合規要求。
三、設計框架
數字人民币體系設計堅持“安全普惠、創新易用、長期演進” 設計理念,綜合考慮貨币功能、市場需求、供應模式、技術支撐和成本收益确定設計原則,在貨币特征、運營模式、錢包生态建設、合規責任、技術路線選擇、監管體系等方面反複論證、不斷優化,形成适合中國國情、開放包容、穩健可靠的數字人民币體系設計方案。
(一)設計原則。
堅持依法合規。數字人民币體系制度設計嚴格遵守人民币管理、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外彙管理、數據與隐私保護等相關要求,數字人民币運營須納入監管框架。
堅持安全便捷。數字人民币體系突出以廣義賬戶爲基礎、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價值體系等特征,适應線上線下各類支付環境,盡量減少因技術素養、通信網絡覆蓋等因素帶來的使用障礙,滿足公衆對支付工具安全、易用的要求。數字人民币運營系統滿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擴展性、高并發性、業務連續性要求。
堅持開放包容。發揮指定運營機構各自優勢和專業經驗,按照長期演進技術方針,通過開展技術競争及技術叠代,保持整體技術先進性,避免系統運營風險過度集中。支持與傳統電子支付系統間的交互,充分利用現有金融基礎設施,實現不同指定運營機構錢包間、數字人民币錢包與銀行賬戶間的互聯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
(二)數字人民币的設計特性。
數字人民币設計兼顧實物人民币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既具有實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結算、匿名性等特點,又具有電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攜性強、效率高、不易僞造等特點。主要考慮以下特性:
1. 兼 具 賬 戶 和 價 值 特 征 。數 字 人 民 币 兼 容 基 于 賬 戶 (account-based)、基于準賬戶(quasi-account-based)和基于 價值(value-based)等三種方式,采用可變面額設計,以加密币 串形式實現價值轉移。
2.不計付利息。數字人民币定位于M0,與同屬 M0範疇的實物人民币一緻,不對其計付利息。
3.低成本。與實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緻,人民銀行不向指定運營機構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指定運營機構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币的兌出、兌回服務費。
4.支付即結算。從結算最終性的角度看,數字人民币與銀行賬戶松耦合,基于數字人民币錢包進行資金轉移,可實現支付即結算。
5.匿名性(可控匿名)。數字人民币遵循“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高度重視個人信息與隐私保護,充分考慮現有電子支付體系下業務風險特征及信息處理邏輯,滿足公衆對小額匿名支付服務需求。同時,防範數字人民币被用于電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爲,确保相關交易遵守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要求。數字人民币體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傳統電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規有明确規定外,不提供給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門。人民銀行内部對數字人民币相關信息設置“防火牆”,通過專人管理、業務隔離、分級授權、崗位制衡、内部審計等制度安排,嚴格落實信息安全及隐私保護管理,禁止任意查詢、使用。
6.安全性。數字人民币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複花費、不可非法複制僞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保障數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風險可控。
7.可編程性。數字人民币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币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根據交易雙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促進業務模式創新。
(三)數字人民币運營體系的設計。
根據中央銀行承擔的不同職責,法定數字貨币運營模式有兩種選擇:一是單層運營,即由中央銀行直接面對全社會提供法定數字貨币的發行、流通、維護服務。二是雙層運營,即由中央銀行向指定運營機構發行法定數字貨币,指定運營機構負責兌換和流通交易。
數字人民币采用的是雙層運營模式。人民銀行負責數字人民币發行、注銷、跨機構互聯互通和錢包生态管理,同時審慎選擇在資本和技術等方面具備一定條件的商業銀行作爲指定運營機構,牽頭提供數字人民币兌換服務。在人民銀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他商業銀行及機構的創新能力,共同提供數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務。具體來說,指定運營機構在人民銀行的額度管理下,根據客戶身份識别強度爲其開立不同類别的數字人民币錢包,進行數字人民币兌出兌回服務。同時,指定運營機構與相關商業機構一起,承擔數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務并負責零售環節管理,實現數字人民币安全高效運行,包括支付産品設計創新、系統開發、場景拓展、市場推廣、業務處理及運維等服務。在此程中,人民銀行将努力保持公平的競争環境,确保由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以充分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雙層運營模式可充分利用指定運營機構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實現市場驅動、促進創新、競争選優。同時,由于公衆已習慣通過商業銀行等機構處理金融業務,雙層運營模式也有利于提升社會對數字人民币的接受度。
