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易綱: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來源:中國金融雜志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貫穿金融工作的主線。人民銀行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法履行中央銀行職能,爲币值穩定、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收入穩步增長營造了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持。
貨币政策與每一個家庭、每一家企業息息相關,關乎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貨币政策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就是守護好老百姓手裏的錢袋子,不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讓廣大人民群衆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好處,收入穩步增長。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貨币政策“保持貨币币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的法定目标。
-
把好貨币總閘門,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貨币是金融的根基,中央銀行負責調節貨币“總閘門”,肩負着重要責任和曆史使命。站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就要求貨币政策與高質量發展相适應,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提升經濟的全要素生産率。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币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将經濟保持在潛在産出附近,減少經濟波動。
總的來看,近年來貨币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升,以适度的貨币增長支持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保持了物價總體穩定。廣義貨币供應量(M2)增速,從2016年末的11%左右降至2019年末的8.7%,與反映潛在産出的名義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速基本匹配。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内生産總值從2016年的75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9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物價水平總體穩定,2017年至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均上漲2.2%。2019年末宏觀杠杆率約爲254%,較2018年小幅上升約5個百分點,顯著低于2009年至2017年年均超過10個百分點的升幅。
2020年以來,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人民銀行把支持實體經濟恢複循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币資金的宏觀對沖措施,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2020年8月末,廣義貨币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别爲10.4%與13.3%,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有力支撐了經濟從疫情中加快恢複增長。2020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1.5%。經濟增長的同時,物價總體穩定,2020年8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
-
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堅持市場化人民币彙率制度
縱觀全球,成功經濟體必須保持币值穩定,這不僅包括國内物價水平的穩定,也包括彙率的基本穩定。若彙率發生較大幅度貶值,即便國内生産總值的本币價值上去了,換成其他國際儲備貨币價值也會下來,這既會影響本國在國際競争中的地位,也影響老百姓的對外購買力。彙率劇烈波動,還會影響國内外對本國經濟的信心,不利于經濟主體正常的貿易投資活動。自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國際上出現貨币危機的案例屢見不鮮,一些本已成爲高收入國家的新興經濟體,因本币大幅貶值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國家。
近年來,人民銀行根據國内外形勢變化,重點把握好金融業擴大開放、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貨币政策之間的關系。2005年7月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曆經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沖擊,人民币對美元彙率升值約21%,國際清算銀行計算的名義有效彙率升值約34%,實際有效彙率升值約47%。得益于我國經濟增長較快和人民币币值穩中有升雙重支撐,以硬通貨計算,我國穩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人均國民總收入持續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2005年的1760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10410美元。如今,無論是企業進口、對外投資,還是老百姓出國旅遊、購物、就學,都能夠深切感受到人民币彙率基本穩定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
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币政策,促進居民儲蓄和收入合理增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超低利率和量化寬松政策。尤其是2020年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開始實施無限量化寬松政策,非常規貨币政策“常态化”特征明顯。2020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貨币政策全部進入接近零利率和負利率區間。大力度刺激政策在初期有一定作用,但邊際效用遞減,退出難度遞增,長期看還可能會刺激債務擴張和資産泡沫,固化經濟結構扭曲,影響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增加系統性風險隐患。
相較而言,我國貨币政策堅持穩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貨币政策區間,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正常貨币政策的國家。實施正常貨币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總體上有利于爲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人民币資産的全球競争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此外,人民銀行在保持資産負債表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了有效的貨币信貸增長。主要是,2018年以來,商業銀行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至9%左右。降準的過程,體現爲商業銀行自主使用的資金相應增加,一部分可能用來歸還從中央銀行的部分借款,體現爲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縮表”;另一部分可以用來發放更多貸款、創造更多貨币,具有貨币擴張效應。與此同時,人民銀行通過實施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币政策工具,又會相應“擴表”,總體上保持了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的穩定。在中央銀行資産負債表保持穩定的同時,人民銀行通過改革和市場化方式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貨币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高,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我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其中許多資源都是通過資金來配置的。一方面,金融業通過資金的融通傳遞信息,發現和決定資産的價格,提供流動性,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重要途徑,從而讓金融活水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需要的領域;另一方面,金融業通過提供專業的服務,幫助市場主體降低風險、管理風險、分散風險,從而能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行穩緻遠。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業本質上屬于競争性服務業的定位,認真履行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職責,推動放寬準入,取消各種不必要的管制,充分激發出金融市場化配置資源和管理風險的積極作用,有力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構建層次豐富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
健康多元的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是中央銀行維護币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的基礎條件。金融機構方面,我國從改革開放之初隻有人民銀行一家機構,到目前發展形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領域,種類齊全、競争充分的金融機構體系。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堅持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縣域、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保持縣域農村金融機構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金融市場方面,2005年以來,人民銀行按照“堅持市場化原則、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依托場外市場”的基本思路,積極推動債券市場改革發展,有力促進了融資結構優化、融資成本降低和經濟結構調整。目前,我國債券市場餘額超過110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時,人民銀行積極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保險市場以及貨币市場、外彙市場、黃金市場、票據市場等不斷創新發展。金融基礎設施方面,目前我國已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支付清算系統、全球最大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系統,以及各類交易平台、登記托管、清算結算等重要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
