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探索五大增長極的新動能
張明:探索五大增長極的新動能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伴随着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着增長動能、經濟結構和制度規則的多方面轉換。而城鎮化一直是中國過去30多年經濟發展的強動力,進入新型城鎮化階段,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成爲顯性趨勢,考慮到中國城市率大約還有20%的提升空間,以城市群和都市圈驅動的區域一體化将成爲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已逐漸成爲行業共識。如今,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發展又賦予了新的意義。
張明博士及其團隊,在最新著作《五大增長極——雙循環格局下的城市群與一體化》中,勾勒出中國未來最具發展前景的區域,即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并稱之爲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五大增長極。
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該如何理解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五大增長極發展又孕育着哪些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的内在規律?南風窗記者對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聽聽他的解答。
一、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增長
南風窗:區域一體化在中國讨論并實踐了很多年,爲什麽迄今爲止除了珠三角、長三角以外,很難找到第三個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區域?
張明: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區域、省份提“區域三角形”、“兩級增長”的概念,但實際上,真的區域一體化并沒有發生,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有限。
那麽,區域一體化對經濟增長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麽呢?其實就是由市場力量來配置要素,讓勞動力、資金、土地、技術、數據等各種生産要素在區域内自由、充分地流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統一大市場。
爲什麽在中國成功的區域一體化案例比較少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是以當地GDP爲基準的,這樣一來,很多地方政府隻願意相關生産要素留在本地,以及歡迎各類要素流入,但不願意看到各類要素大量流出。
這就導緻跨地級市和跨省的區域融合發展實踐起來比較困難。雖然我們經常說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内需市場,但其實這個市場在有些層面是存在分割的。
就拿資金流動來說,各省的人民銀行、銀保監局都希望本省金融機構把信貸主要投放在本省,因爲本省信貸增長是他們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限制資金跨區域的流動,也就會限制各種區域一體化。
南風窗:區域一體化,因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一,如何應對因爲區域一體化帶來的不平衡?
張明:實際上,區域一體化加速之後,會帶來兩種不平衡:一是區域内部的發展不平衡,二是這5大城市群和其他區域之間會産生更大的不平衡。
在第一種情況下,區域内部的資源通常會被節點城市虹吸,導緻其他城市發展比較慢。京津冀一體化就是這類情況的典型。如何解決呢?以京津冀爲例,一方面,需要建立跨區域财政資源轉移支付機制,例如應适當彌補河北爲北京環保所承擔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需要把京津冀作爲一盤棋來全盤考慮,建立跨省協調機構來統籌京津冀地區的發展。
另一種不平衡是指,随着五大城市群一體化的加速,它們與其他區域特别是中西部區域的發展差距會拉大。當然,如果禁止要素自由流動的話,的确可以獲得較爲平衡的發展局面,但可惜那是一種低水平均衡。
比較好的做法是,讓要素自由流動,先集中先發展一些區域,同時通過一些轉移支付等補償機制,讓快速發展的區域來帶動後發區域的發展。具體如何操作呢?以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爲例,未來我們不妨将對各省GDP總量的考核,轉化爲人均GDP的考核。
想象一下,當西部衆多勞動力流向東中部地區,這客觀上會拉低東中部地區的人均GDP,同時擡高中西部地區的人均GDP。如果改爲考核人均GDP,那麽人口适當流出對中西部地區來說就未必是壞事。所以,不能因爲一體化可能加劇不平衡就不要一體化了,而是應該通過設置一些補償機制,讓一體化能夠帶動全國共同發展。
二、五大增長極與雁陣模式
南風窗:在您看來,長三角、珠三角、京三角、中三角、西三角,這五個城市群形成了階梯發展的雁陣模式,并将成爲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五大增長極,這一判斷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張明:雁陣模式最早是由一位日本經濟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是指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國家或區域協同發展時的一種理想互動模式。在東亞國家的經濟崛起中就存在一個雁陣模式,其中日本是雁頭,亞洲四小龍是雁身,中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是雁尾。
在未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增長中,也存在一個新的雁陣模式。其中,珠三角和長三角是雁頭、京三角、中三角和西三角是雁身,全國其他地區是雁尾。
目前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差距很大,随着生産要素在全國自由流動,在各類要素在向東部地區彙聚的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珠三角、長三角的部分産業,開始向中三角、西三角的核心城市擴散,這是當前發生在五大增長極内部的擴散。
未來,當成都、鄭州、武漢等這些中西部核心城市進一步發展,從而需要産業升級的時候,上述要素和産業自然就會向其他區域擴散,從而帶動其他區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全球産業鏈正快速變得區域化和本土化,現在歐美都在建立一個以自己爲核心的生産網絡,未來中國急需增強在亞洲産業鏈的龍頭和樞紐作用,随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在2020年底成功簽署,一個新的國際雁陣模式在東亞已經逐漸成型。
在這個雁陣模式中,中、日、韓、新爲雁頭,以東盟和一帶一路中相對發達國家作爲雁身,以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相對落後國家作爲雁尾。
如此一來,我們沿海地區的很多企業,既可以向中西部擴散,也可以向國外一些成本較低地區擴散。通過國内國際雙雁陣模式的互動,既強化中國在全球産業鏈的核心地位,又實現“以内促外”式的國内循環與國際循環的互動。
南風窗:在五大增長極,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中國兩大經濟活躍的區域,在您看來,這兩個城市群過往發展的邏輯是什麽?
