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字金融的“尖峰計畫”
7月25日,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舉辦“開放金融,開放研究, 開啟未來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尖峰計畫2019-2020年度峰會”召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吳衛星。數字金融開放研究尖峰計畫首任輪值主席、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等學術界、研究界,以及金融界的頂級專家來對過去一年數字金融理論、以及實踐的發展及問題進行總結與反思。對未來數字金融創新,以及在規制中的各類前沿問題展開思想碰撞。多位學術名家與國內百家重點高校院系代表共聚一堂,討論數字金融領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
2019年4月,由上述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畫”,旨在加強學術界和業界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深度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數字金融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發展。自發起以來,共發佈了35個數字金融領域的前沿研究問題和80餘篇數字金融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及國際前沿文獻編譯,初步建立了數字金融研究熱點問題交流的資訊平臺。發起機構舉辦了4次學術研討會,組織了46篇高質量數字金融學術論文研討。2020年7月,“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畫”正式更名為“數字金融開放研究尖峰計畫”(Peak Initiative of Digital Finance Open Research),會議頒發的“2019-2020年度數字金融研究尖峰獎”是經歷4次學術研討,由15位國內外頂級學者匿名評審產生,來自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級發展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央財大、北師大、上海高金、廈門大學等多位學者獲獎。
數字金融是當代最偉大的創新
黃益平對數字金融給與了三個評價,數字金融是當代偉大的金融創新,是傑出的中國故事以及學術研究的一片處女地。
偉大的金融創新。黃益平認為,所有金融交易最後真正有效的服務於實體經濟,都必須能控制金融風險,而數字金融通過科技平臺、大數據、雲計算等的運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迎刃而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像螞蟻以及騰訊,其本身就是個大的科技平臺,用以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沒有抵押資產,沒有財務數據,但是通過對人們深入的全方位的瞭解,通過"線下軟資訊"來做信用評估。數字技術為何能有大的突破?黃益平認為大科技平臺增加了許許多新的用戶,形成長尾效應,其邊際成本非常小。支付寶、微信支付形成了將近10億用戶。
傑出的中國故事。黃益平認為,科技信貸最早來自阿裏小貸,2009年開始研發,2010年上線,形成了"3-1-0"模式:三分鐘申請貸款,一秒鐘到賬,零人工干預。這成為很多國家都在推進的業務標準。他強調,如果說數字金融真的解決了世界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題的話,那麼中國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黃益平還進一步探究了數字金融在中國發展快的三個原因,一是普惠金融的市場的空間比較大,二是數字技術的進步,三是監管政策的支持。
學術研究的一片處女地。黃益平說,數字金融可能給中國學者改變過去傳統跟著主流做研究的機會。原因就在於如果數字金融是一個偉大的金融創新,它在一些運行機制上,甚至在一些理論概念上可能會發生改變。過去傳統的銀行都是用財務數據抵押資產,都是用線下的交易搬到線上來,但是如果信貸科技成為一個新的潮流,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抵押資產不再那麼不可或缺。所以,無論是學術研究,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我們看的第一是全世界最前沿的創新,第二是中國做得最好的這樣的一些業務。我們如果能植根於此來深入做一些研究的話,我們就不再是跟在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先行者後面改進他的研究,而是可以一步邁到最前沿的研究了。
數字經濟在15個領域大拓展
日前,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針對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正式提出19項創新支持政策,啟動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李揚認為,中國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排在第一陣列,應抓住當前15種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中國發展新機遇。他重點列舉了其中7個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
一是教育。以前深山老林裏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現在教育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格局。這對大規模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水準,提高全民的素質非常有作用。二是醫療。抗疫的過程中有很多病例是通過網路診斷治療的。三是城市治理,或者廣義的政府治理。中國抗疫第一階段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和數字金融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比如現在人人都有了健康碼,不論是城市管理還是出入境管理,健康碼也成為了政府治理建設的一個很重要的應用。四是辦公場景。在部分行業領域,線上居家辦公,形成對線下模式的常態化補充。五是就業。這是個天大的問題。今年兩會期間,總理提到了“地攤經濟”,廣泛開闢新的收入機會,激發多元創造。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世界發展報告:工作性質的變革》,認為在新的科技水準上,規模經濟不再特別重要,通過網路分散服務可造就一個有機的社會。多點執業、多雇主間靈活就業,需要逐步探索適應跨平臺的權益保障和社會保障等政策,這對教育制度、企業制度、平臺經濟、平臺公司等等都有極端重要性。六是共用經濟。共用單車,滴滴,有很多是共用性質的。共用經濟在中國經過最初的陣痛之後,現在已經基本上穩定。它使得整個社會資源充分動員起來,使得所有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動員起來,不斷完善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共用產品的相關標準。七是“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近年來,各企業開始建設智能工廠,探索基於新技術的“無人經濟”, 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這些已逐漸形成趨勢。
當務之急是建立數字金融的生態體系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說,這次疫情雖然比SARS來得兇猛,人們的生活卻並沒有那麼慌亂,還比較從容。這與在背後數字金融有很大關系。線上購物、訂餐、外賣、快遞支撐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國的外賣小哥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貝多廣認為,大力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經濟,要解決三大緊迫性問題。一是從金融機構來說,要解決如何提高整體的數位化的服務水準,二是從小微企業來說,中低收入階層如何才能適應擁抱數字普惠金融的機遇,過往我們更注重的是輸血,這使得數字鴻溝越來越大。提升其自身的金融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三是從政府和監管的角度來說,如何有效地建立數字普惠金融的生態體系。
除了這些硬體之外,貝多廣認為更重要的是軟的東西,也就是數字金融的生態體系裏的法律制度、信用制度、支付結算體制等、這一系列的問題是我們政府和監管部門要設法把它進一步完善的。他強調數字經濟環境下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比如講金融資訊的隱私保護,他認為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戰略重心當務之急是建立數字金融的生態體系,各種不同的金融機構應該是一個相互補充、各自具有差異化的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關係。大家共同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服務系統。以往我們比較容易支持某一類,限制另外一類。其實,再小的機也是整個生態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