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支付大融合重塑行業格局
全球支付大融合重塑行業格局
銀行家雜志
全球支付科技并購曆程
伴随着現代支付科技的興起與發展,全球範圍内出現大量涉及支付科技企業的并購交易。21世紀初,小規模非銀支付企業間的頻繁交易拉開了全球支付行業大融合的序幕,而後銀行對傳統支付業務的剝離正式奏響了支付全球化的樂章。
第一次并購浪潮:銀行剝離收單業務,構成支付行業兼并浪潮的開端
支付行業的第一次并購浪潮于2010年左右初見規模,于2012年達到頂峰,并在2017年進入尾聲。銀行對收單業務的剝離标志着全球支付大融合的開端。
爲商家提供店内和網上無現金交易解決方案一直是銀行的傳統業務,幫助銀行在鞏固客戶關系、獲得額外收益的同時還獲得了交易數據。但21世紀支付行業的快速轉型使得銀行倍感壓力,許多銀行開始出售自己的收單業務部門,特别是一些認爲收單并非是自己核心業務的銀行加速了資産出售的進程。被剝離的收單業務吸引了諸多正在尋求擴張的國際支付服務提供商和看好該領域的金融投資機構前來收購。
以德國爲例,Savings Banks、Cooperative Banks、Deutsche Bank、Commerzbank以及HypoVereinsbank等銀行都曾擁有自己的收單業務,但經過銀行剝離非核心資産的浪潮後,如今隻有Savings Banks(Payone)和Cooperative Banks(VR Payment,從前的Card Process)依然保留了這一業務類型。其中較爲典型的并購交易包括:EasyCash,2002年由德意志銀行出售,幾經轉手現由法國支付公司Ingenico持有;Deutsche Card Service,2012年由德意志銀行出售給美國支付公司EVO Payments International;Concardis,2017年由德國銀團出售給美國安宏資本和貝恩資本。
第二次并購浪潮:規模經濟和協同效應推動支付行業的區域性整合
第二次并購浪潮起始于2011年,而後在2014年形成勢頭,并于2017年達到規模頂峰。此次并購浪潮主要特征爲收購方在原有支付業務範圍的相鄰地區謀求擴張,一些收購方嘗試将在此次浪潮中購買的資産與其在第一次并購浪潮中購買的資産相整合,從而達到成爲全國或區域市場領導者的目的。除此之外,通過利用協同效應和規模經濟獲得競争優勢也是此次并購浪潮的一大主流動因。
以歐洲爲例,法國支付巨頭Worldline一直緻力于推動歐洲支付市場的整合,并在2018年大手筆收購了瑞士的支付市場領導者SIX Payment Services,合并後Worldline分别成爲了瑞士、奧地利和盧森堡地區市場排名第一的支付服務商,并在歐洲收單市場占據了約10%的市場份額。2019年1月,德國第二大國際銀行卡收單機構BS Payone與法國支付公司Ingenico Payment Services合并爲Payone,成爲了德語系地區(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頭部收單機構。意大利市場也處在合并進程中——金融投資機構Advent、Bain和Clessidra聯合收購了五家意大利收單機構,整合後的Nexi的首次公開募股獲得融資23億美元,成爲歐洲2019年最大的IPO。
第三次并購浪潮:爲打造跨區域領導者,支付行業開始全球化擴張
第三次并購浪潮已于2016年從電子商務領域開始逐漸展開,在此次浪潮下,在第二次并購浪潮中誕生的區域領導者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規模類似的競争對手謀求整合,盡管這一趨勢的發展在過去兩年間已逐漸加快,但從長遠來看,當前市場仍處于全球化過程的初始階段。
2019年,伴随着三筆百億級并購交易——FIS收購Worldpay, Fiserv收購FirstData,以及Global Payments收購Total System Services (TSYS),第三波并購浪潮勢頭猛增。在這一波收購浪潮中,各收購企業的并購戰略同樣十分清晰,主要包含兩大發展主題:一是通過兼并整合打造跨區域的市場領導者;二是逃離高度競争的飽和市場,轉而向欠發達地區謀求發展。
第三次并購浪潮中較爲典型的并購交易包括:2017年,美國收單機構Vantiv宣布以99億美元收購英國支付市場領導者Worldpay。二者整合後的新公司沿用了Worldpay之名。通過此次跨區域并購, Worldpay一舉成爲全球最大的商戶收單機構。螞蟻金服一直在推進其全球化戰略布局,2016年成功收購了美國生物識别技術公司EyeVerify,2017年又嘗試收購美國國際彙款公司MoneyGram。2019 年,螞蟻金服進軍歐洲,成功收購英國支付公司WorldFirst,也是在全球化進程中最大的一筆海外交易。PayPal在2018年宣布了兩筆并購交易: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北歐移動支付服務商iZettle,同時, 以約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工資發放平台Hyperwallet。除此之外,PayPal于2019年收購中國支付網關公司國付寶(GoPay), 并通過此次收購成爲了第一家獲準在中國提供線上支付服務的外國公司。
支付企業的并購動因
客戶需求的變化、支付領域的數字化革命、新出台的監管政策以及金融投資者的進場促使整個支付行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購浪潮。
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