(四)數字人民币錢包的設計。
數字錢包是數字人民币的載體和觸達用戶的媒介。在數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統一認知、實現防僞的前提下,人民銀行制定相關規則,各指定運營機構采用共建、共享方式打造移動終端APP, 對錢包進行管理并對數字人民币進行驗真;開發錢包生态平台,實現各自視覺體系和特色功能,實現數字人民币線上線下全場景應用,滿足用戶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别、多形态的差異化需求,确保數字錢包具有普惠性,避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使用障礙。
1.按照客戶身份識别強度分爲不同等級的錢包。指定運營機構根據客戶身份識别強度對數字人民币錢包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實名強弱程度賦予各類錢包不同的單筆、單日交易及餘額限額。最低權限錢包不要求提供身份信息,以體現匿名設計原則。用戶在默認情況下開立的是最低權限的匿名錢包,可根據需要自主升級爲高權限的實名錢包。
2.按照開立主體分爲個人錢包和對公錢包。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可以開立個人錢包,按照相應客戶身份識别強度采用分類交易和餘額限額管理;法人和非法人機構可開立對公錢包,并按照臨櫃開立還是遠程開立确定交易、餘額限額,錢包功能可依據用戶需求定制。
3.按照載體分爲軟錢包和硬錢包。軟錢包基于移動支付 APP、 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程序接口(API)等爲用戶提供服務。硬錢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術實現數字人民币相關功能,依托 IC卡、手機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爲用戶提供服務。軟硬錢包結合可以豐富錢包生态體系,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4.按照權限歸屬分爲母錢包和子錢包。錢包持有主體可将主要的錢包設爲母錢包,并可在母錢包下開設若幹子錢包。個人可通過子錢包實現限額支付、條件支付和個人隐私保護等功能;企業和機構可通過子錢包來實現資金歸集及分發、财務管理等特定功能。
5.人民銀行和指定運營機構及社會各相關機構一起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則建設數字人民币錢包生态平台。按照以上不同維度,形成數字人民币錢包矩陣。在此基礎上,人民銀行制定相關規則,指定運營機構在提供各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與相關市場主體進一步開發各種支付和金融産品,構建錢包生态平台,以滿足多場景需求并實現各自特色功能。
(五)合規責任與合規主體界定。
1.反洗錢、反恐融資等合規責任。數字人民币是法定貨币,适用現有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國際标準及國内法律要求,負責兌換流通的指定運營機構和其他商業機構是履行反洗錢義務主體,承擔相應的反洗錢義務,包括客戶盡職調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大額及可疑交易報告等。指定運營機構和其他商業機構在履行反洗錢義務的同時應當依法保護商業秘密、個人隐私及個人信息,不得洩露客戶身份信息和交易記錄。人民銀行作爲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實施反洗錢監管,推動和督促各方落實反洗錢責任。
2.消費者權益保護。在數字人民币體系中,消費者權益保護 内容和責任分工與現金一緻。人民銀行和指定運營機構負責對數 字人民币真僞進行鑒别,通過數字人民币的證書機制和數字冠字 号驗真。指定運營機構按照相應的争議處理機制,妥善解決各種 可能的争議及用戶損失。人民銀行通過監管考核,對數字人民币 兌換、流通中的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
(六)技術路線選擇。
數字人民币的技術路線選擇是一個長期演進、持續叠代、動态升級的過程,以市場需求爲導向定期開展評估,持續進行優化改進。指定運營機構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及技術優勢自行選取技術路線,充分保持對未來技術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數字人民币系統采用分布式、平台化設計,增強系統韌性和可擴展性,支持數字人民币支付交易量的快速增長;綜合應用可信計算、軟硬件一體化專用加密等技術,以确保系統可靠性和穩健性;開展多層次安全體系建設,設計多點多活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保障城市級容災能力和業務連續性,提供 7x24 小時連續服務。
數字人民币體系綜合集中式與分布式架構特點,形成穩态與 敏态雙模共存、集中式與分布式融合發展的混合技術架構。
(七)監管框架。
