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如何穩經濟,機會在哪?
2021-12-26 11:39:00
2022年如何穩經濟,機會在哪? 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順利召開,爲2022年的經濟工作謀篇布局。會議指出,盡管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但我國仍然處
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順利召開,爲2022年的經濟工作謀篇布局。會議指出,盡管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但我國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強調以經濟建設爲中心,落實“六穩”“六保”措施,在2022年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2022年,中國經濟外有疫情防控和美聯儲政策轉向之虞,内有發展轉型之“爬坡過坎”,将如何演繹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20多次提及的“穩”字?
鍾偉:歡迎兩位參與本期的“圓桌”讨論。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穩”字被提到20多次,足見“穩字當頭”所言不虛。人們常說要把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那麽解讀經濟穩不穩,有哪些具體的參照系?例如,是不是要将經濟增速維持在潛在增速附近?是不是要将經濟增速維持在不斷縮小中美之間經濟差距的速率上?是不是要将經濟增速維持在完成兩個百年目标,做好“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的大局下?抑或将經濟增速維持在社會大局穩定之上?在兩位看來,何謂“穩”?有無相應的定性定量指标?
李迅雷:經濟穩定與否,主要還看就業和通脹這兩個指标,以及國内生産總值(GDP)的增速波動幅度與方向。例如,2020年我國的GDP增速隻有2.3%,但大家還是擔心貨币政策會否收緊,因爲2020年下半年GDP增速是往上走的。2021年經濟增速雖然相對高,但環比卻在往下走,而且,生産者物價指數(PPI)居高不下、消費較弱、投資意願不強、年輕人就業等問題都比往年來得明顯,因此,穩經濟的需求非常大。
從具體的指标完成要求看,到2035年,在人民币兌美元彙率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平均每年的名義GDP增速隻要維持在4.7%左右,便可實現人均GDP翻番目标。短期而言,則需要關注消費、投資和出口等方面的經濟數據變化。例如,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這一指标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爲消費是慢變量,不太可能大起大落。2022年房地産投資增速不會太好,這就需要基建投資增速的提升來彌補。故2022年基建投資增速起碼要維持在6%以上。
張明:從宏觀經濟學涵義而言,“穩”至少有兩層涵義。一是當前經濟增速不要明顯偏離潛在經濟增速;二是當前經濟增速不要大起大落。如果沒有實現這兩層涵義的“穩”,都可能導緻資源錯配或資源浪費。不過,迄今爲止,潛在經濟增速都是難以準确度量的。例如,從2007年到2019年,我國GDP增速已經由14.2%降至6.1%,降幅超過一半。2020年與2021年這兩年GDP平均增速僅在5.2%左右。我國潛在經濟增速究竟在6%附近還是5%左右,業界并無定論。在這一前提下,“穩”字第二層涵義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當前環境下,隻要核心通貨膨脹率并未出現過快上升,就可以出台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以防止短期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對于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而言,隻要核心通貨膨脹率在4%以下,就不必過分擔心通脹壓力。2021年11月,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與核心CPI增速分别爲2.3%與1.2%,這就爲本屆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實施逆周期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空間。
鍾偉:李克強總理在提及2022年中國經濟時,用了“爬坡過坎”來形容,所謂“坎”,有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怎樣解讀這三重壓力?相應地,宏觀政策仍以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來應對,财政政策要提高效能并注重可持續性,貨币政策則沿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兩位看來,2022年财政和貨币政策兩者之中,何者斡旋餘地相對較大?預期會有哪些穩增長之策?
