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 爲“寬信用”創造良好環境
曾剛: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 爲“寬信用”創造良好環境
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
“寬信用”成爲政策關注重點
A:先說一下“寬貨币”和“寬信用”這兩個術語。目前市場将傳統貨币政策的傳導機制分成了“貨币”和“信用”兩個層面,寬貨币是指貨币政策操作層面的寬松,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币供應量,衡量的标準是市場總體流動狀況和利率水平;寬信用則是指金融機構通過放款、投資等行爲,促進社會融資總量和廣義貨币增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貨币政策的意圖來看,往往是想通過“寬貨币”來創造“寬信用”,進而爲實體經濟恢複創造更爲适宜的貨币、金融環境。
在實踐中,“寬貨币”是“寬信用”的前提,但不一定能實現“寬信用”的結果。這是因爲寬信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微觀主體的行爲,從信用的供給端來看,金融機構資金投放意願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響,而在需求端,由實體經濟部門投資、消費決策所引發的融資需求,更是制約着寬信用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要想實現“寬信用”的目标,不僅需要在總量貨币政策層面保持流動性相對充裕的狀态,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微觀層面信用供求兩端存在的錯配和梗阻,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其所涉及的工作内容,遠遠超出了傳統貨币政策的範疇。
當前在經濟整體繼續向好的同時,存在結構失衡的隐憂。進入三季度後,7月經濟金融數據不及預期,8月PMI數據顯示制造業需求走弱。在這種背景下,整體的宏觀調控思路開始強調跨周期調節,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寬信用”),成爲政策關注重點。
形成新資金需求來源
A:從過去一段時間看,“寬貨币”到“寬信用”傳導機制的不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近幾年資金需求的主力房地産、地方政府和住戶部門,受政策調控以及疫情影響,資金需求受到一定抑制。而國家戰略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及經濟薄弱環節,資金需求的規模在短期内還尚難形成有效替代。目前來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房地産投資在較長一段時間内恐難恢複到以往水平。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應集中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帶動投資增長,不過考慮到地方政府投融資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以及非标清理等因素影響,其效應發揮還需一段時間。
從更長遠看,下一步,應該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所确定的重點戰略,加快關鍵領域的改革,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形成新的資金需求來源。與此同時,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重要就業吸納主體的支持,創造更爲良好的就業環境,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提升消費意願。上述這些深層次的改革,不完全在金融政策的範疇,對于貨币政策操作而言,應該順應國家發展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前瞻性地引導金融機構進行積極調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
Q:今年再次降準的預期不斷升高,下半年貨币調控會降準及降息嗎?
A:在總量貨币政策層面,要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實現這個目标,政策部門需要根據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變化情況,靈活運用各種貨币政策工具(流動性管理工具、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及利率等),強化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和融資成本的管理。在市場有需要的情況下,進一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甚至下降利率水平,均是可以選擇的操作。不過,相比而言,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一是因爲存款準備金的調整,對改善市場流動性的效應更爲直接,而且存準降低能有效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在“寬信用”層面,可以爲銀行加大資金投放、降低信貸成本提供更好的激勵。二是法定存款準備金成爲我國貨币政策調控的重要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彙占款高企時代的一個伴生物。随着我國外彙占款增速下降,基礎貨币供給機制轉換,有必要對相關制度進行優化和調整,适度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也爲中長期的制度改革奠定基礎。
貨币調控雙管齊下
A:自6月份以來,中央層面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宏觀政策思路日漸清晰。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币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适時運用降準等貨币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别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強調總量政策的穩定與延續,通過降準等工具繼續推動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此外,繼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通過保市場主體來實現穩就業、保民生。國常會之後,中國人民銀行于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總計釋放基礎貨币約1萬億元,有效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更爲注重中期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壓力,因此無論是财政還是貨币政策,都更爲注重“跨周期調節”。在宏觀調控政策方面,除延續“穩健的貨币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說法外,要求“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複”,這與7月7日國常會的提法保持一緻。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今年再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作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明确跨周期調節重點。
總體來看,未來一段時間,貨币調控的着力點在兩個層面。一是在總量貨币政策層面,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二是在結構優化方面,加大結構性政策力度,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爲“寬信用”創造更爲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提升信用供給端(各類金融機構)的供給能力、優化供給結構,是金融政策部門關注的重點,具體的政策包括:通過專項貨币政策工具(直達實體的貨币政策工具、專項再貸款、再貼現、精準減排的貨币政策工具等),向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用于對特定主體和特定領域的支持;完善監管制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重點戰略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具體包括自主科創、中小企業、鄉村振興、綠色金融等。支持金融機構(特别是銀行業)的資本補充,提升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完善信用風險分擔機制,建立和強化政策性擔保機構的風險補償制度,爲金融機構支持薄弱環節(特别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等。另一方面,需改善實體經濟的信用需求意願和能力。不斷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形成新的資金需求來源。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