張明:發展邏輯很難用一兩句話講清楚,但我可以談談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各自的優勢和弱點,事實上,這些差異正是由它們各自長期以來的發展邏輯所造就的。
目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主要有三個,第一,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化程度是國内最高的。市場配置資源已經成爲主導性機制,地方政府更多扮演着服務型政府的角色。第二,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兩大核心競争力,科技和金融。國内大型高科技企業很多集中在深圳,同時,深圳又有深交所、創業闆等資本市場,可以把科技和金融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資本市場來孵化科技創新,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最有潛力成長爲中國版矽谷的原因。第三,粵港澳大灣區有着獨特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未來的發展既可以利用香港作爲離岸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對接國際資本市場,還能充分發揮香港在優質高校、優質醫療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
但粵港澳大灣區的弱點也比較明顯。首先,區域内部發展非常不均衡,除了珠江三角洲沿岸城市發展比較好之外,粵北粵西城市發展比較落後。其次,與長三角和京津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的另一短闆是它缺乏優質公共資源,特别是好大學和好醫院,這也是深圳這幾年花大力氣投資學校和醫院的原因。
再看長三角,它的最大優勢是均衡發展程度是全國範圍内最突出的。即便是經濟相對落後的蘇北和浙西區域,放到全國來看依舊是發展比較好的。正因爲有這樣的基礎,前段時間中央才把浙江定義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
第二個優勢是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長三角得到了均衡發展。浙江民營經濟很發達,江蘇、上海國有經濟很發達,整個區域内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發展旗鼓相當。
第三,整體來講,長三角的産業配套能力和産業鏈完善程度也是國内最突出的。
長三角的弱點在于,與珠三角相比,長三角在培育本土大型科技企業方面的能力似乎弱一些。目前,除阿裏巴巴之外,長三角似乎沒有産生其他大型本土民營科創企業。
南風窗:西三角這個提法在黃奇帆提出後,似乎并沒有出圈,普通民衆接受度也不是很高,如今成渝經濟圈已經明确将打造爲中國第四大增長極,西成高鐵也是2017年才開通,在這種情況下,西安該如何融入西三角?
張明:首先,我覺得西三角對中國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因爲你可以看到,整個廣袤的西部其實就隻有西三角這樣一個核心區域。西三角在提出來之後的确面臨很多人的質疑,爲什麽一定要把西安拉進來?
毫無疑問,成都和重慶是西南的中心,但在整個西北5省目前的經濟中心是西安,如果你不把西安拉進來,讓西北5省的人全部到成都、重慶來發展,不太符合實際。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想把整個中國西部打通,就要讓西北、西南融合起來,首先要讓西北和西南的中心城市融合起來,因此也就要加強成都、重慶、西安之間的融合發展。
其實,高鐵時代已經拉近了西安和重慶、成都之間的地理距離。随着2017年西成高鐵的開通,成都到西安由10多個小時縮短至三小時,“川陝三小時”經濟圈已經開始形成。
西安與成都、重慶的互補之處十分明顯。西安的高校資源多,且理工科實力很強。事實上,現在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的學生在畢業後,除了去上海、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之外,另一個重要去處就是去成都、重慶發展。
此外,西三角融合發展對中國而言還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随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2017年商務部在陝西省、四川省和重慶市設立了中國第三批自貿區。西三角除了擔負着拉動整個西部地區經濟崛起的重任外,還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窗口和通道。西北地區能夠更好地對接“一帶”,西南地區能夠更好地對接“一路”。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的融合能夠更好地把“一帶”與“一路”聯系起來。
南風窗:近幾年,南北差距問題引起多方關注和讨論,您在書中提到,京三角中,雄安新區的設立能提振河北經濟,從而促進南北經濟平衡發展,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顯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具體該如何實現?