李迅雷:就短期而言,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都需要适度寬松,但财政政策的作用可能更大些,因爲财政一方面可以帶來經濟投入總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還可以改善結構;而貨币政策主要體現爲總量政策,當需求不足時,或者約束條件過多時,貨币政策很難發揮其作用。例如,當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偏低時,降準所釋放的流動性很難完全流到實體經濟中去,有時反而會助推金融泡沫。财政政策同樣也會受到一定約束,如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問題導緻其支出能力有限,基建投資也會受到現金流回報的壓力。不過,由于2021年财政收大于支,預期2022年财政會在降低中小企業成本、基建投資和消費領域發力,如繼續給企業減稅降費,基建适度超前,鼓勵家具下鄉等。
張明:在我看來,需求收縮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迄今爲止居民消費增長乏力,二是針對房地産與地方政府債務的嚴格調控顯著影響了房地産投資增速與基建投資增速。供給沖擊主要是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在供需錯配背景下顯著上升,給中下遊企業造成了顯著負面影響。預期轉弱是指當前微觀主體對短期内經濟增長與市場擴張的預期處于較爲疲軟的态勢。
在2022年财政與貨币政策兩者之中,财政政策空間更大。貨币政策方面,2021年已經有兩次降準,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仍會有1-2次降準,降息尤其是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空間也會打開,貨币政策定向操作的規模也可能上升。财政政策方面,由于2021年财政政策已經實現正常化,收入增速顯著快于支出增速,這就爲2022年财政政策擴張創造了空間。預計2022年财政将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與轉移支付規模,地方專項債發債規模也會明顯提升。此外也不排除國債發行規模顯著增長的可能性。
鍾偉:樓市是公衆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此次會議指出,要加強保障房建設、維護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引導房地産行業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同時,中央财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指出,房地産體量大、上下遊行業鏈條長、牽涉面廣,對經濟增長、地方财政和金融都有較大影響。随着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新發展階段轉型,被批評爲金融化、泡沫化的房地産行業未來面臨怎樣的角色之變?
李迅雷:房地産對我國經濟牽涉面廣、量大,如對GDP的直接和間接貢獻估計在30%左右,對地方财政的平均貢獻則超過三分之一。因此,2022年力争不要讓房地産大起大落,不要讓房地産開發投資失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經濟對房地産的高度依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轉型和高質量增長。随着人口老齡化及人口流向大城市的大趨勢形成,房地産行業同樣需要進行調結構,即超大城市、大城市尤其需要加強保障房建設,以滿足存量和新增人口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對于當今及未來人口淨流出的中小城市,則要放開戶口,同時對房地産投資進行結構優化。
随着人口老齡化和總人口的下降,我國經濟對房地産的依賴度會下降,房地産的金融屬性也會下降,這是大趨勢。因此,我們對房地産市場的潛在風險不要低估。中國有句成語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過去房地産通過對上下遊的拉動,在城鎮化進程中對經濟持續高增長作了很大貢獻,今後我們應該把由于房地産行業的下行或者區域性的房價下跌,給房企和金融機構乃至國民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張明:過去20多年的房地産發展的确有局部金融化、泡沫化的一面,但同時也有助力經濟增長、助推城市化、增加居民财富的一面。未來我國政府一方面将會繼續堅決實施“房住不炒”的政策,抑制房地産投機需求,但另一方面也會适當調整此前一段時間部分過嚴的調控舉措,給正常的房地産業發展創造空間。此外,前一段時間收得過緊的信貸資源也會進行調整,以滿足開發商正常合規的融資需求以及購房者的貸款需求。對商業銀行房地産貸款的集中度管理舉措也可能适當放松。
鍾偉:這次會議重申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上兩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這個說法分别是在2014年和2018年。當下,外圍有哪些具有溢出效應的“不穩”因素?内部在堅持供給側改革之路,互聯網、金融和地産三大行業都有劇變,而會議中提及科技和創新則兩次使用了“前所未有”來強調。在兩位看來,2022年有利于我國經濟“求穩”的因素又有哪些?