完善市場化調控方式
我國有4000多家銀行和超過一億家市場主體,在市場競争環境下,銀行掌握的信息是較多的,也是較爲充分的。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由銀行和企業基于商業可持續原則各自作出決策,确定貸款的規模、流向和價格,有助于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近年來,人民銀行注重用改革的辦法以市場化方式疏通貨币政策傳導機制,通過構建“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框架、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等多項措施,積極緩解銀行貨币創造面臨的流動性、資本、利率“三大約束”。同時,更好發揮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導作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
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利率是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石,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人民銀行相繼取消了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由報價行根據自身對最優質客戶實際發放貸款的利率水平,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基礎上加點報價。2020年以來,新發放貸款已基本參考LPR定價,截至8月末,存量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已順利完成,在已轉換的存量貸款中,91%轉換爲參考LPR定價。改革後,一方面,人民銀行通過定期開展MLF操作引導LPR運行,進而影響貸款利率,形成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和傳導路徑;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自主性提高,貸款市場競争性增強,一些銀行主動下沉客戶群體,增加小微企業貸款。
-
堅持發揮市場在人民币彙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市場化的彙率形成機制有助于發揮彙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2005年7月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制度,人民币兌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逐步擴大至2%,同時中央銀行基本退出常态幹預。2015年8月11日,完善人民币兌美元中間價報價機制,強調中間價更多反映市場供求變化。2019年8月人民币彙率市場化破“7”,人民币彙率市場化水平和彈性顯著提高,人民币彙率預期平穩,外彙市場運行有序。
-
牽頭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
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大對外開放“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重要指示要求,會同金融部門宣布了50多條對内對外開放措施。金融機構開放方面,對内外資按照同等條件核批金融牌照,大幅擴大各類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企業征信、信用評級、支付等領域已給予外資國民待遇。金融市場開放方面,境内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旗艦指數,富時羅素主要指數也明确了将中國債券納入時間表,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相繼推出,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币資産已達6.4萬億元。人民币國際化方面,以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爲導向,穩步擴大人民币跨境使用。2019年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額超過1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2%,達曆史最高水平。人民币成爲第六大國際支付貨币、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币。目前,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逐步過渡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但負面清單模式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中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開展業務都要持牌經營,接受監管部門的監管,而且我們還加強了國際監管合作,完善了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避免金融風險跨境傳染,防止國際監管套利。
金融風險具有隐蔽性、複雜性、突發性、傳染性等特征,一旦大規模快速暴露,對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危害性極強。特别是,近年來我國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相疊加,加上外部經濟金融形勢更趨複雜,前期積累的金融風險處于水落石出的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在防範好重大金融風險的同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積極穩妥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保護好廣大人民群衆合法權益。爲此,黨的十九大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确定爲三大攻堅戰之一,作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并強調金融風險是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
近三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确定的基本方針和政策,人民銀行認真履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辦公室職責,牽頭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一是宏觀杠杆率過快上升勢頭在2018年至2019年得到有效遏制,爲2020年應對疫情加大逆周期調節赢得了操作空間。二是影子銀行無序發展得到有效治理。三是“明天系”“安邦系”“華信系”等重點高風險金融集團得到有序處置。2020年7月17日,根據金融委部署,人民銀行統籌協調,由銀保監會、證監會果斷接管“明天系”旗下9家核心金融機構。四是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果。除依法接管包商銀行外,還會同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有效化解了錦州銀行、恒豐銀行等中小銀行風險。五是互聯網金融和非法集資風險得到全面治理。P2P網貸機構數量和借貸規模連續26個月下降。六是金融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特别是在疫情嚴重影響下,股市、彙市、債市等金融市場在2020年2月3日如期開市,運行總體平穩,韌性明顯增強。七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和監管執法有力推進。初步建立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礎設施等統籌監管框架。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不斷完善。金融業綜合統計穩步推進。
在這項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工作中,人民銀行始終堅持依法依規,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金融風險,平等保護各類債權人合法權益;始終堅持防範道德風險,強化市場紀律;始終堅持把握好風險處置的節奏和力度,該出手時果斷出手,防止小風險釀成大風險。
一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平衡好穩增長、調結構與防風險的關系,加強政策協調和輿論引導,防止經濟過快下行與風險集中暴露相互疊加,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一旦出現重大金融風險苗頭,果斷決策,快速處置,堅決不讓局部風險發展成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演化爲全國性風險。堅持分類施策,優先處理可能威脅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突出問題,在大局穩定的前提下,做到“精準拆彈”。
二是嚴格依法合規,全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處置風險。金融風險處置涉及大量市場主體利益,涉及動用公共資源,必須嚴格依法依規,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法律的檢驗、曆史的檢驗。比如,接管包商銀行,是因爲包商銀行觸發了《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被接管的法定條件,再不接管将嚴重損害廣大客戶合法權益特别是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在接管過程中,從進入現場接管,到各項債權債務的處理,再到小額債權人的全額保障,大額債權人的債權轉讓收購協議的簽署,每個環節、遇到的每個問題,我們都堅持嚴格依法決策,快速處理。目前,包商銀行重組工作已平穩落地,新設立的蒙商銀行已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
