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嘉賓:共議債券市場新格局新機遇
2021-01-13 16:19:00
重磅嘉賓:共議債券市場新格局新機遇 來源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2021年1月12日,以“雙循環:新格局新機遇”爲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債券論壇成功在京舉辦。會上,中國社會科
來源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2021年1月12日,以“雙循環:新格局 新機遇”爲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債券論壇成功在京舉辦。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第一創業證券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芳,新浪高級副總裁鄧慶旭作主辦方緻辭。李揚理事長與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工銀理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勁松,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邢自強,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尹占華發表精彩主題演講,共同探讨如何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解放思想、擁抱改革,化挑戰爲機遇,共同推動中國債券市場健康、規範、有序發展。
以下爲參會嘉賓核心觀點: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芳在演講中總結了2020年中國債券市場的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随着中國債券相繼被全球三大債券指數納入,較大利差疊加人民币升值預期,引發了外資的配置需求。二是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人民銀行和證監會于2020年7月聯合聲明,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實現統一監管的中國債券市場的第一步。預計在2021年及以後,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及統一化速度将會大大加快。三是信用債違約風險進一步顯現。以永煤集團實質性違約爲代表的信用風險事件,使債券違約打破國企信仰。同時,連續推出的一些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标準,保持了相對寬松的資金利率環境。展望2021年的債券市場,利率債收益率或将出現前高後低的态勢;信用債違約風險将逐步收斂,債券融資環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緻辭,并以《債券市場發展面臨新挑戰》爲題進行主旨演講。他概括了2020年債券市場值得關注的五個新發展,一是債券發行增速,淨融資有所上升;二是利率債和信用債淨融資明顯增長,同業存單淨融資增幅縮窄;三是債券市場之間互聯互通格局正在形成;四是違約增長有所放緩,但對市場的沖擊強度更大,并呈現新特點;五是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程度加深。在中國債券市場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最主要的是超低利率長期化和負利率的挑戰,它的形成有實體經濟層面、實體經濟“金融化”和貨币政策邏輯方面的原因,并會對不同經濟金融主體産生不同的影響。超低利率和負利率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在于外部環境惡化、中外息差擴大、金融運行條件變差。中國的全面對策應當是在雙循環格局中更關注内部均衡,謹慎、有掌控、有次序地開放國内金融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國内金融改革等。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以“全球化情況下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問題的思考”爲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我國現有債券市場的登記托管體系相對分割,碎片化特征較爲明顯,呈現出不同的登記、托管、交易、結算、清算機制,運行效率較低,也會影響收益率曲線的形成,并且有礙于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執行、傳導及相互配合。考慮到基礎設施在未來金融市場發展中的深遠意義和作用,建議建立“一級托管、多級賬戶”債券登記托管交易結算體系,實現全市場所有債券的統一登記托管,投資者在不同市場、不同交易平台持有、交易債券,并可自由轉賬;不同交易平台爲投資者提供交易報價、匹配、清算和二級托管等服務,并由統一登記托管機構完成最終債券結算。這一方面是國内市場順利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整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金融服務達到國際标準,從而更好促進人民币國際化的需要。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原副總裁朱民圍繞“2021:股債的失衡和平衡”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疫情沖擊使得2020年開始的股債失衡進一步加劇,股市繼續上升,債市整體下跌,股債兩重天。但是,股市、債市内部結構性分化嚴重:股市在不同國家、區域、産業之間的分化都在加大,科技股明顯高走,其他産業繼續低迷;發達國家政府債券的利率在不斷下降,公司債券、垃圾債券、低信用評級債券的利率水平飙升明顯,反映了市場對不同債券的風險預期不同。展望未來,對股市三個主要因子的分析表明,美國股市三月份以來的波動主要是風險溢價的大幅波動,以及公司盈利由正轉負,市場無風險回報基本沒有變化,在疫情形勢不确定和經濟緩慢恢複的背景下,股市繼續分化和波動不可避免。對債市三個主要因子的分析表明,2020年債券市場的下滑主要受名義利率下降爲負并持續穩定的影響,債券市場的基本因子收益大幅下滑,流動性大幅寬松使得宏觀收益下滑,因此2021年,債券市場整體利率水平會逐漸穩定并回升。2021年,股債将繼續兩重天,但會趨于調整和平衡,且兩個市場内部的分化會加劇。
