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如何以RCEP为契机加速高层次国际化
正如笔者日前在《RCEP给中国银行业高水平国际化带来哪些机遇?》一文分析和归纳的那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正式生效后会带来五方面的变化趋势,包括:(1) 跨境货物贸易持续增长;(2)跨境投资增加;(3)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持续增加;(4)RCEP区域内的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5)RCEP区域内的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在此,我们不妨就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如何以RCEP为契机,采取以下四方面的策略举措加速自身高层次国际化作如下探讨。
首先,业务定位和目标客户的选择与确定。作为金融服务中介,无论是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均须以客户为中心。为此,目标客户的选择与确定便成了具体业务定位的起点与重点。无论是基于欧美领先银行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还是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均应把涉及RCEP的国际业务的明确确位为批发业务而非零售业务。基于这样的业务定位,公司客户和机构客户自然而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客户。就公司客户而言,目标客户可选择与确定为涉及RCEP跨境业务按主要行业分类的公司实体,特别是中资跨国公司和外国跨国公司。就机构客户而言,可以把目标客户明确为以下四大类别。其一,政府和公共部门,包括:超主权机构、多边开发银行、国际非政府组织 、主权、政府和政府机构、区域和地方政府、其他公共法人;其二,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三,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产险、寿险和再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经纪交易商、财务公司、专业财务公司】;其四,投资经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包括:投资信托基金、退休基金、特别投资载体、基金经理、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和专业机构投资者)。
其次,构建与RCEP客户实际需要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能力。在明确了上述业务定位和目标客户后,有关银行接下来就要加紧打造,并持续提升与上述目标客户实际需要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能力,以便能最大限度内满足有关客户的实际需要,从而达到“帮客户帮银行的”目的。如下图所载信息显示,以某一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国际领先银行为例,该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横跨的幅度和覆盖范围与层次可展示如下图。
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产品与服务能力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可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逐步提升与补强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其一,打造投商银行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这主要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服务能力(传统的存放汇兑业务、清算和结算服务、贸易融资等)和新兴的商业银行服务能力;金融市场配套服务能力(财资服务、投资者服务和机构信托服务);投资银行服务能力:债务资本市场(银团贷款、债券包销分销和交易、票据、资产证券化)、股票资本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及衍生产品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大宗商品、收购合并(顾问);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管理、另类投资);保险;信托;租赁等。其二,在强化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时,把风险管理作为为客户服务等核心内容的能力。从行业的特殊性看,银行置身于风险管理行业中,其价值创造须透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实现。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既体现在与客户互动的业务上(如:授信业务和中间业务),也体现在自身日常营运管理上(如: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等)。其三,打造和提升市场制造和流动性提供的能力。长期以来,不少商业银行一直以市场利用者身份,通过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自营和代客的交易业务。在RCEP生效后,有关商业银行能否作为市场制造者,并以自身客户基础、渠道和同业合作关系,建立和维持庞大的“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OTC)自然而然成为有关商业银行能否打造和维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为确保以有关商业银行为中枢和核心的“场外交易市场”的活力和交易畅顺,有关商业银行必须同时作为“流动性提供者”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动提供相应的流动性。再以另一活跃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国际银行为例,该行为机构客户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1)顾问意见和筹资服务——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策略顾问意见和筹资服务;(2)财资服务——资本市场服务方案、保管和证券服务、信用和全球产品;(3)投资管理和顾问——提供覆盖所有资产类别的策略和顾问意见;(4) 资本市场——为金融机构从股票和债务市场筹资提供顾问服务并协助他们达成目标;(5)退休投资和服务——利用整个银行集团的全部资源和最具创意和慎密的思维,提供综合和系列性的创新退休产品和服务;(6)风险管理——为债务工具发行者和投资者制定解决管理风险的方案;(7)证券贷放(Securities Lending)——提供客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特定的风险与回报的要求;(8)大宗经纪服务——提供整合的融资、清算、结算及用以执行交易的平台,帮助客户高效率地营运业务。
第三,及早开发和控制金融战略资源,让别人未来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全球金融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有代表性地例子,当年美国的银行分别开发和打造维萨信用卡(Visa Card)和万事达信用卡(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平台时,是站在一个控制全球战略的高度进行的,这两个平台的开发者并没有把平台使用范围局限于开发者机构本身,而是把平台定位为全球共享平台,并希望在取得“先入为主”先机后,让全球的其他市场参与者和利用者日后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事实上,包括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内大全球众多商业银行日后所发行的信用卡大多选择了同时利用这两大现成信用卡平台,它们所发行的信用卡的持卡人每次签卡通常也可以为这两大信用卡平台之一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再以入选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两家美国“城商行”——纽约梅隆银行和道富银行为例,若从资产规模而言,它们的规模与我国头部城商行相仿,但由于它们较早开发控制了金融市场配套服务(资产清算、交收、托管、估值、金融资产押品管理和证券借贷等)的基础设施,使它们可以凭这些基础设施和具专业素质的专业人员为全球金融市场和机构客户提供服务。其中,这两家银行2020年底托管资产等余额分别达到41.1万亿美元和接近38.8万亿美元。实际上,如下表所载数据显示,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纽约梅隆银行和道富银行等四家美国银行利用自身开发与构建的战略资源——金融资产托管和清算结算系统和基础设施,所开展的资产账户为基的业务规模均相当大。它们托管的资产总量,远大于自身的总资产和所吸收的存款。基于与其客户维持的资产托管账户关系,它们通过提供上述基本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所获取的业务收益也相当可观。而且,这种收益的产生是重复出现的(recurring)。
