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企业国际融资SPAC或难以在香港落地
不走寻常路的企业国际融资SPAC或难以在香港落地
来源 :华尔街纳斯达克上市 新浪财经
在近日美SEC收紧对SPAC监管后,香港证监会亦嗅到华尔街这股危险的气息,对SPAC应否应引入香港存疑。据报道,目前业内普遍对SPAC在港落地信心不大,认为无必要浪费成本及人力。卫达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伟指出,19年10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打击造壳、买卖壳行为,若此时引入SPAC,将给予市场一个错误的讯号,容易引起市场混乱。
延伸阅读:
国内PE机构纷纷尝试SPAC的退出通道
对于VC、PE等投资机构而言,最重要的是投后退出一环。通常情况下PE往往是通过标的企业的IPO退出。但今年由于监管的趋紧,PE的退出效率大大折扣。
与之相对应的,美股市场却表现得异常火热。这有一半得归功于SPAC。SPAC反向并购这一上市方式由于简化了聆讯审批过程,大幅度得提高了企业上市速度。只要出现了优秀的标的的公司,那这个公司可以达到快速上市,快速融资。
在这一大背景下,给国内PE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A股资本市场的深水炸弹一季度85家企业主动撤单
撤单或暂缓的理由,则是多方面的,包括股东无法完成穿透等。今年2月证监会出台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股东的股权架构为两层以上且为无实际经营业务的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的,如该股东入股交易价格明显异常,中介机构应当对该股东层层穿透核查到最终持有人。
多地省市证监局近期均提出了最新辅导验收要求。审核越来越严格,也使得企业和中介机构在新报IPO项目时更加谨慎。有投行人士指出:“过去有的材料可能带着瑕疵就先上报再修改,但现在至少保证绝大多数内容都没问题,核查得比较详尽了,才敢上报。”
4月2日,上交所网站披露了《关于终止对京东数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2000亿估值的京东数科撤材料了,再度在A股资本市场投下一颗深水炸弹。
国内老牌PE另谋“出路”
与国内如“堰塞湖”般的IPO市场相对应的,国外SPAC上市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自2020年以来,全球通过SPAC绕过传统IPO模式上市企业呈爆发式增长,全年一共有248家SPAC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总共筹集资金达820亿美元(约6,396亿港元),占全年美股IPO的56%。
而且,这股热潮已经延续到了2021 年。截至 2021 年 3月 ,美国 SPAC 上市数量已达 299 家,募资额约 981亿美元,上市家数和募资额已经双双超越 2020 年全年。
在国外,软银、高盛、黑石、KKR、TGP等众多知名机构均已作为发起人,参与设立过SPAC。
其中,软银已成立三家SPAC(SVF I、SVF II、SVF III),主要瞄准多样化的科技领域,包括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高盛成立两家SPAC(GS I、GS II),且GS I 已成功与信息技术及电信技术服务商——维谛技术(Vertiv Holdings Co. )完成并购。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老牌PE,在国内IPO 趋紧的情况下也纷纷出动。
2021年2月,春华资本成立SPAC,募资约3亿美元,并购标的聚焦于业务重点布局在中国的消费领域公司。
2021年3月,弘毅投资成立SPAC,募资约3亿美元,并购标的倾向于医疗保健和消费产品领域的技术驱动型公司。
2021年3月,时代资本成立SPAC,募资约3亿美元,计划在移动出行、在线服务、软件、电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能源清洁领域寻找合适标的。
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及上市是最佳选择!上市能拓展渠道,吸引人才,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企业!
SPAC——优秀的金融工具
SPAC可以说是极为优秀的金融创新。
SPAC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融资工具,为暂时无法满足上市要求前沿科技(如航空、电动车、高新技术等领域)并购标的提供融资机会。
SPAC可以是一种退出渠道,让并购标的原投资人能够在二级市场公开交易股票。
SPAC可以是一颗摇钱树,让发起人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 SPAC还能火多久,没有人清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股热潮还在持续。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