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 深圳顺利完成首例创新应用测试
2022-01-23 08:00:00
·
金融时报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深圳获批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先后已有两批共8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以下简称创新监管工具)进行创新测试,涉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深圳获批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来,先后已有两批共8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以下简称创新监管工具)进行创新测试,涉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百行征信和华为等头部机构,涵盖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可信执行环境等新兴技术,覆盖支付、信贷融资、征信、供应链金融和跨境人民币收款等金融应用场景。其中,2021年9月,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在组织测试机构完成自测自评和专家论证等测试评价工作后,经综合评估,正式对外发布深圳首个成功完成测试运行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深圳创新监管工具完成全流程闭环测试。这进一步印证了通过创新监管工具能够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创新与安全的平衡,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创新道路上行稳致远。记者了解到,纳入深圳创新监管工具的多个创新应用通过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产品供给、优化信贷融资服务和增强信用服务支撑作用,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百姓民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基于智慧风控的面向产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项目就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图深度学习技术,构建金融与商业双维度风控模型,打造智能风控平台,与尽职调查、贷后管理等线下风控环节相结合,应用于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融资场景,有效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控能力和服务效率,助力信贷业务快审快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借助创新监管工具,有助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为百姓提供更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产品,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完善全面的服务。“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非接触式服务也成为金融机构的转型方向。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正好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下申请验证流程耗时长、手续繁琐、来回跑路和多方开具纸质证明材料等痛点。”曾刚表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启动于2019年。当时, 为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探索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划定刚性底线、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努力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并于2019年12月在北京启动试点。2020年4月,人民银行官网发布通知,表示为深入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支持在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6市(区)扩大试点。本次扩大试点将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申请创新测试,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金融“惠民利企”,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点难点,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在深圳开展试点,可在依托深圳金融及科技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深圳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作用,探索出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鼓励合理创新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规范和引导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深圳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科技创新之都,近年来金融科技生态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出来。”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如是评价。在他看来,通过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能够促进建成发展和安全、创新与规范并重的金融科技监管新模式,对更好地防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当然,创新的前提是安全。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实施金融科技监管工具,一方面为金融创新划定了安全区,有利于激发区域金融创新的潜力,进而提升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降低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性,进而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金融创新监管,能够监控潜在的区域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动辖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作用,深化金融科技行业应用指导和监管,提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质效,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