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際收支走向成熟穩健
2021-11-03 09:49:00
我國國際收支走向成熟穩健 中國外彙 伴随對外開放進程的持續推進,我國國際收支結構得以實現快速改善。而随着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國際收
中國外彙
伴随對外開放進程的持續推進,我國國際收支結構得以實現快速改善。而随着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國國際收支将邁入更加成熟穩健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國際聯系和交往日益緊密,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實際利用外資、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外彙儲備規模,也躍入世界前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收支達到更大規模,并逐步形成基本平衡、更加穩健的總體格局。國際收支的發展演變,不僅體現了黨領導下我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向世界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978—2000年:對外開放開始起步,我國國際收支經曆了從小到大、由逆轉順的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對外經貿往來規模較小,195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爲11億美元。因此,實行“量入爲出,以收定支,基本平衡,略有結餘”的外彙政策,采用計劃和行政手段來平衡外彙收支。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涉外經濟起步發展,國際收支規模逐步擴大。1982年,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爲404億美元,外商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4億美元,外彙儲備餘額70億美元。随後,我國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步伐,積極支持利用外資,合理利用境外貸款,外資加快流入中國市場,1994年,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338億美元,與同期GDP之比達到6.0%的高位。對外貿易也進一步壯大繁榮,2000年,我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已達4774億美元,遠超1982年的水平。從經常賬戶差額角度來看,國際收支朝着略有盈餘的方向發展。1982—1993年經常賬戶呈現順逆交替的格局,1994年以後呈持續順差态勢,且規模擴大至每年二三百億美元。
2001—2008年:我國外向型經濟加速發展,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格局,外彙儲備快速積累
2001年年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對外經濟迅猛發展,對國内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從2001年到2008年,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幅爲24%,較上一階段明顯提速;經常賬戶順差規模快速積累,2007年已達3532億美元,與GDP之比達到9.9%的曆史高位。受招商引資政策利好和對外貿易加速發展的影響,這一時期,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淨流入順差也以年均22%的增速快速擴大,外資企業成爲我國擴大出口、拉動投資的重要力量。
進入新世紀,我國金融賬戶開放逐步從直接投資延伸到證券投資領域,帶動跨境投融資交易日益頻繁。2002年,我國引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實現了國内證券市場的初步開放;2006年,推出合格境内機構投資者(QDII)制度,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境内機構投資者對外證券投資。2008年年末,證券投資對外資産和對外負債存量分别達到2527億美元和2784億美元,較2004年年末均增長了1.8倍左右。在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保持雙順差的情況下,外彙儲備快速積累,到2008年年末,餘額已達到1.9萬億美元,是本世紀初餘額的12倍。
2009年至今:我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經常賬戶更趨均衡,金融賬戶交易日益活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持續低迷。爲了有效應對外需疲弱帶來的沖擊,黨中央推動經濟發展向内需主導轉變,我國國際收支結構也随之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方面,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但經常賬戶順差總體收窄。此階段,我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年均增幅爲6%,2020年進出口規模達到5.1萬億美元,在全球位居前列。同時,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回落至2%以内,2018年和2019年不到1%。2020年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良好、外貿穩定恢複,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爲1.9%,繼續維持在合理均衡區間。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和投資便利化程度的提升,金融賬戶項下跨境雙向資金流動更趨活躍、總體趨于均衡。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在2013年達到2909億美元的峰值後呈趨穩态勢;證券市場逐步形成高質量、多渠道開放格局,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内證券市場更加便利;境内投資者多元化配置境外資産的需求也得到有效滿足。2020年,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和外國來華證券投資分别爲1673億美元和2547億美元,遠超2009年的水平。這一階段,我國對外金融資産存量穩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我國對外淨資産從2008年年末的1.4萬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年末的2.2萬億美元,民間部門資産占總資産的比例由34%上升至63%。
經常賬戶方面,國内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和居民消費升級,推動了我國經常賬戶更趨平衡。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内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暢通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擴大國内市場規模。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動經濟發展向内需主導轉變,通過擴大國内需求和國内市場規模,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費需求。2012年以來,國内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四個年份超過100%,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國内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也更加明顯。同時,随着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加、财富效應也逐步顯現。很多國内居民的消費觀念相應改變,消費升級速度進一步加快,驅動我國居民不斷拓寬消費渠道,包括對境外商品與服務的消費。總體看,我國經常賬戶和國際收支的日趨平衡不僅說明了我國内外部經濟發展更加均衡,同時也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
