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金融,“十四五”規劃綱要這樣說→
2021-03-14 15:12:00
關于金融,“十四五”規劃綱要這樣說→ 來源 :新華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全文正式發布。規劃綱要提出
來源 :新華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全文正式發布。規劃綱要提出:
第5章第3節
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
推動國家科研平台、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鼓勵将符合條件的由财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企業使用。推進創新創業機構改革,建設專業化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隊伍。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産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内上市融資渠道,增強科創闆“硬科技”特色,提升創業闆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功能,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作用。
第8章第4節
實施制造業降本減負行動
強化要素保障和高效服務,鞏固拓展減稅降費成果,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提升制造業根植性和競争力。推動工業用地提容增效,推廣新型産業用地模式。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增加技改貸款,推動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向制造業傾斜。允許制造業企業全部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規範和降低港口航運、公路鐵路運輸等物流收費,全面清理規範涉企收費。建立制造業重大項目全周期服務機制和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制度,支持建設中小企業信息、技術、進出口和數字化轉型綜合性服務平台。
第10章第3節
深化服務領域改革開放
擴大服務業對内對外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條件,鼓勵社會力量擴大多元化多層次服務供給。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創新适應服務新業态新模式和産業融合發展需要的土地、财稅、金融、價格等政策。健全服務質量标準體系,強化标準貫徹執行和推廣。加快制定重點服務領域監管目錄、流程和标準,構建高效協同的服務業監管體系。完善服務領域人才職稱評定制度,鼓勵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深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擴大開放。
第12章第2節
促進資源要素順暢流動
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矯正資源要素失衡錯配,從源頭上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實施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産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有效提升勞動者技能,提高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資本提升和産業轉型升級良性循環。健全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機制,構建區域産業梯度轉移格局,促進城鄉區域良性互動。
第12章第4節
完善促進國内大循環的政策體系
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減稅降費政策,構建有利于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調節收入分配、減輕消費者負擔的稅收制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創新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規範發展消費信貸。推動産業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強化競争政策基礎性地位,支持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适應的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制度。
第13章第2節
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平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雙向投資高效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完善産業鏈供應鏈保障機制,推動産業競争力提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開放。全面優化外商投資服務,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發揮重大外資項目示範效應,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傳統制造轉型升級、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地區投資,支持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和參與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堅持企業主體,創新境外投資方式,優化境外投資結構和布局,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和收益水平。完善境外生産服務網絡和流通體系,加快金融、咨詢、會計、法律等生産性服務業國際化發展,推動中國産品、服務、技術、品牌、标準走出去。支持企業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引導企業加強合規管理,防範化解境外政治、經濟、安全等各類風險。推進多雙邊投資合作機制建設,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境外投資立法。
第18章第4節
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推進網絡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以聯合國爲主渠道、以聯合國憲章爲基本原則制定數字和網絡空間國際規則。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網絡基礎設施和資源治理機制。積極參與數據安全、數字貨币、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和數字技術标準制定。推動全球網絡安全保障合作機制建設,構建保護數據要素、處置網絡安全事件、打擊網絡犯罪的國際協調合作機制。向欠發達國家提供技術、設備、服務等數字援助,使各國共享數字時代紅利。積極推進網絡文化交流互鑒。
第19章第4節
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健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争、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進一步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破除招投标等領域各種壁壘。創新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政策工具,健全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對民營企業信用評級、發債一視同仁,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大稅費優惠和信貸支持力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規範化政企溝通渠道。健全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第20章第4節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标準體系,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和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複機制。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應用,推廣惠民便企信用産品與服務。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機制。培育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加強征信監管,推動信用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加強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
第21章第3節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健全具有高度适應性、競争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币供應調控機制。穩妥推進數字貨币研發。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更好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基準作用。
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完善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治理結構,規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增強金融普惠性。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強化服務國家戰略和規劃能力。
深化保險公司改革,提高商業保險保障能力。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強化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監管。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提高直接融資特别是股權融資比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深化新三闆改革。完善市場化債券發行機制,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品種,發行長期國債和基礎設施長期債券。
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和存款保險制度。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補齊監管制度短闆,在審慎監管前提下有序推進金融創新,健全風險全覆蓋監管框架,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強化監管科技運用和金融創新風險評估,探索建立創新産品糾偏和暫停機制。
第22章第1節
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爲戰略導向,以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爲主要手段,就業、産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緊密配合,目标優化、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增強國家發展規劃對公共預算、國土開發、資源配置等政策的宏觀引導、統籌協調功能,健全宏觀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重視預期管理和引導,合理把握經濟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等調控目标,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和精準調控。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提高逆周期調節能力,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内外均衡。加強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等建設,提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治理能力,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健全宏觀經濟政策評估評價制度和重大風險識别預警機制,暢通政策制定參與渠道,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第25章第2節
加強農業農村發展要素保障
健全農業農村投入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轉移支付、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農業農村力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完善農村用地保障機制,保障設施農業和鄉村産業發展合理用地需求。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資産抵押擔保融資範圍,發展農業保險。允許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并享受相關權益,建立科研人員入鄉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制度。
第26章第2節
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廣泛開展農産品産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在西部地區脫貧縣中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集中支持,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内生發展能力。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調整優化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方式,強化産業合作和勞務協作。
第28章第5節
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加快縣城補短闆強弱項,推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産業配套等設施提級擴能,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支持東部地區基礎較好的縣城建設,重點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城鎮化地區縣城建設,合理支持農産品主産區、重點生态功能區縣城建設。健全縣城建設投融資機制,更好發揮财政性資金作用,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穩步有序推動符合條件的縣和鎮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特大鎮設市。按照區位條件、資源禀賦和發展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促進特色小鎮規範健康發展。