數字人民币的研發符合中國的法律框架,《中國人民銀行法》已授權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人民銀行有權發行人民币并具有唯一發行權。目前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确了“人民币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
針對數字人民币的特征,還需制定專門的監管辦法與要求。對數字人民币的監管應以确保法定貨币屬性、嚴守風險底線、支持創新發展爲原則,目标是确立數字人民币業務管理制度,明确對指定運營機構監管要求,落實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法律法規,強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營造數字人民币安全、便利、規範的使用環境。
四、央行數字貨币的可能影響與數字人民币體系的應對策略
目前,社會各界對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影響的認識存在分歧,有關其是否會引發金融脫媒、削弱貨币政策、加劇銀行擠提等方面的争論較爲集中。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所采用的研發設計方案會對貨币政策及金融穩定産生不同的影響,人民銀行對此高度重視,努力從數字人民币體系頂層設計上防範潛在沖擊,降低 相關風險。
(一)國際上對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可能帶來影響的觀點。
1.對貨币政策的影響。有觀點認爲,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比存款更具吸引力,可能造成金融脫媒,引發狹義銀行效應及信用收縮。還有觀點認爲,廣泛可得的央行數字貨币能增強政策利率向貨币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傳導作用。在央行數字貨币計息且孳息水平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前提下,可能降低機構投資者對部分低風險資産(如短期政府票據)的投資需求,進而影響相關資産價格。因此,在設計央行數字貨币時,應當考慮制定和執行貨币政策的需 要。也有觀點認爲,央行數字貨币不計息方式有利于降低與商業銀 行存款及其他低風險金融資産的競争,減少對貨币政策的潛在影響。
2.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有觀點認爲,央行數字貨币作爲最安全的資産,在危機時可能會加劇商業銀行擠提問題。居民和企業可以便利地将銀行存款轉換爲央行數字貨币,導緻金融中介規模收縮,金融波動性增大。特别是在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央行數字貨币爲社會公衆快速轉換安全資産提供渠道。但也有觀點指出,現有電子支付體系已經實現銀行間的資金快速轉移,央行數字貨币并不會産生較大影響。如果發生銀行危機甚至經濟危機(如貨币危機或主權債務危機),資金将從包括央行數字貨币在内的所有本國資産中撤離,而非僅從商業銀行存款轉移至央行數字貨币。
(二)數字人民币體系降低負面影響的相關設計。
開展數字人民币研發以來,人民銀行始終高度關注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币對貨币體系、貨币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業務、技術和政策設計,确保數字人民币體系對現有貨币體系、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運行的影響最小化。
數字人民币堅持M0定位,不計付利息,以降低與銀行存款的競争。數字人民币的投放方式與實物人民币基本一緻,采用雙層運營模式且由商業銀行承擔向公衆兌換的職能。同時,人民銀行也适當設置制度摩擦,防範銀行擠兌快速蔓延。爲引導數字人民币應用于零售業務場景、降低對存款的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提出數字人民币錢包分級分類設計,分别設置交易金額和錢包餘額上限。此外,人民銀行還爲數字人民 币建立大數據分析及風險監測預警框架,以提高數字人民币管理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法定數字貨币是新生事物,可通過試點測試和實踐評估其對 經濟金融的全面影響。目前,人民銀行正在開展數字人民币試點測試,對試點地區貨币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影響是重要測試内容,人民銀行将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不斷叠代優化,完善數字人民币相關設計。
五、工作進展
人民銀行通過對法定數字貨币相關理論和技術的不斷探索、叠代、完善,形成了現有的數字人民币模式和業務框架。未來,人民銀行将根據測試結果,不斷優化完善技術、業務和政策框架。
(一)已開展的工作。
2014 年至 2016 年,人民銀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币研究小組,啓動法定數字貨币相關研究工作。研究小組對法定數字貨币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關鍵技術、流通環境、國際經驗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第一階段法定數字貨币理論成果。2016 年,人民銀行搭建中國第一代法定數字貨币概念原型,成立數字貨币研究所,并于當年提出雙層運營體系、M0定位、銀行賬戶松耦合、可控匿名等數字人民币頂層設計和基本特征。