張明:這裏面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爲什麽雄安新區的概念提出來一段時間後,似乎沒有看到明顯進展。
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幾年,雄安新區建設可能沒有成爲當前政策的重點,在雄安新區概念提出之後,爆發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應對這些重大外部沖擊成爲中國政策的施政重點。但我認爲,從去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被提出來之後,雄安新區的發展有望顯著提速。
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很多關于雄安的政策正在快速落地,比如公布了首批總部要搬到雄安的央企名單等。雄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加快。
當然,雄安能不能發展起來,關鍵取決于北京是否舍得把部分優質公共資源整體遷移到雄安,特别是好學校和好醫院,以打消國企員工搬遷的顧慮。
從長遠發展的視角來看,雄安對北方經濟發展的意義也十分重大。迄今爲止中國北方經濟發展整體落後,歸根結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較弱,與南方相比有很大差距。
雄安對北方經濟發展的意義在于,未來它會成爲很多政策的實驗地,例如雄安的房改是最徹底的,未來可能也會出台很多扶持高科技企業與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等。雄安可以通過政策創新來提高市場化程度,然後形成示範效應,帶動雄安周邊地區開展政策創新、轉換思維、調整幹部,從而在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方面取得突破,帶動北方經濟增長,促進南北經濟平衡發展。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城市群發展規律及投資機會
南風窗:縱觀五大增長極過往的發展曆程,有何内在的共同規律?
張明:大緻有四個共同規律。首先,它不是單極發展,而是區域内至少要有幾個經濟發展實力大緻相當的城市,這樣的話城市群就容易産生分工,也能實現交叉輻射。所以你會發現,在這5大增長極中,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而言金融更強、制造業更強或研發能力更強的城市。同時,這幾個城市之間會産生很多衛星城市,滿足中心城市需求的外溢和擴散。
第二,在這個區域内,市場的力量要足夠強。這又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區域内有一個統一大市場,二是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足夠強。
第三,優質公共資源在區域比較集中,因爲人才會跟着公共資源走。換句話說,區域内一定要有一些優質大學和醫院,使得本區域内部的優秀人才不至于全部流失到外邊去。
第四,區域内有明星企業加持,這對區域發展也十分重要。我們常說,一個阿裏巴巴就帶動起整個杭州互聯網産業的發展。再看深圳的騰訊、華爲等大企業,已經成爲彙聚人才、資源的重要平台。
南風窗: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國内國際雙循環格局的背景下,消費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但在5大城市群中,社會零售占比均在30%-50%之間,換句話消費升級的空間還很大,具體該如何擴大消費升級?
張明: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這不僅是五大增長極面臨的問題,也是目前整個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雖然目前消費占中國GDP的比重已經達到60%,但家庭消費占GDP比重隻有40%左右,顯著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中國高收入群體收入的消費升級早已實現,所以,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歸根結底是要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應該降低企業和政府的收入占比,提高居民部門的收入占比。
第二,在再分配中,可以引入一些再分配政策來糾正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失衡。在西方國家,再分配政策主要是一些以财産爲征收對象的稅收,包括遺産稅、房産稅、資本利得稅等。我個人認爲,未來最有可能出台的是資本利得稅和房産稅。而在未來10~20年内,遺産稅也可能會出台。
第三,要讓農民的收入顯著提升,這就意味着要推進戶籍改革、土地改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四,要讓民營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爲目前民營企業雇傭了中國80%的勞動力,隻有民營企業發展好了,大多數家庭的收入水平才能顯著增長。
南風窗:房地産投資機會已經成爲大衆關注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的一個窗口,目前,各地掀起一波新的調控熱潮,二手房指導價、學區房調控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您如何看待中國未來城市群中的投資機會?
張明: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中國房地産快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地産投資造富的時代也基本結束了。未來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會顯著分化。換句話說,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可能會下降,房地産投資收益率也會相應下降,隻有那些大量年輕勞動力持續流入、且本身有很多優質公共資源的中心城市,房價才可能會有比較合理的上漲幅度,而這些城市基本就是5大增長極中的15個左右核心城市。
其次,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商業銀行經營、地方财政收入與居民資産配置都太依賴房地産了,中央政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來糾正這一點。近期各類調控措施層出不窮,大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不絕于耳,這些都是我們短期内要承擔的陣痛。從中期來看,在本輪調控結束後,房地産市場将會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分化将會成爲最重要的關鍵詞。
在未來5~10年,中國房地産市場會出現兩個分化。一個是城市之間的房價分化,總體來講就是三四線城市房地産投資價值明顯下降,未來可能隻有一二線重點城市的房地産才有投資價值。另一個是開發商内部的分化。目前中國仍有七八萬家房地産開發商,而很多發達國家國内隻有幾十家開發商,未來中國一定會有大量中小開發商倒閉破産或被兼并收購,也即房地産開發商的行業集中度将會顯著提高。
此外,未來同一區域内核心節點城市之間的房價差距也有望逐漸縮小。換句話說,房價過高的城市未來房價再上漲可能沒那麽容易了,但房價相對較低的核心節點城市還有一些補漲空間。所以,同一個區域的房價明顯低估的核心城市無疑值得大家關注。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