第29章第4節
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職住平衡。
堅持因地制宜、多策并舉,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穩定地價、房價和預期。建立住房和土地聯動機制,加強房地産金融調控,發揮住房稅收調節作用,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有力有序擴大城市租賃住房供給,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加快住房租賃法規建設,加強租賃市場監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權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住房保障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價高的城市爲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着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爲保障性租賃住房。
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加大财稅、金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産權住房。
處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關系,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保障對象、準入門檻、退出管理等政策。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健全繳存、使用、管理和運行機制。
第38章第2節
嚴密防控環境風險
建立健全重點風險源評估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全面整治固體廢物非法堆存,提升危險廢棄物監管和風險防範能力。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監控預警。健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制,完成重點地區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搬遷改造。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推進放射性污染防治。建立生态環境突發事件後評估機制和公衆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在高風險領域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第39章第4節
構建綠色發展政策體系
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實施有利于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健全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創新完善自然資源、污水垃圾處理、用水用能等領域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節能監察、重點用能單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能效、水效“領跑者”制度。強化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深化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
第40章第1節
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
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準入後國民待遇,促進内外資企業公平競争。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技術貿易促進體系。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深化境内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穩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爲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完善出入境、海關、外彙、稅收等環節管理服務。
第40章第2節
提升對外開放平台功能
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台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積極複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貨物貿易“零關稅”、服務貿易“既準入又準營”爲方向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全面推行“極簡審批”投資制度,開展跨境證券投融資改革試點和數據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試點,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出入境、運輸等政策,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初步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創新提升國家級新區和開發區,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完善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功能,支持甯夏、貴州、江西建設内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第40章第4節
健全開放安全保障體系
構築與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健全産業損害預警體系,豐富貿易調整援助、貿易救濟等政策工具,妥善應對經貿摩擦。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和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建立重要資源和産品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國際供應鏈保障合作。加強國際收支監測,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外彙儲備基本穩定。加強對外資産負債監測,建立健全全口徑外債監管體系。完善境外投資分類分級監管體系。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範體系。優化提升駐外外交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完善領事保護工作體制機制,維護海外中國公民、機構安全和正當權益。
第41章第3節
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
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投資合作優化升級,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深化國際産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構築互利共赢的産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堅持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創新融資合作框架,發揮共建“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絲路基金等作用。建立健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多邊和各國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投融資。完善“一帶一路”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法律服務保障,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第42章第1節
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
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堅決維護發展中成員地位。推動二十國集團等發揮國際經濟合作功能,建設性參與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機制經濟治理合作,提出更多中國倡議、中國方案。推動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更好發揮作用,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搭建國際合作平台,共同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推動新興領域經濟治理規則制定。
第44章第3節
健全全民醫保制度
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完善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實行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醫保目錄動态調整機制。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爲主的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将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紮實推進醫保标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經辦服務水平。健全醫保基金監管機制。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第48章第1節
拓展居民收入增長渠道
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标準和工資指導線形成機制,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産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普遍實行全員績效管理。改革完善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規範勞務派遣用工行爲,保障勞動者同工同酬。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财産性收入,提高農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創新更多适應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産品。完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力度。
第49章第1節
改革完善社會保險制度
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放寬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條件,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完善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制度,優化做強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标準。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向職業勞動者廣覆蓋,實現省級統籌。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
第53章第3節
實施金融安全戰略
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對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保持宏觀杠杆率以穩爲主、穩中有降。
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強化不良資産認定和處置,防範化解影子銀行風險,有序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完善債務風險識别、評估預警和有效防控機制,健全債券市場違約處置機制,推動債券市場統一執法,穩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債務,嚴懲逃廢債行爲。
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加強監管合作,提高開放條件下風險防控和應對能力。加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建設,推進金融業信息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維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
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立企業全員安全生産責任制度,壓實企業安全生産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産監測預警和監管監察執法,深入推進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交通、消防、民爆、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安全整治,實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級挂牌督辦和整改效果評價。推進企業安全生産标準化建設,加強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安全管理。加強礦山深部開采與重大災害防治等領域先進技術裝備創新應用,推進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在重點領域推進安全生産責任保險全覆蓋。
第54章第4節
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爲主,健全中央與地方分級響應機制,強化跨區域、跨流域災害事故應急協同聯動。開展災害事故風險隐患排查治理,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洪澇幹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防禦工程标準。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增強全災種救援能力。加強和完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與能力。科學調整應急物資儲備品類、規模和結構,提高快速調配和緊急運輸能力。構建應急指揮信息和綜合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加強極端條件應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建設。發展巨災保險。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