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佈!2021年首都金融大事記
2021年,北京市加快推動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取得重大成果,金融業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重點領域金融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金融創新步伐加快,金融支援科創、民營、小微企業力度加大。首都金融產業、營商環境、金融服務、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發展水準顯著提升。
日前,新華社中國經濟資訊社首次發佈“2021年首都金融大事記”,描繪首都金融“十四五”高品質發展的精彩開篇。
1、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運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北京證券交易所於2021年9月3日註冊成立,並於2021年11月15日舉行揭牌暨開市儀式。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於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北京而言,這是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2、北京金融法院在京成立,對金融領域司法服務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強
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北京金融法院專門管轄北京市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其審級與北京市其他中級人民法院相同。北京金融法院是繼2018年設立上海金融法院後,我國第二家金融法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強調“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點高標準設立金融法院”。設立北京金融法院,是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對於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服務金融工作三項重大任務、完善金融審判體系、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司法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3、召開全市金融工作座談會,推動首都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2021年12月24日,北京市與“一行兩會一局”、80多家中外金融機構座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領導講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集團、中國光大集團、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北京證券交易所、中國銀河證券公司、安聯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負責人發言,介紹在京發展情況,對推動北京市金融業改革發展提出意見建議。首都金融將立足資源稟賦,堅持首善標準,把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首都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4、首都金融“兩區”建設跑出北京加速度,形成“六個一批”開放創新成果
2021年,“兩區”建設金融領域102項任務落地94項,完成92%,出臺配套政策52項,形成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智慧財產權保險試點等3個全國複製推廣的創新實踐案例,多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金融業雙向開放水準不斷提高,形成“六個一批”為代表的開放創新成果,即一批標誌性重磅級機構加速落地,一批創新性金融市場平臺優化佈局,一批首創性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率先推出,一批引領性擴大開放資質實現突破,一批高品質金融科技試點項目落地,一批示範性營商環境政策實施,既推動了首都金融創新開放發展,也為全國金融業開放改革貢獻了“北京經驗”。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率先落地北京,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提升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水準,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對促進地區貿易投資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支持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5、高標準定位前瞻性謀劃,北京金融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完成
2021年,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精心組織、高標準編制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聚焦首都金融核心戰略定位,全面提升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級;聚焦結構優化,完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數位金融體系,全面提升金融發展生態;聚焦回歸本源,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保障能力;聚焦國際化提升,推進金融領域“兩區”建設,打造金融業雙向開放新高地;聚焦安全穩定,構建金融安全首善之都;聚焦環境優化,打造國際一流金融營商環境標杆,提升首都金融軟實力。規劃的編制綜合考慮首都金融發展基礎、國家金融改革大勢、中國金融國際地位提升等,以戰略眼光審視新形勢,科學分析新機遇與新挑戰,為未來五年首都金融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6、首都金融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系列慶祝活動,意氣風發踏上第二個百年新征程
為熱烈慶祝建黨100周年,首都金融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黨建與業務有機融合,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斷迸發,戰鬥力凝聚力不斷增強。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慶祝活動,拍攝“我向黨說句心裡話”微黨課和迎建黨百年、展金融風采短片,走進香山“雙清別墅”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2021年6月29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舉辦“同心築夢跟黨走”詩歌朗誦會,全體黨員幹部以飽含深情的詩句向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獻禮,充分展示了新時代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員幹部堅持党建引領,在推進金融產業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來的銳意進取的工作作風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7、金融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速,多家標誌性重磅級中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北京
2021年,首都金融業持續集聚優質金融機構資源,落地中外資金融機構49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17家,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級再提升。包括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首家外商獨資持牌支付公司,北京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第三支柱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等。三大保險另類投資資產管理公司齊聚北京,9家央企已陸續在京新設產業資本投資公司,北京已成為中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展業的首選之地。