客戶需求的變化影響着整個支付産業價值鏈。電子商務的興起使得許多商家對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與日俱增。一些秉持着“支付即服務”理念的新興支付服務提供商表現活躍,并已建立起成功的商業模式。除此之外,消費者的态度也日漸開放,願意将自己的金融交易委托給非銀行機構,甚至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金融科技企業進行操作。這些因素刺激了傳統參與者急于在現有基礎上獲取新的能力,由此帶來了并購需求。
中小企業對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與日俱增。爲了給予消費者更好的消費體驗,許多商家(尤其是中小企業)對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的需求與日俱增,這爲專注于提供高度垂直化支付解決方案的支付科技公司創造了寶貴的機會。此類支付科技企業有的可以爲中小企業提供包括跨境支付在内的一站式支付服務,有的可以爲中小企業提供全渠道支付服務(又稱聚合支付,整合了各種付款工具,可以爲消費者提供更加無縫的付款體驗),在滿足消費者便捷支付需求的同時最大程度上爲商家和消費者預留了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消費者願意信任并選擇非銀行機構金融産品。麥肯錫最近發布的《美國數字支付調查》顯示,傳統支付服務商在獲取消費者信任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消費者變得願意将自己的金融交易托付給非銀行機構進行操作,包括大型科技企業,甚至包括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金融科技公司。大型科技企業(如阿裏巴巴、亞馬遜和蘋果等)已經開始嘗試在其全球數十億用戶中建立自己的支付生态系統,成爲支付行業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科技公司積極涉足支付領域的原因有許多,如增加新的收入來源并保護核心産品(蘋果支付),提高現有收入來源的利潤率(亞馬遜信用卡)以及加深現有客戶的忠誠度(支付寶)等。此外,阿裏巴巴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企業依托自身強大的電商平台産生出巨大的支付量。憑借巨大的支付規模,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在與支付服務商的談判中獲得更多的議價籌碼,從而有可能大幅降低通道費率,甚至将一些傳統支付機構擠出市場。
不可逆轉的數字化趨勢
數字化革命在支付領域引發了激烈的行業競争,傳統發卡機構和支付服務提供商爲求自保以及進一步的發展,紛紛開展戰略性收購業務以提高自身數字化水平和支付能力,從而在競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傳統發卡機構:通過并購,多樣化其商業模式獲取競争優勢。數字化革命導緻市場新參與者的進入,新興支付服務提供商正在通過其激進的定價模式和一系列現代而靈活的産品來爲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從而加速了行業競争。許多金融科技公司已經成功地在B2B和B2C的商業活動中增加了客戶支付界面。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将創新的支付方式(如蘋果支付或亞馬遜支付等)推向市場,從而将智能手機的定位升級爲移動錢包。随着另類支付方式在全球範圍内興起,卡聯盟最繁盛的時代似乎正逐漸成爲曆史。爲了應對行業的激烈競争,各傳統發卡機構開始通過并購多樣化其商業模式,保持在支付領域的活躍地位。
傳統支付服務商:通過并購“強強聯手”獲取競争優勢。近幾年來,支付領域的格局變得十分複雜,像Worldpay和First Data這樣的大型支付服務提供商逐漸發現自己已經被推到了價值鏈的下遊。在從前的傳統模式下,Worldpay和First Da ta等商戶收單機構會将商戶直接連接到網絡,并爲其提供支付的前端和中間服務,包括在收銀台安裝一個物理支付終端,随後将這些刷卡器連接到網絡上。這些機構可以在相對固定的成本基礎上,通過擴大支付量來增加利潤。
然而,數字化和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了遊戲規則,也打破了傳統支付服務機構一本萬利的買賣。企業需要在店内、網上和移動渠道實施全方位電子商務戰略,因此需要複雜的支付解決方案,這爲新一波急于填補空白的新興支付服務提供商打開了大門。随着數字經濟的快速擴張,由于傳統支付服務提供商沒能開發出客戶所需的基礎設施,使得新興支付服務提供商擁有了比較優勢。爲對抗敏捷初創企業在該領域的競争,傳統支付服務商選擇通過合并實現規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屬于“防禦性”投資。對于傳統支付服務商而言“強強聯手”的策略保守、無奈卻又不失明智。
打破數據壟斷的開放銀行政策
近年來,爲了更好地順應向無現金社會轉型的大趨勢,世界各國監管部門相繼出在歐洲出台的一系列監管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二次付款服務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2,PSD2) 已于2018年1月在歐盟成員國生效,該指令要求銀行在經過所有者同意的情況下向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開放消費者賬戶數據。這一監管政策的實施打破了傳統銀行對客戶數據的壟斷,對支付行業的發展産生了顯著且積極的影響。
