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出爐 後疫情時代賦能實體經濟
2020-09-18 15:17:00
2020“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出爐後疫情時代賦能實體經濟 新金融城 “這項技術的創新點在哪?競争對手都有誰?與他們比,你們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麽?”
新金融城
“這項技術的創新點在哪?競争對手都有誰?與他們比,你們的核心競争力是什麽?”
“你們的本質是不是助貸?助貸合作中,你們承擔什麽風險?盈利分成模式是怎樣的?”
9月12日,“第五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終選答辯會在京舉行,評委們接連提出了犀利的問題。
出席答辯的六位評委分别來自财政部、中國證監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北京金融監督管理局、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評選由新金融聯盟和金融城主辦,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參加答辯的18家機構,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有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企業等新興機構。案例涵蓋了API開放平台、大數據征信、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自動化營銷等領域。最終10家機構脫穎而出,入圍“十佳案例”,獲獎名單将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10月23日~25日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揭曉。今年疫情的爆發對金融業提供快速、精準、“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的能力提出挑戰,也爲金融科技發揮線上化、智能化等優勢提供了契機。參加答辯的多家機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助力疫情防控,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普惠金融方面,參選案例“API服務開放平台”,介入G、B、C三端聯動高頻場景領域,在疫情期助力金融同業、民生服務、醫療教育等行業的發展。另一參選案例,将财資管理、票據、新型供應鏈金融,整合并嵌入企業生産經營全流程,在疫情期爲中小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方面,某參選案例打造了産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整合了金融、企業和供應商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金融科技正重構金融業的競争格局,各機構都在加足馬力打造競争優勢。對于18家答辯機構來說,殺出重圍、入選十佳案例亦非易事。
“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自2016年啓動以來,堅持公平、公正、嚴謹的評選流程。評選分爲初選、複選和終選三輪,最後一輪答辯後,由評委讨論、投票、計票,确定十個獲獎案例。
第五屆評選自6月3日發出征集令,業界熱烈響應,共收到來自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以及金融科技企業的80個案例。
8月20日複選,來自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專家組成的評審組,圍繞技術、效率和風控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評選,包括:前沿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商業模式創新;風險控制的能力及優勢;解決業務痛點、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效果;技術創新對服務實體經濟的貢獻度;合規、消費者保護及社會責任擔當。
經過認真讨論,綜合考慮了案例的技術創新性、業務合規性、效果是否可量化、數據應用是否合規等因素後,18個案例入圍終選。
終選評委一如既往專業、權威,由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的頂尖專家組成,他們是:
黃益平 新金融聯盟學術顧問、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輪的現場答辯對于18家機構來說如臨考場。很多機構早早來到現場準備,有的在開場前進行了多輪演練。
大多數答辯者在5分鍾的案例陳述環節,表現自如。但是答辯環節不免讓他們神經緊繃。評委們點評專業,提問一針見血,戳中要害,令人冒汗。
比如“這個業務在線上開展相比線下有什麽實質性的突破?”
“主要獲客方式是什麽?數據采集樣本來自哪,是否合法合規?有什麽保護用戶數據隐私的措施?”
面對評委們近乎嚴苛的提問,有的答辯者對答如流,有的則稍顯緊張,詞不達意。
經過四個半小時答辯,評委會綜合考量多個評選維度,最終遴選出了10個科技能力突出、金融邏輯嚴密的案例,入圍“2020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
獲獎名單将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公布。入選的優秀案例将獲得“金融科技創新十佳案例”榮譽,并納入獲獎案例集出版。目前,前三屆評選的案例集已出版,第四屆評選的案例已進入調研寫作階段。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