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2022年經濟十大預測
2021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世界政經格局巨變,從全球經濟到國際關係無不走入了未知的無人深空。IMI學術委員、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認為,中國國內最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2022年將會否極泰來,是一個資產大年。
以下為文章全文:
近年來,共同富裕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然而,由於參與討論的人們或出發點不同,或強調重點有別,或秉持立場相異,對於這一關乎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特徵且政策性極強的重大問題,各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分歧。
1
“分化”是2022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主題
一是經濟的分化,各梯隊差距持續擴大。由於各國抗疫能力的區別,導致不同國家經濟運行在不同的軌道上。經濟恢復的分化又進一步導致了貨幣政策的分化,中國已經開始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而美聯儲準備在2022年加息進行貨幣緊縮,也有土耳其這樣的國家逆市場規律而行,通過降息抗通脹。而更多的國家則是無力抵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運行狀況將進一步拉開差距。
二是陣營的分化,針對性封鎖是新常態。生產全球化的優勢在疫情封鎖期間變成了地區性的生產短板,而全產業鏈的製造優勢讓中國成為疫情期間的物資出口大國。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5.59 -1.58%,診股)技製造的封鎖,我們要從過去的“科技追趕”到“科技創新”,這是必然要經歷的一段痛苦時間,對於很多高端製造企業來說,未來可能要長期面臨一針一線自己造的局面。
2
新冠疫情成為世界歷史分水嶺
毒株持續變異,疫情衝擊成常態。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和奧密克戎作為在VOC(值得關切的變異株)列表裡的五個毒株,每一次發現都會引起經濟和市場的波動,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新冠毒株的變異速度可以達到一週一次,好在不是每次變異都會產生VOC級別的毒株,但無論如何,疫情已經是我們身邊常伴不去的灰犀牛了。疫苗不平等還在繼續,特效藥短期內不是最終解決方案。全球疫苗接種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新冠毒株不斷變異下,各國疫苗接種程度之間的不平等現實無可奈何,但會長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們一直期盼特效藥可以成為解決全球疫情的關鍵。但從經濟角度上來說,新冠特效藥並不是後疫情時代的萬能藥。從製藥到分配再到吃藥,生產的限制、運輸的時間差和分配的優先順序都是我們在疫苗推廣過程中看到的現實困境。
3
將長期面臨新“三重危機”
在全球“分化”、疫情“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割裂帶來的不確定性、疫情頻發帶來的“防控考驗”、新貨幣金融環境帶來的財富分化成為了掣肘經濟前行的新“三重危機”。
4
經濟增速從“前高後低”到“前低後高”
基於2021年“前高後低”的基數效應,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大概率將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而2021年末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都開始出現發力跡象,同時針對2020年以來部分矯枉過正的舉措開始糾正,通過放活經濟來搞活經濟,避免過度監管帶來的“竭澤而漁”。如今來看政策底已經基本出現,經濟底有望在2022年中旬出現。
5
金融下行週期將正式宣告結束,出清已到尾聲
金融週期從2017年開始強監管,對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等進行了有組織有規劃的成建制的去杠杆、擠泡沫過程。經此一役,金融行業從“虛假繁榮”開始回歸理性。2021年是出清的尾聲,但是在房地產兩端三紅線的政策下,出清的尾聲來的比預期還要聲勢浩蕩一些。現在以2021年三、四季度政策調整為標誌,2017年以來這一輪擠泡沫的出清過程基本結束,我們可能站在了長期寬鬆的起點。2021年的金融資料整體經歷下跌到磨底的過程,2022年一季度也有可能繼續探底。但在寬鬆的政策下,企業後續將迎來經營環境的改善,金融資料將最晚在二季度觸底回彈,信貸結構也會進一步優化。
6
中週期和短週期政策底已現,寬鬆將至
