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多项落地、双向投资多措并举、重庆跨境金融服务更上一层!
一、重庆发布金融“十四五”规划,涉及支付、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等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跨境金融、支付、数字人民币、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有较为详细的要求。
跨境金融:本外币账户、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
《规划》要求,构建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健全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管理政策。探索更加便利资金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创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账户、境内账户互通机制,创新资本项下本币跨境支付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分账核算试点,推进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渠道整合,积极探索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在重庆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跨境金融、贸易投资领域便利化政策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将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完善跨境金融场外交易数据收集存储机制,创设交易数据库,进一步整合交易登记、清算结算渠道,逐步搭建全国性的场外金融产品交易登记清算结算系统。
拓展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探索推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推动贸易项下的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简化“走出去”企业以及东盟企业和个人开立人民币账户手续,推动地方法人银行直接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探索基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试点,鼓励非银行支付机构探索开立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
探索简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管理,支持银行代办境外上市外汇登记。推动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获得结售汇业务资格,开展外汇即期和衍生品交易,鼓励更多机构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居民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试点。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探索外国人才个人外汇收支便利化,便利来渝境外游客小额支付。
扩大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加大对区域特色场景开发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探索对接银行端跨境贸易撮合系统,助力外贸外资企业融资结算,拓展更多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应用场景。探索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平台。
探索跨境跨区域金融领域监管。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积极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开展跨区域监管合作,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跨境金融风险监测,先行先试流入、流出双向预警监测手段。加强对跨境金融业务数据的保护,研究建立风险事前评估、业务管理评价、风险对冲机制。探索互联网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防范非法资金通过线上方式跨境、跨区域流动。
争取开展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场景。依托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科技认证认可、标准制定、场景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探索建立与国际数字贸易相匹配的金融科技国际合作规则。
二、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和创新试点在渝落地!重庆银保监局划定这些重点“大事”
近日据从重庆银保监局获悉,2021年,全市银行业保险业行业发展保持平稳。2021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新增贷款占全市社融增量71.5%;保险业为全市提供风险保障累计达151.53万亿元,赔付支出305.6亿元,经济贡献稳步提升。
在风险防控上,重庆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644.9亿元,不良率1.07%,账面不良实现“双降”。
债委会重点企业风险化解稳步推进,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有效遏制,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压降,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不断加强,风险抵御能力和应对资源较为充足。
各项数据显示,支持保障上也更加充分。全市银行保险业对15.5万户次中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本息合计1582.72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63.73亿元,较年初增长27.6%。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21.7%,脱贫贷款覆盖率达58.6%。率先探索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试点,落地全国首单灵活就业人群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警保联动”合作保险机构扩展6倍,安责险、食安险、巨灾保险承保扩面,“渝快保”实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
改革创新方面,全市银行保险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交通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信贷超4000亿元、风险保障超2000亿元,积极支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聚焦“双碳”目标,绿色信贷余额4237.87亿元,较年初增长45.85%,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686亿元。商业价值、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余额及首台(套)保险承保笔数分别较年初增长49%、27%、113.3%,推动建设中西部首个金融综合服务网——“金渝网”。
重庆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重庆银保监局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和各类创新试点在渝落地。持续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在养老、托幼、医疗等民生领域,强化保险供给、保障、宣传水平。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巨灾险及安责险等重点险种,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防范信用环境劣变。助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严防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强化市场乱象治理,完善内控管理体系,主动服务金融安全大局。
此外,还将瞄准金融科技的方向,积极推进“金渝网”建设,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战略配套,整体统筹IT治理和数据治理。
三、对接RCEP 重庆多措并举加强双向投资往来等方式,深化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
近日从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获悉,对接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重庆将通过打造RCEP高水平对接平台、加强双向投资往来等方式,深化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在深化与RCEP沿线国家国际合作中具有区位优势。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该市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达190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出口额的29.6%。2021年,重庆签约落地RCEP国家合作项目13个,协议金额152.7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重庆一直深耕东盟,实施“东盟行动计划”,并同时加速与日韩的合资合作,全面推进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目前,RCEP成员国在渝投资兴办企业年均达到50家以上,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9亿美元。今年1—10月,重庆实际利用RCEP成员国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市18.6%。其中,新加坡和韩国是RCEP外资主要来源国。