8、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局,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助推中外貿易雙向互動
2021年9月3日-7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展在北京首鋼園舉辦。金融服務專題展展覽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分為總部金融、國際金融、“兩區”金融、數字金融示範區、科創金融、綠色金融、財富管理、綜合金融服務等八大展區。金融專題展共邀請到153家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參加線上線下展覽展示,其中線下參展企業中有世界500強金融機構42家。金融服務專題展集中展示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多項成果,釋放了中國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深化國際經貿合作的積極信號。
2021年9月4日,以“綠色北京開放金融”為主題的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京舉辦,更好地向全球傳遞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同時為我國探索新發展階段的金融開放拓展思路、貢獻力量。
9、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成功舉辦,期間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發佈《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以“經濟韌性與金融作為”為主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髮表書面致辭,國際清算銀行總裁卡斯滕斯視頻致辭,北京市市委書記蔡奇致辭並宣佈開幕,“一行兩會一局”主要領導和新華社主管領導發表主旨演講,全球400餘位重量級嘉賓圍繞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熱點議題開展了廣泛討論,釋放中國經濟韌性強勁的積極信號,交流金融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全球金融深度交流合作。
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開創性舉辦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繼續作為2021金融街論壇重要專場活動於10月21日召開。北京市市長、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監管機構負責人、境內外半數以上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董事長、行長或亞太區負責人等線上線下參會。會議發佈了《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得到與會國內外金融機構高度認同。這是我國首次主導提出的支持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倡議,為未來金融機構促進氣候友好、推進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遵循和自律參考,也是北京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雙碳”目標,立足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促進我國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積極探索。發佈《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評為“2021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之一。
10、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示範引領,加快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2021年,北京金融科技發展成果豐碩、亮點紛呈。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累計發佈3批22個專案,3個專案完成全流程測試率先“出箱”;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在京率先開展,首批16個專案公示入箱。圍繞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試點全面推進,截至2021年底,全市開立數位人民幣個人錢包超1200萬個,對公錢包超130萬個,覆蓋食、住、行、遊、購、娛、醫等冬奧全場景40余萬個,交易金額96億元。聚焦強化金融科技基礎力量,金融閘道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國家金融科技檢測認證中心、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和國家數位金融技術檢測中心在京成立。建立“京彩工程”金融科技應用場景發佈對接機制,通過路演交流、揭榜掛帥、培訓輔導、精准對接等多種方式,推動科技企業與持牌金融機構及所屬科技公司、研究機構、投資機構等進行對接。金融科技生態格局全方位發展,《2021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報告(Global Fintech Hub Report2021)》顯示,北京連續三年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為構建首都現代化數字金融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起到了良好助力。
11、綠色金融發展全國領先,全球綠色金融與可持續金融中心建設加速推進
2021年,北京綠色金融發展全面深化。全年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含央企)全市場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2126.8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倍,發行量居全國首位,發行“碳中和債”規模達1406.05億元。北京地區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7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93倍。截至2021年底,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品累計成交9328.1萬噸,成交額30.03億元,試點碳配額成交均價穩居全國第一。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全面提速,加緊建設綠色項目庫和氣候投融資平臺,承建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碳金融機構籌建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機構全力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9月9日,工商銀行籌備的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北京北創綠色低碳科技基金、北京永定延懷綠色產業基金在京落地。北京自貿區內首家綠色專營支行——中國銀行北京通州運河商務區綠色支行、全市首家綠色金融專營支行——北京銀行通州綠色支行獲批設立。支持成功舉辦首屆“金融支持綠色科技年會”、2021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
12、城市副中心金融發展持續提速,高品質發展再添新動能
2021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城市副中心要提升金融商務服務功能。2021年,得益於城市副中心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唯一的先導區和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帶來的政策紅利,一批全國、全市首創項目及金融創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集中亮相。城市副中心內註冊的各類持牌及經監管部門認可的金融企業已超300家,有超過一半的銀行機構新設或升格為法人銀行或一二級分行,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綠色金融國際中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穩步推進,支撐金融業高品質發展的政務環境、商務環境、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副中心金融業展現出開放發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