不难理解,RCEP生效后,随着跨境投资增加、RCEP区域内的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和RCEP区域内的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类似的服务需求会因此而持续增加。如何早着先机,及早开发和控制有关服务所需的金融战略资源自然而然成为其中一大关键因素。以我国在RCEP区域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例,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除争取作为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官方人民币清算行外,一方面要致力开发自身全球人民币清算结算系统;另一方面,要围绕人民币作为国际信贷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等功能,开发和打造供全球市场参与者利用的资产交易、风险管理、资产托管、估值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并使之成为具长效意义的战略资源。当然,有关金融战略资源并不限于上述已知的,有关银行须以战略眼光去挖掘和开发未知的金融战略资源,如此,才可以让别人未来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推进以逆向国际业务为主的国际化策略。从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的情况看,基本是以顺向国际业务为主,即业务发起在本土市场,业务处理在海外市场。近年,随着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不遗余力地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后,过往高度依赖海外代理行处理的顺向国际业务所造成“肥水外流”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目前,不少中资银行的顺向国际业务已基本由自身海外分支机构或其他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处理,这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多年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不过,无论是过往主要委托海外代理行处理有关业务,还是现在主要委托自身海外分支机构或其他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处理有关业务,其共同点均是“国际业务的主场在海外市场而非本土市场”。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在过去几年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性成就,但主要仍仅仅体现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上,这与美元的全面国际化后,让美国的银行双向国际业务在以下方面所得到的商机形成巨大反差:(1)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货币:美国银行的商机具体体现在国际清算结算、业务处理(Transactional Banking)、账户和资金管理、外汇交易等领域;(2)美元作为国际投资和信贷货币:美国银行的商机具体体现在各种形式的融资、跨境贷款、债务资本市场、贸易融资、进出口信贷等领域;(3)美元作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美国银行的商机具体体现在投资管理、交易代理、资产管理、证券托管、机构信托等领域;(4)美元作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美国银行的商机具体体现在石油、黄金、 大宗商品交易、 商品期货交易、风险对冲及其相关衍生业务。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以RCEP生效为契机,在继续拓展传统性顺向国际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在海外市场发起,在本土市场处理”的逆向国际业务,将会是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具体而言,要实现国际业务从传统的“顺向”向理想的“逆向”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须作出以下五方面的改变:
改变一,改变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目的。中资银行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无论是以“内生性(organic growth)” 性形式(即从成立代办处到升格为分行或子行)还是以“外延性”的收购合并形式进行,其主要目的不应是要在当地把当地业务“做大”,也不是要“落地生根”,而是如何策略性配合总行及国内分支机构的整体策略。因为,即使真的可以在当地“做大了”或“落地了”其意义均远不如策略性配合母行的发展。基于这样的主要目的,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点时,可以抛弃传统思维方式,把海外分支机构能否为本土市场和其他海外分支机构带来业务机会和协同效应作为关键考虑因素。
改变二,改变在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构成及报告线路,增强在地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基于上述“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目的”的改变,中资银行在海外扩张时,不一定要重走“从成立代办处到升格为分行或子行”老套路,而是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直接从总行派遣专业团队,到海外目标市场所在地,开展“逆向”国际业务。由于这种逆向业务,发起在海外,但处理在本土,最终的“记账业务单位(booking office)”是在本土,这样的做法,不但方便快捷,而且也不违反当地的监管要求,更不影响有关银行继续沿用传统“从成立代办处到升格为分行或子行”方法,继续构建全球网络。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快速在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拓展包括:合资格境外投资者资产托管业务、为境外政府机构和超主权机构提供“货币互换”和“外汇储备管理”相关管理服务、人民币海外授信和在本土债务资本市场的人民币发债等业务。在这一思路之下,总行派遣的专业团队主要人员构成包括:(1)隶属于总行机构业务部的,以包括政府和超主权机构在内的机构客户为营销对象的“机构业务营销人员”;(2)隶属于总行金融市场部门的债务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和银团贷款)营销人员;(3)隶属于总行负责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的营销团队人员;(4)在海外中心成立在地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的“客户服务”人员。
改变三,改变在海外的核心业务构成。从目前中资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的核心构成情况看,主要仍是“信贷”业务、国际清算结算和国际贸易融资等传统顺向国际业务,在作出上述思路改变后,未来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核心业务应以依托本土金融市场相关的业务包括:人民币发债(熊猫债)、人民币资产投资和交易、人民币资产托管、人民币证券贷放(RMB denominated Securities-lending)、与人民币相关的外汇买卖等。
改变四,改变在海外的核心客户构成。在开展逆向国际业务中,中资银行的核心客户应以机构客户和与中国经济活动往来密切的公司客户。对于在地零售客户和与中国没有经济活动往来的公司客户则应坚决“拒之门外”。
改变五,以商业方式代理国家政策性业务和我国主导的超主权金融机构业务,借助国家力量拓展全球业务。在过去多年,我国的对外援助、进出口信贷、贷款换石油等国家政策性业务基本上是由国家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直接承做的。未来,中国商业银行应主动作为,以商业方式代理国家政策性业务和我国主导的超主权金融机构业务,包括已投入营运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的业务。
总而言之,RCEP的生效,既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带来大好机遇,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自身国际化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带出关键契机。毋庸置疑,在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向纵深推进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与扩大,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高水平国际化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以RCEP为契机,让自身国际化再上一个新台阶,反过来将会助推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推进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这样的相辅相成的大格局未来可期。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