未来,重庆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内陆开放,深化与RCEP成员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具体包括,重庆着力发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辖区内6个综合保税区的示范作用、先行作用,打造RCEP高水平对接平台,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区;加快在航空领域、铁路领域与RCEP国家联通,提升与RCEP国家的贸易集散能力,构建联通RCEP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RCEP国家在中国西部的物流集散中心。
在进出口贸易上,重庆将推动优势产品出口RCEP国家,扩大对RCEP进口规模,构建全球多元融合的消费资源集聚地,建设RCEP国家特色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同时,重庆将发展面向RCEP国家的金融服务,吸引RCEP国家金融机构到渝投资发展,并招引日本、韩国、新加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链龙头项目,加强双向投资往来。
四、电子信息产业成重庆工业发展“第一增长极”
回望2021年重庆电子产业整体发展,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业加快补链成群,全市电子制造业产值增长13.7%,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28%,位列第一位。其中,智能终端产业产值增长9.6%;其他电子产业产值增长22.3%。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重庆工业发展“增长第一季”。敏锐把握这一欣喜态势,2022年一步步新技术研讨会紧锣密鼓忙筹备,全力以赴办盛会,为长江经济带高地电子产业强劲腾飞再添助力。
打造电子产业链的稳定性
2021年以来,重庆通过全面启动“链长制”,实施“一链一策”,多措并举,让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带动盘活整条产业链,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依托惠普、仁宝等领军企业,目前重庆形成智能终端“品牌+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合计产值同比增长26.3%,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45.5%。
前不久,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康宁二期项目钢结构顺利封顶,这里将建成4条8.5代及以上显示玻璃基板前段熔融成型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康宁重庆基地可就地生产显示玻璃基板的素板,不再需要进口,进一步降低疫情对物流的影响,提升对京东方等周边液晶面板企业的供给能力。
春节假期后,位于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的华润微12英寸先进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持续开建,最快将在明年建成投产。届时,企业将形成月产3万片的晶圆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新一代功率半导体产品。
当然,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比如重庆汽车、笔电等主机产品整体处于中低端,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度还需加强;关键环节缺失较多,汽车、电子整体配套率虽然分别超过70%、85%,但高端芯片、高端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
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
当前,以笔电、手机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重庆逐步构建起“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打造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重庆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广东省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近几年,重庆出台了系列鼓励性政策,从产业发展、产业配套、科技研发、企业运营等方面予以财税支持,吸引了VIVO、百立丰等不少手机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以整机生产厂家为中心,以摄像头、显示模组、触摸屏、玻璃盖板、主板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为配套的产业链。
同时,重庆已落户了惠普、宏基、华硕等3家品牌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等六大主机生产商企业,生产订单包括戴尔、东芝、索尼、苹果、小米等几乎所有的笔电品牌,成就了重庆连续七年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造”。
转型升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据重庆市发布的2020年《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其发展目标为:
“到2022年,汽车电子生产制造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大小三电’等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60%,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网联终端系统本地化配套率达到30%,力争培育和引进汽车电子重点企业20家以上,全市汽车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到2025年,力争全市汽车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
有了明确的目标,重庆的汽车电子产业正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重点支持两江新区、渝北区等区域开展先进汽车电子研发创新,加大对汽车电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支持,努力打造汽车电子领域研发创新高地。
重点支持两江新区、高新区、渝北区等区域,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汽车电子领域特色产业园区,提升全市汽车电子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支持两江新区、高新区、渝北区、永川区等区域构建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汽车电子大规模示范应用的环境,重点推进自动驾驶仿真和道路测试、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测试,以及自动驾驶开放道路场景示范运营,加快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进程。
持续发力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电子产业的“价值高地”。2021年以来,重庆瞄准集成电路这一核心部件持续发力,陆续引进了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上之前的SK海力士、万国半导体等项目,目前重庆集成电路企业已超过40家,初步形成了集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链条生态体系,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作为中国唯一为微处理器提供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的制造商,奥特斯为重庆芯片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奥特斯重庆一厂半导体封装载板项目的投产,弥补了重庆在为微处理器提供高端半导体封装载板的空缺,而奥特斯重庆二厂生产的系统级封装印制电路板,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及高端物联网产品,将为重庆芯片产业链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
重庆大力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战略,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加快推动“工”“网”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再推动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10个智能工厂和100个数字化车间,打造10个创新示范智能工厂。
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的示范引领,重庆智能制造水平和推广智能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重庆制造”转变“重庆创造”“重庆智造”。
一步步助力“补链成群”
“不过就整体而言,全市千亿级以上制造业企业仅1家、百亿级以上企业仅25家,对产业链整体拉动能力较弱。”重庆市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做大“链主”企业,大力培育领军企业。
作为主打的电子产业链来说,将面向重点产业链终端产品需求,加快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短板”,加快“补链成群”。
为此,以服务重庆当地企业技术人员为宗旨,提供电子生产企业和业内人士洞察行业趋势、采购生产设备、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及生产解决方案的新渠道,为电子生产技术设备企业拓展西部市场搭建展示与交流合作平台, 一步步新技术研讨会铆足“虎”劲,2022年首站就将来到重庆!
2022年3月11日,一步步新技术研讨会将在重庆丽笙世嘉酒店举办,以“电子制造产品可靠性提升方案”为主题,带来一批热点议题和亮点工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