工銀理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劉勁松發表了《2021年債券市場展望與銀行理财發展新趨勢》的主題演講。他首先對2020年債券市場進行了回顧,受疫情沖擊,債券利率呈明顯“√”型态勢,收益率曲線從“牛陡”過渡到“熊平”。信用債市場呈現兩大特點:淨融資額大幅提高,但融資結構改善不明顯;信用利差先收後闊,弱資質國有企業風險暴露,沖擊“國企信仰”。展望2021年債券市場,經濟增長方面,應關注“地産投資”向“制造業投資”的動力轉換、出口高景氣的持續性、服務業“場景”重啓和汽車消費複蘇、疫情的中長期影響;通脹水平方面,全球分化再通脹,國内通脹環境相對較爲溫和,海外通脹壓力或超預期;政策趨勢方面,相對經濟的滞後效應仍将支撐上半年經濟。綜上,2021年債券市場震蕩築頂,需高度關注可能出現的預期差。最後,對銀行理财的發展新趨勢作了總體判斷,有五個特點:融資結構的直接化、競争格局的頭部化、業務邊界的全球化、業務形态的科技化、各戶結構的均衡化。
針對疫情後的中國與世界經濟,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指出三對變化:第一,從短期來講,今年全球經濟将同步複蘇,其中美國的财政刺激加碼、疫苗推出、消費回升,推動美國通脹上升;第二,從中長期視角來講,世界經濟新思潮從過去的三T(Trade、Tech、Titans)在疫情後逆轉爲三去(去貿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導化、去企業巨頭化),帶來生産率變緩,改變過去長期通縮的局面,因此全球通脹可能卷土重來;第三,疫情後世界加速朝着多極化轉變,盡管中美繼續長期競争,但不會全面脫鈎,而歐洲、日本、亞洲其他國家會力求平衡,基于經濟機遇而繼續強化與中國的貿易與投資聯系,給人民币國際化提供契機。中國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儲蓄下降的壓力,需通過人民币資産國際化來确保融資,爲經濟雙循環和産業升級提供堅實的資本與金融支撐。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聚焦2021年中美經濟增速、利差和彙率等問題談了三點判斷。第一,本輪疫情沖擊後,受逆周期宏觀調控能力、疫苗研發普及能力等差異影響,全球經濟複蘇可能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K型”不平衡走勢。美國經濟複蘇的速度可能超出預期,而中國的出口和基建房地産投資恐難如2020年般強勁增長,同時消費支出和制造業投資的複蘇依然緩慢,經濟增速能否達到市場預測的8%-9%還存在不确定性。第二,綜合多因素考量,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将溫和上升,可能超過1.5%,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可能會圍繞3.0%的水平雙向波動,中美長期利差趨向于收斂。第三,盡管從美元指數自身的周期看,可能進入長期下行的階段,但考慮到短期内美國經濟相對的強勁程度,美元指數将終止單邊下行的勢頭,在85-91的區間盤整。同時,2020年人民币兌美元彙率單邊快速升值的格局難以重演,重返雙向波動是大概率事件。
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尹占華在演講中指出,2020年的諸多黑天鵝事件在2021年可能會餘震不斷,導緻資本市場充滿不确定性,而疫情仍然是觸發這些不确定性的核心變量。他認爲需要關注真實的通脹壓力,特别是全球量化寬松導緻的大宗商品等的價格飙升,而不僅僅關注CPI數據;此外,需要警惕信用事件和監管政策之間的博弈可能會導緻違約前兆的變化;由于經濟複蘇超預期且宏觀杠杆率高企,2021年大概率會緊信用,同時,在諸多不确定下,央行可能會相機抉擇,用量平抑市場短期波動,在确認經濟階段改變後才會調整價格,所以可能會穩貨币。但在不确定的市場環境下也有很多相對确定的機會。比如,随着經濟複蘇和貨币政策回歸中性等不利因素,利率債有望迎來超過2020年收益率的高點。對于信用債而言,2021年普通賬戶要延續“甯買雞頭,不買鳳尾”的思路,仍以防信用風險爲主。堅持看好城投債,雖然城投信仰或被打破,但要堅持底線思維,用ESG投資理念在地市層級進行優選相應龍頭。而對于高收益債或者垃圾債券,隻适合封閉的特殊賬戶,要在充分認識、分散風險的前提下,博取相應回報。
新浪高級副總裁鄧慶旭緻閉幕詞。他指出,中國債券市場正在發生一系列體制性和深層次的變化,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望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外資對中國債券日益青睐。中國經濟在2021年的持續複蘇,以及金融領域的持續開放,将會吸引外資繼續大量進入。二是債券市場法制與規則建設進程加快。這有助于推動債券市場更加穩健和有效,形成更能反映市場真實狀況的利率曲線。三是債券市場打破剛兌和信用評級建設進入快車道。在央行的統籌之下,國内信用債市場穩步打破剛性兌付,逐步改變部分金融資産風險名義和實際承擔者錯位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極少數發債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的違約事件,引發債券市場的一些波動,甚至出現了是否存在惡意“逃廢債”等違法違規行爲的讨論。這需要發行人、評級機構、中介機構、監管機構,以及媒體共同努力,讓信用債市場更加透明。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