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玉:加強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楊富玉:加強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
1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二級巡視員、金标委秘書長楊富玉參加了由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舉辦的“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标準化建設”閉門研讨會,并以“加強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爲題,就加強金融科技标準、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分享了四點體會。
? 中央對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确要求。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針對創新能力不适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情況,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建議進行了重點部署,明确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推動質量變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堅定不移建設質量強國。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加強标準、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根據2013年世界銀行提出的建設國家質量基礎的公共幹預理論,國家質量基礎适用于所有産品和服務。因此,貫徹落實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建議關于“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的要求,同樣需要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 質量基礎設施理念已爲國際社會廣泛接受。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簡稱NQI)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标準化組織(ISO)等共同提出,已經成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柱。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包括标準、檢測、認證等要素,對于支撐産業升級、加強質量安全、保護消費者、促進公平競争、推進國際貿易便利化、提升營商環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近年來,在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概念基礎上,有關國際組織進一步增加政府治理、企業、消費者等因素,發展形成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和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
? 國家已經出台支持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
2016年,國家發改委将标準化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列入《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産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
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系統完整、高效運行的計量、标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家質量基礎設施。
2018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标準體系、組織體系、監管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國際合作互認體系。
? 将标準作爲加強金融科技治理手段。
2019年,美國衆議院通過《金融科技保護法案H.R.56 - Financial Technology Protection Act》,要求所有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都應基于全球通行的标準。
2020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歐盟數字金融戰略》,提出基于标準,數字金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歐盟将加強監管技術标準建設,尤其是機器可讀标準建設。
2020年,G20将加強跨境支付作爲優先事項。4月, FSB發布評估報告,認爲碎片化的數據标準和互聯互通不足是造成當前跨境支付成本高、速度慢的重要原因之一。7月,支付與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發布《加強跨境支付:全球路線圖的基石》,建議提高數據質量和直通式處理,應積極推廣應用ISO 17442全球法人識别編碼和ISO 20022金融通用報文方案,并加快協調制定全球數據交換API标準和個人識别編碼标準。10月,FSB發布《加強跨境支付:全球路線圖》。
? 将标準、檢測、認證作爲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4年,英國政府組織研究後認爲,數據開放将促進銀行業競争與創新,其中數據分享标準是基礎。2015年,英國發布《開放銀行标準框架》,規劃了相關标準研制的路線圖、時間表和治理體系。2016年,英國競争和市場管理局(CMA)發起,9家英國最大銀行出資,成立了開放銀行實施實體(OBIE),進行數據、接口、安全标準開發,标準庫運營,标準實施檢測認證服務等。被認爲是以“英國銀行業200年以來,不曾出現的金融創新速度”,創新金融服務。
參與機構穩步增加,2019年底,參與機構204家,其中:賬戶服務商70家、第三方服務商134家。到2020年11月,參與機構增加了40%,達到289家,其中:賬戶服務商由70家增加到78家、第三方服務商由134家增加到211家。
? 将實施國際标準情況作爲參與國際金融數據治理層次的參考因素。
近年來,國際社會大力推進國際金融數據标準化。2011 年,G20呼籲金融穩定理事會 (FSB) 提供針對全球法人機構識别編碼 (LEI) 和一個支持性治理結構的建議。2012年,G20同意成立全球LEI體系,LEI監管委員會(LEI ROC)成立。2014 年,全球LEI基金會 (GLEIF) 成立。2020年,ROC成爲UTI、UPI、CDE的國際監管實體(IGB)。2020年,FSB全球法人識别編碼體系監管委員會(ROC)修訂章程,提出執行委員會的成員應來自強制使用唯一交易識别編碼(UTI)、唯一産品識别編碼(UPI)、關鍵數據要素(CDE)的國家,以确保相關編碼治理決策的相關性和有效性。
? 金融科技标準體系逐步完善。
金融标準供給由2015年以前的政府單一供給,轉變爲目前“政府+市場”雙向供給,現行有效政府主導制定金融業國家标準、行業标準344項,市場主導制定金融團體标準47項、企業标準約4200多項。
金融科技相關領域基本做到了有标可依,70多項金融科技标準涉及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以及數據交換、安全風控等各個方面,爲金融科技檢測、認證提供了依據,支撐了金融科技應用和包容審慎監管需要。
? 金融科技檢測、認證體系蓬勃發展。
金融科技檢測、認證體系不斷豐富。2019 年,通過建立金融科技産品認證體系,将客戶端軟件、條碼支付受理終端、聲紋識别系統和雲計算平台等 11種金融科技産品納入國家統一推行的認證體系,以行業标準和團體标準實施爲手段,強化金融科技安全與質量管理。
目前,已有中金國盛、重慶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在内的 16 家認證機構, 銀行卡檢測中心、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在内的18 家檢測機構開展金融檢測、認證,以 100 多項金融标準爲依據,開展45項業務,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設施技術認證、移動金融技術服務認證、銀行卡清算組織業務設施技術認證等 ,累計發放認證證書近 30000 張,促進了金融服務标準化程度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 金融科技标準、檢測、認證服務走出國門。
目前,我國專家正在積極牽頭編制移動支付、區塊鏈、綠色金融等多項國際标準。我國有關機構,已經爲歐洲、北美等多家國外廠商的安全芯片、安全單元在移動金融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檢測認證服務。
? 進一步完善金融标準、檢測、認證體系。
進一步強化标準在金融法律法規等制度執行中的作用,暢通金融監管規則援引标準的渠道,創造有利于金融機構知标準、用标準、守标準的良好氛圍。将檢測認證作爲标準應用程度與實施效果的主要檢驗措施之一,進一步發揮對金融科技質量的提升作用。加強金融科技标準檢測認證專業機構,以及金融機構标準檢測認證專門部門崗位建設,更好滿足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對标準、檢測、認證等服務的需求。
? 加快金融标準、檢測、認證數字化轉型。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中,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金融科技引領推動下,金融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金融産品服務更加智能、場景結合更加緊密、數據價值更加凸顯。适應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發展需要,金融标準、檢測、認證急需數字化轉型,加快研制機器可讀标準,利用雲計算、大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金融标準信息服務平台、數字檢測認證平台,提高線上化程度。
? 促進金融标準、檢測、認證服務雙循環
落實中央要求,将積極促進國内外标準、檢測、認證等相銜接,積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标準制定,增強先進适用國際标準的轉化,探索雙多邊國際互認形式和境内外機構聯合研究機制,提升我國标準的國際影響力。擴大“一帶一路”金融标準交流“朋友圈”,加強政策、規則、标準聯通。完善金融标準國際化工作推進機制,廣泛吸收各方人才參與金融标準制定和實施,加快國際标準化人才儲備。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