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我们能否如愿实现5.5%的增长目标?具体到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应如何发力?保障粮食生产等“接地气”的工作又该如何推进?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如约开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相继亮相。50余分钟时间,针对前述热点话题,三位部长直面民生关切,干货满满。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实现今年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何立峰第一个登场,面对记者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提问,他以三个“很强”予以回应。这份自信来源于我国能有力有效应对疫情,及时有序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来源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克服困难挑战提供了良好基础;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前瞻性地分析形势,提前谋划、靠前部署,针对稳增长、纾困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何立峰说道。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何立峰表示,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通过推进“双碳”工作,可以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可以有效促进全国各地包括农村、城市生活环境改善,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幸福。
第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推进“双碳”将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改变,不仅需要各地方、各行业、各类企业参与,也需要城乡居民共同参与,人人都有责任,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第三,推进“双碳”必须全国“一盘棋”。要统筹考虑,讲究策略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和未来、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坚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当然,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何立峰表示,将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离不开发力得当的政策措施,稳投资就是其中一项。在答问中,何立峰为今年稳投资工作划清重点、指明方向。
首先,精准把握投资重点。一是“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二是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老旧设备更新等。三是实施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特大城市要瘦身健体,大中城市要补齐短板。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资。关键是投向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
其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再次,狠抓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已经在建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产一批。推动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同时,谋划一批新项目。
越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越要稳健有效,靠前发力。针对今年安排的赤字率降至2.8%左右是否会影响全国一般预算支出强度的疑问,刘昆用一组数据廓清市场疑虑:今年赤字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度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是去年的6.6倍。这一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有保障。
2021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达1.1万亿元,今年这一数字又创新高,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据刘昆介绍,聚焦制造业等6个行业的退税减税规模达1万亿元,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益受惠也达1万亿元。
近年来,受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粮食安全、粮食危机一直是热门话题。去年,我国冀鲁豫陕晋5个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达1.1亿亩,占冬小麦总面积的1/3。“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今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唐仁健一出场就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这背后则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唐仁健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比如,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三大谷物种植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至全国主产省的820多个主产县,以及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补贴等。有关部门迅速行动。针对今年苗情和特殊困难,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督促有关部门将关键措施落实到位。
“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唐仁健说道。
针对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唐仁健表示,一是管数量。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好三条控制线。现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足额、带位置的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地,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责任书,实行上图入库、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二是提质量。现在耕地有2/3还是中低产田。要通过提高地力,挖掘产量潜力。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亿亩,今年还将建1亿亩,数量总计达10亿亩,能确保1万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同时,还继续加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力度和盐碱地开发利用。
三是控用途。其中,耕地要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10亿亩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据唐仁健介绍,去年全国脱贫人口收入增长达16.9%,比其他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快6.4个百分点。脱贫地区外出打工人数3145万,比2020年增加了126万。这两组数据表明,农民收入、生活有较大改善,没有发生大家担心的规模性返贫问题。“但是,以前解决的主要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动力等还是不足。”唐仁健坦言。
他表示,接下来,一是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二是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4个短板;三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帮扶力度。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