李迅雷:目前來看,随着中國經濟體量的增大,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縮小,美方對我國發展采取了諸多限制手段,在貿易、科技乃至資本市場都在打壓我國。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導緻全球的産業鏈和供應鏈長期不暢,也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如PPI大幅上升,對我國中下遊企業、中小企業都産生了很大負面影響。這些不利的外部因素在2022年還會存在。2021年由于經濟增速目标的完成壓力不大,故2021年實際上成爲了諸多改革的“時間窗口”,如政府部門降杠杆、互聯網、教培和醫藥等領域的改革和整治的力度較大。
2022年,我國的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的“積極度”應該有所提升。而且,提升的依據是成立的。例如,剛才已經提到的,2021年财政收大于支,應該結餘不少,可以相應增加2022年的支出。2021年PPI與CPI之間的剪刀差創了曆史新高,2022年有望收窄,故對于中下遊企業降低成本有利。2022年的通脹壓力總體不大,給降息留下了空間。中美之間的經濟周期不同,故我國央行的貨币政策獨立性可以保障。當然,不确定性還是房地産領域的變化究竟有多大。此外,随着經濟增速的下行,就業穩定問題也要放到議事日程中。
張明:當前我國外部的不穩定因素至少有三: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且變異毒株層出不窮,2022年的防疫形勢依然嚴峻。二是在國内通脹率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美聯儲加快了貨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2022年上半年将會更快縮減購債,2022年下半年可能加息2—3次。通常在美聯儲收緊貨币政策的情況下,我們可能面臨短期資本外流、人民币兌美元彙率下跌、外币債務負擔加劇的沖擊。三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依然高居不下,将會繼續給我國經濟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
2022年有利于我國經濟“求穩”的因素至少包括:首先,通過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全國上下統一了認識,2022年将會進行适當政策調整;其次,由于此前的宏觀經濟政策實施有節制,使得目前我國無論财政政策還是貨币政策都有較爲充足的提升空間;再次,中美沖突持續化、長期化前景,使得全國上下都意識到自主技術創新與補鏈強鏈的重要性。針對科技與創新的官方投資與民間投資都會相應增加,而以注冊制改革爲代表的股票市場創新将會爲科技創新提供直接融資的能力。
鍾偉:2021年我國順利完成了第一個百年目标,2022年經濟運行将“穩中求進”,以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這注定是承上啓下、繼往開來、穩字當頭的年份。兩位能否小議一下,對大衆而言,2022年投資理财時應該如何有所爲,有所不爲?
李迅雷:我覺得,首先,從大類資産配置的角度看,不應該再增持房地産了,畢竟大趨勢已經在下行,對于人口淨流出的城市房地産,應該适度減持。其次,應該增配金融資産,我國居民家庭的金融資産配置比例過低。當2022年存在降息空間的時候,債券市場的投資機會會更多些。第三,權益類資産的投資比例可以增加,銀行理财類的投資比例可以适度降低,因爲現在銀行理财産品也走向淨值化管理了,即保本保收益的高回報率産品幾乎沒有了。那麽,公募基金的各種權益類或“固收+”産品可以考慮配置。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居民家庭的權益類産品(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大約隻有美國的十分之一。第四,A股市場已經進入結構化投資時代,不要期待全面牛市,優勝劣汰、強者恒強是大趨勢,即傳統行業選頭部企業,成長型行業選優化組合。
張明:首先,從曆史經驗來看,在曆次重要黨代會召開的年份,股票市場的表現大都較爲強勁。再考慮到2022年我國經濟穩字當頭,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币政策有望适度擴張,這也有利于風險資産價格的表現。因此,我認爲,2022年股票與基金市場可能有不錯的表現,值得投資者關注。投資者一方面既要關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大消費等領域的熱門闆塊,另一方面也應充分考慮收益與風險的平衡,不要盲目追逐估值過高的股票。其次,雖然房地産調控2022年有望适當放松,但“房住不炒”的基調不會改變。房地産投資的收益率将會顯著下降,風險則會顯著提升。第三,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依然處于顯性化的過程中,未來可能集中于房地産、地方政府債務與中小金融機構。因此,投資者應格外警惕主要爲房地産開發商、地方融資平台“輸血”的信托産品,以及中小金融機構發行的高收益理财産品,這些産品未來違約風險依然較高。
鍾偉:謝謝兩位的參與。2021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較往年略有提前,反映出中央爲穩經濟而提前謀篇布局的用心。兩位都指出,2022年,在核心通脹沒有明顯攀升時,中國穩增長的政策斡旋空間較大,寬松政策可行可期。兩位還都不約而同地認爲,房地産到了市場和政策的拐點,未來我國家庭應适當增加金融資産配置,尤其是權益類資産配置。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