在PSD2的影響下,一些銀行選擇轉型,成爲了數字化驅動的企業;但更多的銀行選擇了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通過收購金融科技競争對手來取得競争優勢。而餘下選擇固步自封的傳統銀行則很可能會在競争愈加激烈的未來慘遭淘汰。
除此之外,PSD2通過強客戶認證(SCA,規定在涉及卡片的電子支付交易中都需要同時使用兩種身份認證方法,從而達到提高線上卡基支付的安全性的目的)标準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在PSD2框架内提供賬戶訪問需要支付機構擁有強大的客戶身份驗證、風險識别以及防欺詐能力。在此監管背景下,支付服務商對網絡安全、欺詐預防和風險檢測類技術的需求明顯增加。事實上,這方面的趨勢已初步顯現,如2018年,PayPal宣布收購防欺詐平台Simility,2019年萬事達宣布收購防欺詐服務商Ethoca。
金融投資者催化行業并購進程
近20年來,在全球支付行業的并購浪潮中随處可見私募股權基金活躍的身影。私募投資者對支付行業抱有濃厚的興趣主要源于四個方面:首先,支付行業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可以爲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據麥肯錫預測,2022年全球支付收入将達到2.9萬億美元,并且受跨境支付的推動,2026年這一數額還将增長74%。其次,由于具有高現金流量和輕資産的特點,支付服務商成爲私募股權投資者最爲青睐的資産類型之一。再次,支付行業正在經曆持續的數字化轉型,而幫助公司進行成功轉型是創造價值的明确途徑。最後,由于行業内并購交易本就十分活躍,市場對收購支付類企業的濃厚興趣爲私募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退出環境。
支付全球化面臨的挑戰
盡管目前全球支付市場尚處于第三輪并購浪潮的初始階段,但對于全球支付大融合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挑戰已經逐漸顯露出來,其中表現突出且影響深遠的三大挑戰分别爲文化錯配、創新引發的規模效應失效以及政治幹預。
文化錯配
一些在本國已獲得成功經驗的支付服務商在拓展全球業務時可能會選擇在其他國家/地區直接複制自身原有的成功經驗和商業模式,然而實踐告訴我們,這樣簡單的複制未必可行。微信在印度遭遇滑鐵盧就是一個例證。由于在微信進入印度前,當地人已對特定的社交軟件養成了穩定的使用習慣,如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和Truecaller,微信的類似功能無法與那些早已在印度紮根的服務商相競争,在多次本土化嘗試未果後不得不在2015年解散了在印度的微信團隊。借鑒微信的經驗,我們認爲任何支付公司若想進入數字支付滲透率較高的市場都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此前PayPal收購中國支付網關公司國付寶(GoPay)的新聞在一段時間内占領了新聞頭條。通過此次收購,PayPal成爲了第一家獲準在中國提供線上支付服務的外國服務商。根據德勤2020年出具的報告——《後浪來襲:東盟與南亞的璀璨數字生活》顯示,中國的數字支付率達到86%,爲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要想打入一個已深度數字化的支付市場,與原有支付工具相競争,PayPal須拿出足夠大的誠意和創意。
規模效應失效
傳統支付機構主要爲銷售驅動,通過增加新客戶來擴展現有服務實現規模效應,在這一過程中的創新也通常圍繞原有服務的優化展開。而新興支付機構多爲服務驅動,依靠不斷開發新産品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來吸引更多客戶并增加客戶黏性,其中優秀的新興支付服務商甚至可以通過創新爲客戶創造需求。
從2019年支付巨頭的大規模整合可以看到,老牌支付服務商似乎并不打算改變自身原有的商業模式,而是試圖通過吞并其他老牌運行商的策略來獲得更多的資源,以期能夠從規模效應中獲益。然而,由于新興支付機構對“創新”和“颠覆”愈發駕輕就熟,老牌支付服務商所期待的規模效應未必會如期而至。如區塊鏈技術仍在持續推動支付産業的進化,一旦傳統商戶服務模式被完全颠覆,老牌支付服務商通過“強強聯手”帶來的規模效應将變得沒有意義。
政治幹預
政治幹預正在成爲影響全球支付行業大融合的一個額外且重要的因素。公平且可預期的投資環境是促進跨境并購交易的必要條件,難以預測的行政手段對于兩國的跨境合作有害無利。
2017年1月螞蟻金服宣布預以8.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跨境彙款公司速金彙(MoneyGram);同年3月,美國支付服務商Euronet參與競标,螞蟻金服随後提高報價,最終雙方以12億美元的價格達成并購協議。然而,該筆交易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三次否決,理由爲該筆交易可能對美國國土安全造成威脅。