三是依法加強産權保護,充分保護廣大人民利益。高風險金融機構和金融集團債權人既有國有也有民營,既有内資也有外資,處置相關風險時,我們堅持對各類産權一視同仁,不搞例外、不開口子,依法平等予以保護。同時,處置過程中,充分保護廣大人民群衆利益。比如,在接管包商銀行過程中,采用存款保險基金出資和中央銀行資金支持的方式,對包商銀行負債方的各類債權進行收購承接,依法最大限度保障500萬儲戶和3萬戶中小微企業的合法權益。
四是切實防範道德風險,嚴肅市場紀律。處置金融風險過程中,我們堅持推動壓實金融機構及股東的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出現重大金融風險後,問題機構的股東必須首先承擔損失,股東權益清零後依然存在缺口的,由相關大債權人依法分攤。針對金融市場一度存在的“金融牌照信仰”“規模信仰”等問題,對于嚴重資不抵債的機構,堅決依法實施市場退出,嚴肅市場紀律。同時,在處置重大金融風險過程中,我們及時移送風險處置過程中發現的各類違法違規線索,配合有關部門嚴厲查處金融違法犯罪行爲,讓壞人依法受到懲罰。
我國中小微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業,占全部企業的比重超過90%,做好金融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工作,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近年來,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決策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定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要求,創新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爲企業創業、吸納就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特别是在緩解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出台了不少精準發力、标本兼治的具體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第一,加強政策頂層設計,發揮“幾家擡”的政策合力。堅決落實2019年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幹意見》,通過綜合施策,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在融資方面得到平等待遇,有效緩解民營企業特别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6月以來,人民銀行牽頭相關部門先後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加強“幾家擡”的政策統籌設計,提出了覆蓋貨币信貸、金融監管、金融市場、财稅、政府擔保、信用體系等多個領域的政策措施和中長期的制度安排。聯合财政部等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力度,将個人貸款上限額度由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對額度10萬元以下的免除反擔保。
第二,加大貨币信貸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民營小微企業。構建“三檔兩優”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新框架,2018年以來先後多次降準或定向降準,要求金融機構将釋放資金用于發放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降低貸款利率水平。将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标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擴大政策覆蓋面。強化定向調控和精準滴灌,2018年以來累計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近2萬億元,分别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1個、0.25個百分點;在宏觀審慎評估(MPA)中增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專項考核指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第三,應對疫情沖擊,精心組織實施兩項直達工具,全力以赴穩企業保就業。新冠肺炎疫情給廣大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帶來嚴重沖擊,企業發展和穩定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穩企業保企業,就是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人民銀行積極行動,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出台了抗疫保供專項再貸款政策,2月1日(正月初八)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台了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30條措施。按照防疫保供、支持複工複産、保市場主體的需求,分階段、有梯度地提供3000億元、5000億元和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已經分别支持7600家重點保供企業、59萬家企業和130萬家企業。組織實施支持企業延期還款和擴大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币政策工具,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2020年6月至8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72.9萬戶、6176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銀行對46.4萬戶、3751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實施延期。2020年3月至8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放6279億元;其中,一至五級地方法人銀行發放7753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放2376億元。同時,綜合運用多種貨币政策工具,引導金融市場利率下行,推動金融系統向企業合理讓利,千方百計緩解企業融資貴。支持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
第四,多措并舉拓寬融資渠道,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關鍵在于通過政策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債券市場方面,2018年創新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爲民營企業發債提供信用支持。這一做法,有效阻斷弱化了民營企業違約風險上升導緻市場對民營企業融資風險偏好下降的“羊群效應”,修複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功能。同時,支持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和雙創專項金融債,拓寬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科技型和創業型企業的資金來源。在供應鏈融資方面,加大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支持,推出标準化票據融資機制,建設供應鏈票據平台,指導金融機構擴大商業彙票的承兌貼現,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提質、增效、降成本。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創新改進小微企業征信服務,推動各地加快建設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政府性擔保方面,支持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作用,推動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費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提供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和獎勵等。
第五,全力做好金融支持精準脫貧工作,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金融服務短闆。發揮好扶貧再貸款政策精準滴灌和激勵引導作用,實施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特别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2019年1月,推動出台《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爲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指導農業銀行完善三農金融事業部,确保縣域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引導郵儲銀行逐步提高縣域存貸比。如期完成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财産權抵押貸款試點。加大對生豬、糧食、春耕生産等涉農重點領域的資金支持。鼓勵涉農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債融資,推動商業銀行發行三農金融債券。
綜合來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融資呈“量增、面擴、價降”良好趨勢,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帶動了更多就業,金融支持精準脫貧也取得了明顯成效。2020年8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4萬億元,同比增長28.4%,連續6個月創有統計以來的記錄新高,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062萬戶。2020年8月份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14%,較2019年12月下降0.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6月末,全國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餘額7429億元,惠及人數達2006萬。
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第一年,我們将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銀行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繼續紮實做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各項工作,守護币值穩定和金融穩定,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