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讀 央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 影響幾何
最新解讀 央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 影響幾何
來源 :王涵論宏觀、 能見
事件:2021年11月8日,央行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通過“先貸後借”的模式對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對此我們認爲:
碳減排支持工具是推動“雙碳”的重要舉措,已醞釀良久。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央行多次在貨币政
策執行報告中強調要“研究推出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再次提出要“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設立支持碳減排貨币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的發展”。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央行推動實體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黨中央和國務院會議指示的貫徹與執行。
碳減排支持工具未言明總量,貨币政策或進一步強調定向與結構性。2014年以來,央行多次定向降準,表明貨币政策避免大水漫灌,更強調定向和結構性。但定向降準次數受到準備金率水平限制,或逐步淡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雖未強調總量,但未來規模可以不斷擴大,在碳中和的長期方向下,支持領域或擴大,未來可能成爲重要的定向貨币政策工具。
央行可通過碳減排支持工具向市場适量投放流動性。碳減排支持工具以較低利率(1.75%)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另一方面也相當于向金融機構以偏低利率提供流動性。其中,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是三個獲重點支持的碳減排領域。2021年三季度主要金融機構清潔能源産業綠色貸款餘額爲3.79萬億元,相較2020年三季度增長7100億元。按此估算,至2022年年底包括三大支持行業在内的新增綠色貸款規模或可達到1萬億元。如按1萬億元的綠色貸款規模計算,對應央行需投放6000億元的流動性,可起到适度投放流動性的效果。
中長期而言,雖然大幅寬信用可能性較低,但“寬貨币”趨勢仍然較爲确定。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場對于貨币政策寬松進行托底的預期上升。央行推出碳排放支持這一結構性寬信用工具表明,貨币政策“大開大合”的可能性較低,比起總量上的大幅寬信用,央行或更傾向于結構性的“精準滴灌”。從貨币的角度而言,如我們先前多篇報告所述,面對較大的債務風險壓力,通過利率中樞下移降低付息成本仍然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因此,雖然短期貨币政策或受到高PPI的制約,但是中長期而言“寬貨币”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該碳減排支持工具發放對象暫定爲全國性金融機構,提供資金采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内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
央行規定貸款利率應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緻持平。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碳減排貸款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持。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爲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機構需向人民銀行提供合格質押品。
顯然,1.75%的利率遠低于央行同時提供的2.95%的中期借貸便利。毫無疑問,這一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有效提升碳減排貸款的經濟效益,推動金融機構積極投放碳減排貸款。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預測,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可能釋放1萬億級别的貨币量。
清潔能源項目普遍存在項目技術要求高、單體項目投資金額大、理論收益率穩定、投資回報周期偏長等特點。在項目前期投資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資金往往是決定項目建設成果的最重要因素。
對于新能源行業來說,這意味着砥砺前行二三十年,在産業層面走到降本拐點之後,打開了新的降本之門。對于與有資金成本優勢的央企同台競技的民企和中小型低碳企業來說,這進一步拉近了其在資金層面的起跑線。
2021年是新能源平價元年,也是推進雙碳目标的元年。我國的新能源産業經曆多年發展後,在産業層面已經完成大幅降本:過去二三十年,我國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成本大大降低,爲全球發展清潔能源和抵禦氣候危機貢獻了中國力量。總的看來,光伏成本下降超過80%,陸上風電成本下降40%左右,海上風電成本下降30%左右。央行此舉将有利于新能源産業在資金成本繼續降本,并進一步降低新能源上網的系統成本。
不僅如此,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推出,還将發揮政策示範效應,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更充分地認識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鼓勵社會資金更多投向綠色低碳領域,向企業和公衆倡導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循環經濟等理念,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
相比以往流向房地産等傳統領域的資金政策,該政策有四大亮點。
首先,提供資金采取“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有助于調動銀行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信貸支持低碳産業發展的效率。
該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資金支持清潔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投資和建設,從而增加能源總體供給能力。西南證券分析稱,本次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操作機制可以理解爲再貸款,即金融機構首先對企業發放貸款,并建立電子台賬,随後再向央行申請“報銷”。這種操作機制實現了央行審批關口前移,有利于對重點領域的精準滴灌,防止資金“跑冒滴漏”。
其次,厘清了重點支持對象,明确了雙碳目标推進初期的政策地圖。
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國内多種标準交集、與國際标準接軌的原則,以減少碳排放爲導向,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初期的碳減排重點領域範圍突出“小而精”,重點支持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但促進碳減排的空間較大,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帶來顯著碳減排效應的行業。
清潔能源領域主要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氫能利用、地熱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熱泵、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智能電網、大型風電光伏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戶用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系統、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等。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改造等。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等。後續支持範圍可根據行業發展或政策需要進行調整。
這種由總量操作轉向結構調節的舉措,有利于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綠色産業、小微企業等政策重點支持方向。同時,這意味着傳統信貸模式在發生重大轉變。過去,我國的信貸發放更加看重企業規模和抵押品質量等,該政策則通過對“小而精”主體的支持實現了信貸創新。
再次,強化了金融機構對碳減排的信息披露等制度的安排,有助于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更加精準投向有成效的領域。
評估并核算碳減排效果是該工具在落地執行過程中關鍵的一環。
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申請碳減排支持工具時,需提供碳減排項目相關貸款的碳減排數據,并承諾對公衆披露相關信息。金融機構參考碳減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報告或市場認可的專業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以及貸款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貸款的年度碳減排量。
而金融機構在獲得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後,需要按季度向社會披露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減排領域、項目數量、貸款金額和加權平均利率以及碳減排數據等信息,接受社會公衆監督。人民銀行将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核查等多種方式,核實驗證金融機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最後,政策強調注重碳減排貸款獲得的公平性。
央行要求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對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内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也就是說,該支持工具主要以減少碳排放量爲重要衡量标準,不同類型企業均享有平等獲取貸款的權利。
該貨币政策,是我國發展綠色金融,助力雙碳目标實現的重要一環。
5年前,2016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曾牽頭七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自此,“綠色金融”上升爲國家戰略,同時明确要通過創新金融制度,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産業。
此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國就提出“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因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設立工作一直備受關注。今年7月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也曾公開透露:“我國有關機構測算,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标,大體上需要136萬億人民币投入,這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今年以來,中國的綠色金融産品發展增速較快,且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告訴【能見】,去年年底,中國有20幾家銀行的綠色信貸餘額是12萬億。今年的增長速度更快,今年上半年,很多銀行的綠色信貸以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長,遠遠快于整體信貸增速。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綠色貸款同比增加3.2萬億元。目前綠色貸款餘額爲14.8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總額的7.8%,其中狹義的清潔能源行業貸款餘額3.8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總額的2%,未來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