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管控,国际业务可以做什么?
2021-03-30 08:57:00
规模管控,国际业务可以做什么? 良有以也 每当信贷规模管控来临,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包括一些银行的交易银行、贸易金融等部门,本身将首先遭受到被动的资产压缩。押汇、票据、贸易融资等都有可能成为在全行
良有以也
每当信贷规模管控来临,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包括一些银行的交易银行、贸易金融等部门,本身将首先遭受到被动的资产压缩。押汇、票据、贸易融资等都有可能成为在全行压缩信贷规模时最早被减额的部分。
贸易金融资产首遭卖出无外乎出于收益及流动性的考虑。一是因为这些资产的回报率相对贷款而言较低,二也是因为国际业务项下的资产如票据、福费廷等,流动性比较强,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易,因而需要时其资产规模能方便的进行缩减。
而信贷资产即使想要进行调节,也较难迅速达成,因为在我国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很低,银行贷款除非不良,不然基本不可能进行买卖。这一点和国际银行贷款市场完全不同
那么,国际业务及贸易金融或交易银行等部门在信贷管控时期,除了被动的被压缩之外,还可以主动做些什么呢?可能有以下三点,外币+表外+境外,简称“三外”。
为什么是外币?因为信贷规模管控,首先管控的是人民币资产规模,外币投放并不纳入信贷规模管控之中。由此,即使人民币信贷规模已经用满,那外币信贷投放可能至少也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补充。
特别是当下全球主要央行大部分采取开闸放水的模式,所以除了人民币之外,以美元、欧元为主的西方主流货币大部分其利率都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所以通过外币来实现投放至少从利率成本的角度来说是相对可行的。
所谓的信贷规模管控主要指的是管控表内资产,也就是投放下去的贷款、贸易融资等真正在表内落地的资产。而如果通过保函、信用证以及其他承诺的方式来实现曲线投放,则至少在开证行或者保函开立行一端,开证或开立保函是表外业务,也因此在叙做的当时,不会被列入管控的规模当中。
对一家银行的企业客户来说,如果确实银行自己不能对客户进行信贷投放,那么如果能给客户提供一个信用担保或者增信,那也是银行对合作客户的一个交代。而这样做同样能给开证行或者保函开立行带来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因此选择表外也就成了规模管控时期,经济资本上有余量的银行在国际业务上的又一个选项。
规模管控,说到底是我国境内的一种控制手段,而当今的金融市场以及融资业务本身早已扩大到了跨境的范围。平时,企业的融资需求本就可以通过跨境的渠道来得到满足。
从间接融资的角度讲,近几年来全口径外债,内保外贷等形式已成为了我国相关企业的有效跨境融资渠道补充;从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境外发债规模存量已高达9000多亿美元,最近几年每年的新增海外发债量仍高达2000多亿美元,海外发债也早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熟悉的境外融资手段。
在国内信贷规模管控时期,通过国内银行的增信等方式,银行协助企业将融资渠道拓展到海外,从境外来取得融资,这也将是有资质的企业来最终实现融资的一个补充手段。境内客户的银行则可以通过支持企业境外融资,实现在有限的规模中增加收入的目的。
去年好不容易积累起一定福费廷等资产规模的国际业务部,可叹今年又被首当其冲的变卖家产,眼见着去年的成绩(存款+利息收入等)转眼真的成了给自己今年挖的坑(没有了资产,哪有收入),也就成了坑。
只能安慰自己,上帝关上了门的同时,可能至少也给开了一扇窗。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国际业务部的同事也许可以碎碎念三个W:
"Waibi/biaoWai /jingWai"——外币、表外及境外。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