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保險資金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周延禮:保險資金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來源:經濟日報
Q:
保險資金入市,在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方面起到哪些積極作用?資本市場30年發展,又爲保險業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A:
保險資金所具備的長期性、穩定性可以大大降低投機者帶來的市場大幅度波動風險,對進一步規範資本市場操作産生有力的制衡作用,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在促進資本市場結構完善和效率提升方面,保險公司參與一級市場的發行和作爲機構投資者參與
二級市場投資,通過經常性調整投資資産組合影響其他投資者資産組合價值性分布,從而有利于提高資金價值性和流動性,改善資本市場中各種資本資産結構比例,改善我國資本市場資金期限結構偏短的結構性缺陷。
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運行方面,2020年,中國人壽集團及壽險公司、中國太保集團及壽險公司、泰康人壽及養老公司、平安人壽、太平人壽、華泰資産、中信保誠人壽等相繼舉牌上市公司股票。
在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方面,保險資産管理機構設立專項産品,在産品投資範圍和權益類資産比例上給予政策支持,推動專項産品穩步落地。目前,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專項産品注冊規模達1610億元,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纾困工作。
在鼓勵保險資金運用的産品創新方面,保險業爲保證結構性支付需要,使其對資本市場各種金融工具風險分布及回報分布有重新歸整的内在要求,從而推動金融創新,促使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産生,刺激原有金融工具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險監管部門的做法,一是強化對企業複工複産長期融資支持。通過股權、債權、股債結合方式,爲重大工程項目和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二是積極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全力參與符合國家導向的投資項目,強化資金運用信息披露,增加資金供給,提升資金運用效率。三是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服務力度。開發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産品,增加支農支小投資。四是加大對健康、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投資力度。
Q:
保險資産配置面臨哪些挑戰?
A:
當前,保險資金資産負債管理難度加大。一是資金總量匹配困難。截至2020年11月末,保險業保費收入4.22萬億元,同比增長6.5%,保持平穩增長,再加上新增保費穩步增長和非标資産集中到期,面臨“資金不荒”“資産荒”的局面。但是,相對于國外成熟資本市場,我國金融市場可供保險資金選擇的資産品種有限、層次不夠豐富,市場上獲得穩定收益的資産較少。
二是收益成本匹配困難,投資能力要求高。一直以來,保險業競争激烈,保險負債端成本下降緩慢,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産能較低,主打“價格牌”,高額銷售費用拉高負債成本。從資産端看,公開市場上保險資金以固收爲主的配置策略受利率整體下行影響,機構在非标市場優質資産上競争擁擠,特别是對中小保險資産管理公司來說,獲取優質資産的能力具有局限性。
三是資産負債久期匹配困難。保險行業久期結構差異大,總體久期拉長,壽險行業平均久期12.6年,其中萬能險和分紅險久期5年,長期健康險長達15年甚至終身,客觀上要求資産端精耕細作。中短期利率走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對資産配置時點選擇、靈活性要求特别高。
雖然當前權益類資産估值合理,投資可适度增加權益類資産配置,但具體配置和持有時間非常具有挑戰性。一是短期看市場波動和不确定性較大。權益資産在估值水平、盈利能力、流動性、投資者情緒、海外市場等各種因素影響下價格波動較大。二是股票結構性分化嚴重。高股息策略方面,以銀行股爲代表的高股息企業估值并不低,長股投策略要求投資機構對該類公司具備較強掌控力,大比例持股對資金流動性形成制約。三是新會計準則實施将帶來更大挑戰。新會計準則實施後将對權益投資産生較大制約,如何管理權益波動、控制回撤、防範風險面臨較大挑戰。
非标領域“優質資産荒”形勢嚴峻。一是非标市場供給收緊。當前,市場流動性供給充裕,企業對融資渠道的選擇空間較大,發債和貸款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企業在非标市場的融資需求,導緻非标資産供給量不及預期,而保險資金對非标資産配置需求旺盛,供求關系不平衡情況日益明顯,已有“資産荒”的迹象。二是市場競争激烈。與銀行等業外機構競争,保險資金由于成本較高缺乏價格競争力;在同業競争中,中小機構競争壓力更突出,可選擇優質标的稀缺。三是諸多不确定性制約。契約精神缺失給非标投資帶來不确定性,如要求提前還款,壓低利率、展期延長等行爲降低資産配置質量,打破現金流安排,對非标投資帶來壓力。
保險資管行業整體經營環境壓力大。一是投資長期化和績效考核短期化之間的矛盾。短期業績考核和排名會使保險資管機構過分關注短期收益,易出現跟風投資和增加交易頻率行爲,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時更會做出短期化決策。二是償付能力壓力比過去更突出。随着保費規模持續增加、負債結構變化、償付能力計算口徑調整,近年來行業償付能力壓力逐漸加大,需引起重視。三是中小型和新成立的保險資管機構壓力加大。中小保險公司負債成本較高,成本收益匹配壓力更大,資産端不得不提高對各類資産投資基準收益率要求,這也伴随着投資風險提高、信用風險或市場風險加大,加劇中小公司生存困境。四是與其他資管主體競争激烈,行業呈資金“逆差”局面。在跨界競争泛資管格局下,保險資管和其他金融主體同台競技,保險資管行業管理資金規模流出大于流入,呈現資金“逆差”局面,不利于保險資管公司長期發展。
Q:
雖然我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保費收入國,補償式發展接近尾聲,但保險密度、保險深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未來保險業發力點重點在哪裏?
A:
截至2020年11月末,保險業總資産達22.92萬億元,同比增長13.9%;淨資産2.70萬億元,同比增長10.8%;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可以說,各行業均受疫情影響的條件下,保險業取得如此成績,十分不易,也說明我國保險業發展有很強的韌性和潛力,我國保險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10年至15年,我國保險業發展值得期待。我國保費增長驅動因素有:新基建、5G基站與網絡建設、制造強國戰略、新一代信息科技應用、數字經濟發展、綠色經濟發展、區域城市化一體化進程、“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港建設、雄安新區建設等;在社會領域,有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老齡化社會帶來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康保險、醫療保險、健康管理等都給保險業帶來發展機遇,預計2021年我國保險業增長率會超過12%。
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将推動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保險業将會從中受益,持續發展勢頭會推動保險業資産和規模增長,到2035年或更早些,我國有望成爲全球最大保險市場。雖然全球經濟複蘇緩慢,給保險業蒙上陰影,但對我國保險業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雙循環”戰略格局驅動下,預計未來兩年保險需求仍将保持強勁,兩位數增長趨勢可期,我國爲全球壽險和非壽險保費增長的貢獻率會超過30%。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