從財政政策角度看,2022年迎來寬財政,專項債有望年初發力。2021年專項債節奏明顯後置,雖然三、四季度節奏加快,但仍有結餘。中央財經工作會議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財政向基建發力,托底經濟,專項債節奏前移,力度加大。需要注意的是財政寬鬆空間仍受到地方政府債務制約,嚴控地方政府債務擴張和表外融資。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抓住貨幣寬鬆時間,打通寬貨幣到寬信用通道,降准與降息可期。這次寬鬆並非是大水漫灌,仍是結構性調整,主要針對中小企業、戰略性科技企業和綠色創新,向相關領域再貸款、再貼現和結構性降准降息。2021年央行新設碳減排支援工具,助力達成“雙碳”目標。貨幣政策仍需加大寬鬆力度,觸達更多人群,為中小企業紓困。
從地產政策角度看,政策底部已到,開始發揮效應。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財經工作會議都提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2021年下半年調控政策力度過大,出現集體快速下行,多地房地產政策已出現鬆動,政策底部已經確認。2022年地產調控會因城施策,大力加強保障房建設,各地救市政策會不斷出臺。但目前更多是政策調控,“房住不炒”主題不會改變,地產去金融化仍會持續,將其帶回建築業屬性。
7
“PPI-CPI”剪刀差已見頂,中小企業迎曙光
一方面,供需矛盾暫緩,PPI大概率將逐步回落。2022年大宗商品供需矛盾會有所緩解,但受制於能耗雙控與“雙碳”目標,價格仍會保持高位運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受到2021年高基數影響,2022年下半年PPI可能呈現快速下行。
另一方面,2022豬週期或將回歸。豬價近期臨近雙節,呈現傳統季節性上漲,春節過後會進入下行趨勢。但本輪下跌豬週期已經逐步接近尾聲,能繁母豬數量減少已接近底部,生豬存量目前還在高位,預計在2022年二季度豬價重回上漲週期。
8
房地產已熬過“最冷的冬天”
房地產行業在2021年經歷一輪過山車,上半年銷售火爆,下半年地產強監管,逐步降溫。近期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到房地產政策,保障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但目前看,扭轉預期後續還需要一系列的組合拳,貨幣與財政雙發力,從“緊平衡”轉向“寬信用”。2022年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對剛需和改善型住房家庭是利好。市場消化政策需要一定時間,金融底部仍在構築階段,市場底和行業底預計要到2022年2季度出現。需要提醒的是,“房住不炒”主題不會變,政策不是大水漫灌,房地產行業需要以時間換空間,泡沫不能主動刺破,要做長期結構性調整的打算。
9
2022將是資產大年
我們對2022年A股市場相對樂觀,可以說是一個資產大年,是“喝酒吃藥做飯修路架橋蓋房子造汽車”之年,應抓住三條投資主線。
一是“穩增長”。我們判斷2022年也將會是基建大年,2021專項債發行速度緩慢,四季度才開始出現明顯的衝量,但專項債發行到形成基建投資存在一定的時滯,同時投資可能受到優質項目稀缺而制約,從資料上看專項債並沒在投資端落地。如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再提財政重要性,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2022年財政對於基建的托底效應仍值得期待,尤其是新基建企業生存環境將會大為改善。
二是“必選消費”。2022年經濟政策發力基本成為定局,同時目前來看經濟底還沒有到,從政策底到經濟底還需一定時間。在貨幣相對寬鬆、經濟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需求剛性較強的、基本面堅挺的板塊最先受益。三是“次龍頭”。中、短期內科技成長型賽道,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行業與賽道已經積累了不小的漲幅,賽道已經相對擁擠,這些賽道的“次龍頭”配置份額提升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賽道投資機會縮窄。頭部企業大衛斯按兩下已經達成,業績與股價均漲,估值沒有被消化,應警惕短期內殺估值風險。但在相對寬鬆友好的政策環境下,部分沒有被挖掘的細分賽道與熱門賽道的“次龍頭”也值得關注。
10
能源轉型大勢所趨,產業估值邏輯將會出現根本性變化
能源轉型的過程對我們來說不僅是挑戰,也是全方位的機遇。
一是宏觀層面國際地位的機遇。碳交易系統是促進減排全球化、國際化的最重要抓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應由世界各國協同努力,在完善《巴黎協定》的同時,推動構建全球碳市場運行機制,將人類視為一個整體共同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任務。全國性碳市場如今僅是走出了第一步,未來與國際市場連結,實現全球碳排放價值公允將會是大趨勢。
二是中觀層面部分產業與賽道的機遇。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在短期來看雖然部分中下游企業市值增長過快透支了部分估值,但在長期視角下新能源汽車等賽道一定將會是市場的主流方向,具有10年以上的成長性。也正是在能源與技術革命的帶動下,汽車行業估值邏輯已經生變,從“週期”變為“大消費”“大科技”邏輯。一方面傳統車企“製造”估值邏輯變為了“消費”邏輯,估值中樞和汽車銷量呈現正相關關係,高市份額帶來高利潤增長預期;另一方面部分汽車新貴和造車新勢力公司估值呈現“科技”邏輯,技術壁壘高與環保屬性強的汽車企業可以得到更高的估值,因此應充分關注其本質邏輯的轉變。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