在此思路框架下,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自 2017 年底開始數字人民币研發工作,并依據資産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前、技術開發力量較強等标準,選擇大型商業銀行、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作爲參與研發機構。人民銀行和參與研發機構以長期演進理念貫穿頂層設計及項目研發流程,經曆開發測試、内部封閉驗證和外部可控試點三大階段,打造完善數字人民币 APP,完成兌換流通管理、互聯互通、錢包生态三大主體功能建設。同時,圍繞 數字人民币研發框架,探索建立總體标準、業務操作标準、互聯标準、錢包标準、安全标準、監管标準等較爲完備的标準體系。
2019年末以來,人民銀行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奧會場景開展數字人民币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适用性和風險可控性。2020 年 11 月開始, 增加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 6 個新的試點地區。數字人民币研發試點地區的選擇綜合考慮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各地産業和經濟特點等因素,目前的試點省市基本涵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東北、西北等不同地區,有利于試驗評估數字人民币在我國不同區域的應用前景。
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币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 2087 萬餘個、對公錢包351萬餘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餘筆、金額約 345億元。在地方政府的積極參與支持下,在一些地區開展了數字人民币紅包活動,實現了不同場景的真實用戶試點測試和分批次大規模集中測試,驗證了數字人民币業務技術設計及系統穩定性、産品易用性和場景适用性,增 進了社會公衆對數字人民币設計理念的理解。
試點期間,數字人民币注重持續探索應用模式創新。利用智能合約技術,賦予數字人民币可編程特性,提升擴展能力,促進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與相關手機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雙離線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動支付新體驗。基于智能可視卡測試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爲彌合“數字鴻溝”提供可能。在北京冬奧組委園區内,立足科技冬奧、智慧冬奧建設,試點部署無人售貨車、自助售貨機、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場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奧支付服裝等可穿戴設備。試點用戶普遍認爲數字人民币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社會公衆、小微商戶、企業切實感受到便利和普惠。
研發及試點期間,人民銀行積極參與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國際清算銀行(BIS)、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 等國際組織多邊交流,同各司法管轄區貨币和财政監管部門、跨國金融機構及世界頂尖院校交流研讨法定數字貨币前沿議題,并在國際組織框架下積極參與法定數字貨币标準制定,共同構建國際标準體系。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已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加入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BISIH)牽頭的多币種法定數字貨币橋(mCBDC Bridge)項目,和香港特别行政區、新加坡等 BIS 創新分中心以及各央行共同探索法定數字貨币相關實踐。
(二)工作展望。
人民銀行将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部署,繼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币研發試點,不預設推出時間表,重點做好以下領域工作:
一是繼續穩妥有序推進研發試點工作。根據前期試點測試工作情況,結合試點測試地區發展規劃、地方特點,進一步擴大試點測試應用場景覆蓋面,實現特定試點區域内的應用場景全覆蓋, 打造數字人民币生态體系,不斷探索與經濟社會相适應的數字人民币應用新模式,推動試點工作不斷深入。同時,基于實踐動态完善試驗方案,與包括指定運營機構在内的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不斷優化數字人民币體系設計。
二是研究完善相關制度規則。積極推進《中國人民銀行法》 等法律法規的修訂。研究制定數字人民币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數字人民币個人信息保護。完善業務規則和技術标準。建立健全數字人民币運營系統全流程安全管理體系,從密碼應用安全、金融信息安全、數據安全、業務連續性等方面組織開展全方位系統安全測試與評估,保障系統安全平穩運行。
三是加強重大問題研究。深化法定數字貨币對貨币政策、金融體系、金融穩定深層影響的研究評估,爲數字人民币研發打下良好的理論政策基礎和應用前景。同時,積極參與法定數字貨币國際交流,以開放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數字貨币标準和規則, 共同推動法定數字貨币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