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發展新引擎何在?
2021-03-01 18:53:00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發展新引擎何在? 來源: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如何打造新發展引擎,爲“十四五&rdq
來源: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如何打造新發展引擎,爲“十四五”開好局,是此次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學者認爲,新形勢下中國将重點布局的新引擎主要有三:擴大内需、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如何打造新發展引擎,爲“十四五”開好局,是此次兩會的重要看點之一。
曆經幾十年平穩發展後,中國經濟巨輪已駛入更具挑戰性的“新水域”。一方面,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疫情形勢仍有諸多不确定性,各種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另一方面,随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一些傳統增長動能已難以滿足現實需要。無論是提高抵禦外部風險沖擊的能力,還是促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加快培育新發展引擎都刻不容緩。
學者認爲,新形勢下中國将重點布局的新引擎主要有三。
2015年以來,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多穩定在60%左右,已成爲經濟最主要的驅動力。2020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率先克服疫情影響,也得益于龐大的國内市場。在經濟全球化遇阻之際,更多依靠國内市場對中國而言無疑是現實的選擇。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現已逾4億人,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看來,如果未來能用15年左右将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到8億人,将形成非常可觀的消費力量,大大增強經濟增長可持續性。
最近幾個月,擴大内需已成爲中國重磅會議的“高頻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要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地方兩會上,絕大多數省份亦把擴大内需、加快釋放消費潛力列爲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準備采取發展服務消費、線上消費等一系列舉措。
不過,相比“短平快”式的激勵政策,眼下中國更需要在影響消費、儲蓄、投資的制度性因素上着手,形成擴大内需的長效機制。針對這一問題,2021年全國兩會料将有所回應。
縱觀曆史,一國經濟飛躍往往與科技實力強盛有關。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暴露出中國在部分關鍵領域的科技短闆,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威脅國家安全。唯有依靠科技解決“卡脖子”困境,中國才能牢牢掌握經濟發展自主權,推動經濟邁向更高水平。
去年,中國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并将其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建議。今年兩會上,官方圍繞這一目标将作出哪些具體部署備受關注。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認爲,中國應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深度融合,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産品,以此爲中國經濟提供新引擎新動能,确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
過去40多年間,開放一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有力引擎。今後,這一“推進器”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将越發顯著。
中國已将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視爲關系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使國内産業利用全球市場、全球資源“更上一層樓”,正是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
最近,從力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到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再到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中國擴大開放正日益提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下一步中國開放的重點應是盡快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市場體系。這個體系須充分體現公開透明,對内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使各類企業真正享受權利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能夠公平競争。
除此之外,迅速升溫的數字經濟、智能産業,持續推進的城鎮化進程和城市群建設等,也将爲中國經濟打開新空間。圍繞這些新引擎,“十四五”規劃将如何定調,政府工作報告又将作出哪些安排,在今年兩會中值得關注。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