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金融机构效率、效益
杨涛: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金融机构效率、效益
来源:《财经》新媒体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多年来一直关注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基于宏观层面研究货币,还是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市场,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了这一改变。无论过去讨论金融信息化、电子化,还是当前讨论数字金融等一系列概念,归根到底都是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改变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以及全面的重构所带来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只是随着我们从早期的提法到数字化的提法,这一改变的范围、深度、广度越来越突出,乃至于追求一个全面的重构。
放眼整个金融领域,可以看到全球金融业拥抱数字化的进程都在不断加快,其中既有来自美国依托市场自发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也有类似于欧洲监管部门重点推动的数字化进程。我国持牌金融行业也逐渐体现出自身特色,因为早期我国更多的是来自市场化机构进行的类金融探索,现在讨论的数字金融主要是银行业、资本市场相关行业、保险业以及其他持牌机构如何更好进行数字化转型。很多领域仍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但数字化大潮已经兴起,比如在证券行业,早期讨论证券业拥抱数字化和经营科技时,谈论的更多的是渠道、获客问题,现在随着证券业从过去简单的依靠经济业务到越来越强调投行业务的全面转型与国际对标,与之相应,数字化改造也对于证券业从服务流程到业务类型带来全方面挑战。
再比如保险业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过程,从保险信息化,到保险线上化,再到保险全域数字化改造。保险最核心的是风险定价,与之相应的一系列理论变革和实践变革结合在一起,对保险业带来非常突出的冲击。
从大的途径来看,这一蓝图已经展开,进一步聚焦到银行业,既有整个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也有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问题,这一特殊性问题可以从银行数字化转型当中以下几个典型路径剖析。
第一条路径是技术驱动路径。大量的机构首先着眼于技术优先导向,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已经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在需求端影响了金融产品业务,供给断也直接影响了金融功能。着眼于新技术应用,构成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与之而来的问题是,依托于技术的应用能否真正解决现有矛盾和痛点,是不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我们在研究区块链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很多项目穿透之后,在甄别的时候,始终没有绕开面对核心企业的产业。这种情况下,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良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条路径是客户需求驱动路径。早期一些改革创新往往基于消费互联网时代C端巨大的变化,现在大家进一步追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改造过程的一些变化,倒逼数字化转型不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要解决什么样的矛盾。部分金融机构更多的解决依托于需求端的拉动力,一些金融机构将线下网点搭建的非常绚烂,可能不仅仅基于需求端,更多的基于形象端。
第三条路径是监管与政策,金融机构离不开监管与政策的把握。
总的来说,都离不开技术驱动、需求驱动、还有监管政策驱动这三条不同的路径。现实当中如果过于着眼于一条路径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扭曲现象,最好要在战略与管理方面有效的权衡与把握。当然,不同银行面临的资源禀赋不一样,银行变革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主持人(宋斌):我追问您一个问题,您一直专注于研究金融领域,那您觉得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目前哪一家数字化进程更快一点?
杨涛:整个不同金融子行业之间,银行业数字化进程毋庸置疑更快一点。银行业在我国整个金融行业布局当中综合实力最强、业务更丰富、资源更广、人才布局更多。刚才讨论的最大的几个制约,其实都是底层的东西,一是与战略相关的研究;二是人才问题;三是是与之匹配的软硬资源布局,从这几方面一比较,显然银行业从底层研究、人才、软硬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都体现出了自身优势。当然,银行业自身也存在差异,大银行、小银行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银行不一样,同时,银行业整体比较优势,并不代表证券业、保险业不会出现国际上一流的数字化开放证券。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