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應在擴大金融開放和推動金融創新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前海應在擴大金融開放和推動金融創新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導緻全球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從宏觀經濟運行角度看,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尤爲突出。
一是經濟增長陷入長期停滞。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早在2019年便已持續加大。從長周期角度審視,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主要不是總需求不足導緻的産出缺口,而是潛在經濟增長率自身的下降。導緻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原因大多是結構性、長期性因素。其中,技術創新乏力導緻的勞動生産率增速放緩尤爲突出。哪個國家能夠更加徹底地推進結構性改革,就有望收獲大規模改革紅利,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進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占得先機,率先擺脫長期停滞的陰霾。
二是逆全球化持續擡頭。經濟衰退常常是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溫床。全球貿易增速在2018年四季度跌破2%以後,2019年一季度同比增速降至約0.5%,2019年全年則下跌0.4%,系2009年之後的首次下跌。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大封鎖”将導緻全球貿易進一步萎縮。根據WTO的預測,2020年全球貿易總量将比2019年下跌13%—32%。
三是債務負擔居高不下。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一些發達經濟體的擴張性宏觀政策無所不用其極,貨币政策的“大水漫灌”導緻杠杆率飙升已是大勢所趨。
以上種種現象昭示,當前全球正處于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的轉型期。國際競争将異常複雜、激烈。各國開始轉入以科技和人力資本爲基礎,以新技術革命爲手段,以産業價值鏈爲主要對象的國際競争。面對競争,最爲關鍵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我們要努力推動微觀主體的創新和産業結構的升級,實現從要素投入驅動到全要素生産率的驅動,用高質量發展的方式全面提升中國的國際競争力,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兩者共生共榮。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的強有力支撐。面向未來的大國金融戰略,應當以提升國家競争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爲中心目标。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金融體系有了長足進步,形成了有效的動員和分配儲蓄資源的體制機制,金融機構規模快速擴張,社會淨财富持續增長,移動支付、金融科技等若幹領域的發展已居于全球領先地位。然而,與人民群衆和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相比, 我國金融體系還存在諸多短闆和弱項。一是保險、養老金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滞後,不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二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滞後,安全債券在債券市場中占比過低,股票市場發展緩慢,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嚴重滞後。三是金融中介成本較高,導緻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偏高。四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國際競争中處于不利地位。五是人民币至今仍處于國際貨币體系的邊緣地位。
逆風逆水的國際環境,已經大大壓縮了我國的“試錯”空間。未來一個時期内,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将在強大的國際競争壓力下展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我國要用好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和強勁的經濟韌性帶來的巨大優勢,以支持經濟穩定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爲基本導向,盡快補齊金融發展短闆,穩步推進金融業擴大開放步伐,培育我國金融體系的國際競争力。
深圳和前海作爲我國金融開放的前沿陣地和金融創新的先行者, 具備了引領我國金融發展和構建先發優勢的優越條件,理應在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機構基本制度建設、資本市場結構優化、金融對外開放以及金融風險防範等方面重點布局,發展富有适應性和競争力的現代金融體系。我們有理由相信,前海将在未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進程中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