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委研判下半年經濟走勢: 部分宏觀指标增速将回落 關注國内外五大挑戰
10部委研判下半年经济走势: 部分宏观指标增速将回落 关注国内外五大挑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资委、外管局10个部委陆续召开上半年数据解读发布会,并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
去年上半年因应对疫情,生产生活中断,诸多经济指标增速前低后高,对今年的影响是下半年基数高。基数因素也成为各部委预判的关键因素,多个部委预测部分指标将放缓,比如进出口、财政收入增速。
出口增速放缓
如果以两年增速衡量,今年上半年投资、消费增速都不到5%,只有出口(12.6%)、房地产投资(8.2%)增速较为突出。央行7月中旬降准,市场分析的原因之一就是提前应对下半年出口、房地产投资走弱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为6%以上。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诸多市场机构预计全年增速将在8.5%左右,因此完成6%的增速并没有问题。发改委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出口、消费、投资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上半年出口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28.1%,海关总署、商务部、外管局三个部门都预判出口增速将放缓,但全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同时,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27%,在较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但全年进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预计外部需求回暖、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将继续支撑我国外贸发展。但随着去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消费方面,上半年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仅增长4.4%。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消费市场总体将会继续朝着回暖向好方向发展,但并没有给出准确的预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上半年居民消费边际改善,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目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抬升,后续消费修复节奏需进一步观察。
其中,汽车消费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近1290万辆,同比增长25.6%,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4.4%。商务部、工信部都判断今年汽车销量有望实现正增长,扭转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但5月以来,汽车产销同比下降,两部委都提到“缺芯”的制约因素。
投资方面,上半年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这一表态也没有做出明确的增速判断,但市场预计投资难有起色。一方面,城投融资管控从严,基建投资疲弱;另一方面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地产投资增速已在回落。
PPI将见顶回落
上半年各部委的主要工作是应对物价上涨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PPI同比上涨8.8%,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比5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近一段时间,我国PPI上涨幅度较快,这既有去年同期疫情冲击导致PPI负增长形成的低基数因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应当客观看待。”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
孙国峰称,一方面,这是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的高读数,对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连续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PPI的变化。另一方面,历史上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的下探或者冲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当前市场高度关注后续PPI的走势,这就涉及到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预判。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钢材、铜、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14%,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3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计,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关于PPI走势,央行则给出了清晰的判断。孙国峰表示,总体看,我国PPI走高是阶段性的,今年二、三季度可能维持相对高位,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供给恢复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减弱,PPI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趋于回落。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认为,当前不会形成大宗上涨的“超级周期”。与上世纪70年代及本世纪初两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超级周期”不同,本轮价格上涨更多的是短期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深层次矛盾决定了需求难以长期扩张,且供给明显收缩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所以难以形成“超级周期”。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影响不大
关于下半年面临的问题,国际方面主要集中在疫情仍在演变、存在不确定性。袁达表示,经济恢复进程仍面临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问题仍较突出。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风险还在积累,不同经济体之间经济走势、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全球通胀明显升温。
此外,市场也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影响。孙国峰表示,现在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3%左右(中美利差大),且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所以影响不大。除了利差,外管局还提到中国股票市值偏低、经常账户保持顺差,因此影响是可控的。
“中国经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也要看到美国财政赤字和金融市场估值都是处于历史高位,市场认为这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速度和节奏会形成一定的制约,所以,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有可能是渐进的。”外管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过去其利率趋势往往更加顺应国内自身经济基本面的变化,而不是跟随美联储,即使是在中美经济走势背离的时期。不过,在美联储削减量宽政策“宣布期”,我国长端利率可能受到联储紧缩预期的阶段性牵引。
国内方面,统计局提出,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袁达则表示,部分中下游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困难,旅游、住宿等生活性服务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同程度存在。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
关于风险,近期高层会议提出“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在国内的体现,或为持续累积的债务压力,及债务化解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暴露。”赵伟称,“传统应对以逆周期调节为主,而当前主要运用跨周期调节。相较逆周期调节,跨周期调节着眼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于防范国企债券违约风险,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介绍,要建立信用保障基金,推动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