資本和金融賬戶方面,高水平金融開放的不斷推進、境内外主體投資意願的增強和人民币資産吸引力的上升,共同推動資本賬戶跨境資金流動在更加活躍的同時,總體保持均衡有序。其一,金融開放爲跨境資本均衡流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金融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此後我國金融雙向開放力度越來越大,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業開放有序推進;與此同時,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也不斷提高,爲跨境資本均衡流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其二,境内主體海外投資和境外主體來華投資意願逐步增強,推動直接投資差額保持基本穩定。随着我國經濟實力的穩步提升,國内企業利用境内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配置資産的需求不斷擴大,“走出去”意願日益增強;同時,國内消費市場規模龐大、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也吸引了境外主體來華投資興業。其三,在全球經濟低增長、低利率的環境下,人民币資産的吸引力上升,境外主體投資人民币資産的熱情較高。
一是國際收支經受住了更加複雜的外部沖擊的考驗。在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國際收支保持總體順差,成功經受了考驗。近年來,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多變,外部沖擊更趨多元化。在此環境下,我國國際收支運行的穩健性不斷提升。2015年年底至2017年年初,受主要發達國家貨币政策調整的影響,衆多新興經濟體均一度面臨資本外流、貨币貶值壓力,我國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即便如此,我國國際收支支付和外債償還能力依然較強,風險總體可控。2018年至2019年,中美經貿摩擦期間,國際政治因素的幹擾一度使我國對外貿易和跨境投融資承壓,但國際收支仍然保持了基本平衡局面,外彙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2020年年初,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并在全球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對此,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迅速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實現了複工複産,推動我國出口較快恢複,經常賬戶在當年二季度便實現由逆轉順;跨境資本流動活躍度總體回升,外彙儲備保持基本穩定。
二是國際收支結構有所優化,自身穩健性明顯增強。其一,經常賬戶呈現基本平衡、略有盈餘的發展态勢,表明我國不會對境外融資形成依賴,國際收支總體安全性較高;同時,國内經濟發展潛力較大,對境外中長期投資仍具吸引力,實際利用外資保持相對穩定。這兩方面因素有助于保持我國基礎國際收支差額的穩定性,進而增強國際收支的穩健性。其二,外彙儲備充足,有效發揮了國家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作用。我國外彙儲備總體規模在2006年2月底首次超過日本,位居世界首位,近年來一直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這有利于增強國内外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和人民币資産的信心。其三,民間部門對外資産不斷累積,對外資産部門結構進一步優化,抵禦外部沖擊的防護墊增厚。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對外資産規模爲8.7萬億美元,其中官方儲備3.4萬億美元,民間部門對外資産5.3萬億美元,較2012年年末增長1.9倍。其四,外債結構更加優化、外債風險維持在安全範圍内。近年來,國際投資者增持境内證券成爲我國外債增加的主要推動力,其中五成爲境外央行持有,屬于長期資産配置,穩定性較強;同時,從各項外債風險指标看,我國債務率、負債率、償債率等主要外債指标都處于國際安全線以内,且低于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平。
三是國内經濟、政策基本面繼續發揮維護國際收支穩定的支撐作用。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多年來保持一貫的穩定,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宏觀經濟指标持續向好,爲應對外部沖擊、保持國際收支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政策基本面來看,近年來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币彙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有效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對比全球其他币種,當前人民币彙率波動率逐步接近全球主要國際貨币,而彙率穩定性又優于新興市場貨币。這有助于穩定市場對人民币彙率的預期,推動國際收支交易更加理性有序。此外,近年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經驗逐步積累,爲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我國将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際收支将邁入更加成熟穩健的新階段。一方面,國内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征将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内需潛力有望不斷釋放,并爲其他國家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成爲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另一方面,我國将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維護産業鏈穩定,優化供給體系,在提升對國内需求的适配性的同時,保持産業鏈的國際競争力。這将使我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呈現出更加高質量的發展态勢,促進經常賬戶總體維持在均衡合理區間。此外,随着我國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更深度地融入全球經濟,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将形成合力,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循環體系,進而以更高水平的國内國際雙循環促進更高質量的國際收支平衡。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