13、北京推出“四位一體”金融超市,金融信貸營商環境全國最優
2021年,北京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創新金融服務,持續破解小微企業發展難題。北京市貸款服務中心功能全面升級,整合首貸、續貸、確權融資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功能,構建“四位一體”小微金融服務新格局。啟動小微金融服務顧問制度,建立小微企業名單庫,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醫生”診療服務,實現“一次走訪、定期服務、長期跟蹤”。實施國際證券期貨類執業資格認可機制,境外證券期貨專業人才在京從業可施行特別程式,豁免法律以外的其他考試,提升境外金融人才在京從業便利度。金融領域“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在京落地,政務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在國家營商環境評估中,北京金融信貸營商環境全國領先,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改善,普惠金融發展成效顯現。
14、“暢融工程”品牌活動持續深化,高效精准助力銀企對接
2021年,北京暢融工程通過線下對接、線上直播、線下線上結合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專業化、精准化服務優勢,事前發掘、搭台服務、高效對接、事後跟蹤,持續開展融資對接活動。自2019年啟動以來,共舉辦190場融資對接活動,累計服務金融機構3600餘家次,對接企業7900餘家次,參加人數近24000餘人次。其中,2021年舉辦74場活動,包括1場年度活動、4場季度活動、12場月度活動、57場周活動。活動覆蓋科技創新、5G產業、綠色金融、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軍工、生物技術、醫藥產業、機器人、裝備製造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文化、家政等重點領域,通過分層次、差異化、專業性的融資對接活動,切實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水準。
15、直接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2021年,北京市多措並舉推動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融資,直接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儲備上市後備企業清單,為重點擬上市企業配備服務管家,分梯隊、分行業推進企業上市迴圈發展。形成常態化輔導培訓機制,打造“鑽石工程”培育品牌,全年共組織開展北交所、科創板、港交所、創新型中小企業等各類上市培訓活動50餘場。不斷夯實“戰時+常態化”上市工作機制,協調解決企業上市問題,為重點行業企業上市保駕護航。全年新增境內上市企業47家(含北交所11家),同比增加12%,境外上市企業32家(含二次上市)。截至2021年底,北京境內上市企業共424家,境外上市321家(含重複上市),首發融資1836.64億元。
16、《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發佈施行,地方金融監管邁入法治化軌道
2021年4月16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作為北京市第一部金融類地方性法規,條例系統總結了近年來首都金融創新發展、加強金融監管、防範處置金融風險的豐富實踐經驗和理論認知,是新形勢下北京金融工作的重要成果。條例規範地方金融組織及其經營行為,明確地方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處置工作機制,規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監管方式,並對地方金融風險防範處置作了制度安排。條例的發佈是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提高北京地方金融監管法治化水準,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條例的施行將持續營造與大國首都相匹配的現代金融法治環境,以更高的法治化監管水準,更優的金融營商環境,維護首都金融安全穩定,服務保障國家金融戰略實施,助力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促進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
17、京津冀聯合打造全國首個基於互聯網的涉企信用資訊征信鏈平臺
為加快落實“京津冀一體化”及“兩區”建設任務,推動數字標杆城市建設,構建適應數位時代高品質發展的現代征信體系,培育發展資料要素市場,2021年7月8日,人行營業管理部會同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市經濟和資訊化局,聯合天津、河北兩地,在石家莊共同啟動“京津冀征信鏈”建設工作。“京津冀征信鏈”建設將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以“長安鏈”作為底層技術平臺,通過“資料可用不可見”的方式,安全高效實現跨機構、跨行業、跨地域資訊互聯互通以及多方資料融合應用,打造全國首個基於互聯網的涉企信用資訊征信鏈平臺。北京市樸道征信、北京金融大資料、金堤征信(天眼查)、金電聯行、天創信用、愛信諾征信、中電聯征信以及天津市聯合信用、河北省國網征信等9家征信機構作為首批機構參與資料上鏈。同時,按照“分步推進、有序擴張”的原則,進一步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將涉企信用資訊通過“京津冀征信鏈”安全有序開放。“京津冀征信鏈”建設工作將充分利用好數位化手段,通過“政府+市場”雙輪驅動,促進征信機構有序競爭,實現征信資訊的充分共用和有效使用,在京津冀區域內形成資料豐富、產品多元、場景廣泛、普惠公平的征信服務體系,為實現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有力支援。
18、全國首個省級預付資金資訊管理平臺在京建立,有力保障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
2021年6月18日,作為全國首個省級預付資金資訊管理平臺,北京市預付資金資訊管理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平臺通過銀行存管模式匯總消費者預付資金資訊,與各存管銀行實現標準化資料接入,為各行業主管部門、各區開放查詢埠,並依託“冒煙指數”監測預警系統,為各部門提供存管資訊查詢、資料統計分析、風險監測預警等功能,為行業監管提供助力,保護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
19、金融投資者教育持續深化,有力提高金融消費者風險防範能力
2021年,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北京電視臺聯合,持續開展“蜜蜂計畫”金融安全宣教系列活動。全年共製作250餘期節目,進社區、校園和企業開展線下活動60餘場,覆蓋社區居民人數超過100萬人,新媒體短視頻和直播在北京時間、抖音、快手、騰訊視頻累計播放5000多萬次,為市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市金融監管局牽頭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百千萬宣教工程”防範非法集資宣教工作。全力打造百名打非宣講師、千名風險監督員、萬名網格宣傳教員組成的“百千萬工程”隊伍。全年共組織“七進”等宣傳活動10955場,參與群眾585萬人次。發放海報、折頁、宣傳手冊、購物袋等宣傳材料90萬份;通過報刊雜誌、廣播電視開展宣傳29752次,新聞媒體報導90次;通過網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信等網路平臺發佈原創作品3327篇,點擊量、閱讀量601萬次。系列宣教活動的成功舉辦,有效提高了金融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辨別能力。
20、推進“兩區”建設人才要素加速流動,建立首都國際金融人才全流程服務體系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市人才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市海外學人中心加大工作協同力度,建立外國人工作許可、工作居留許可兩證聯辦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外籍高層次金融人才出入境管理服務水準,提升外籍金融人才便利化服務體驗。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