螞蟻金服通過收購速金彙可以獲得該企業在200多個國家擁有的34.7萬個代理網點,有助于螞蟻金服進一步構建其全球支付網絡;而通過與螞蟻金服合作,美國移動支付行業可以獲得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從自由貿易的精神和行業發展的眼光來看,該筆交易本将創造雙赢的局面,但行政幹預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會促使未來國際支付企業在參與全球支付并購業務時産生更多顧慮。
并購浪潮重塑行業格局
支付科技并購浪潮下,中型銀行或将參與并購以尋求庇護
一波又一波的整合浪潮首先重塑了支付收單領域。在第一波并購浪潮中就已有許多銀行自願将收單業務從自身剝離開來,從收單業務中撤出會使銀行失去額外的收入潛力,并有可能将現有客戶流失給可以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的競争對手。
當全球化整合的趨勢已愈發明顯,我們預測,隻有那些能達到較高的投資門檻,并具有相關經驗的少數大銀行才可能成功地實現這樣的全球性擴張。面對支付科技公司、大型科技企業和行業巨頭帶來的巨大的競争壓力,以及被瓜分得所剩無幾的市場份額,中型銀行發現自己被夾在了中間,既沒有規模優勢也沒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如果中型銀行不能依靠數字化轉型來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那麽這些銀行隻能轉向并購交易這種經過證實确實可以降低業務成本的方法。面對持續走低的經濟情勢,許多中小銀行被迫報團取暖,2021年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由于類似壓力推動的傳統銀行間的整合。
卡組織陸續收購數據聚合商,或将打破數據市場現有平衡
數據聚合商是連接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間的重要樞紐。例如,2015年4月,知名數據聚合商Plaid的産品Auth首次公開上線,包括Venmo、Gusto、OptionsHouse、TransferWise在内的衆多FinTech應用都通過Plaid的技術平台來接入各自客戶的銀行賬戶。該軟件支持全美13家銀行的賬戶認證,基本覆蓋了絕大部分的活躍儲蓄賬戶。通過Auth,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能夠掌握其客戶的銀行賬戶信息。
在數據聚合商的商業模式中,一頭連接銀行,另一頭則連接金融科技公司。經過多年博弈,數據聚合商成功在夾縫中尋得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然而,2020年上半年,Visa和萬事達開始陸續收購數據聚合公司,打破了這一平衡。對于銀行來講,卡組織在信息安全和風險控制方面更值得信任,因此樂見其成;而對于金融科技公司來說,卡組織與銀行存在天然的依存關系,卡組織進軍數據聚合行業将削弱金融科技公司在數據共享領域的話語權。事實上,由于Visa和萬事達兩家卡組織已掌握了全球卡業務90%的市場份額,倘若進一步壟斷數據聚合行業,将促進其對消費者數據的進一步壟斷,而這無疑會對基于數據的金融科技創新産生負面影響。
大型國際支付服務商與細分市場支付專家紛紛登場
鑒于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全球布局,預計近期還會有更多的跨地區和國際合并。例如,萬事達當前正在全球範圍内尤其是在歐洲地區努力拓展業務種類和資産規模。但是,随着業内合适的并購标的越來越少,以及來自監管和反壟斷方面對于支付領域并購交易的規範越來越嚴格,未來創紀錄的交易數量将會逐漸減少。綜合考慮各個經濟區域都已有或将會有打造并推廣自己的支付系統的計劃,以保護地方企業和當地經濟,預計未來,特别是在支付基礎設施和支付處理領域,全球性支付機構或将減少至5~6家,其中應至少有一家歐洲企業,一家美國企業以及一家亞洲企業會在這場角逐中勝出。
未來,各個細分市場将誕生自己的支付專家。爲了更好地填補其所在利基市場,這些支付專家很可能通過并購的方式将相關技術捆綁在一起,創建一個功能更強大、市場領先的支付解決方案,并在全球範圍内提供支付服務。在這種情況下,關鍵的驅動因素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需求,以及爲客戶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因此,未來在發掘客戶需求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的數據分析公司以及有獨特賣點的加密貨币企業或将成爲支付專家競相收購的對象。
疫情之後,支付龍頭或将加速收購小型精品企業
目前,全球支付科技市場上有大量初創企業尚未滿十年。受到2020年初開始的全球新冠疫情的沖擊,以及随之而來的市場低迷,這些在經濟上行期間成立發展起來的支付科技企業首次面對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許多管理團隊在應對客戶需求疲軟和營運資金緊張的問題時可能由于缺乏經驗而使得公司難以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無力支撐的小型支付科技公司可能會轉向傳統金融機構、私募基金和非金融戰略買家尋求合作、投資甚至收購的機會。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