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理财发布自购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该公司发行的两款权益类和混合型理财产品。《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开自购旗下理财产品尚属业内首次。
对此,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此次增持旗下产品,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也是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任。光大理财希望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保证自有资金的收益空间。”3月23日晚间,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光大理财将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以自有资金不超过2亿元投资本公司发行的阳光红股票型和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自购现象在公募基金行业时有出现,但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光大理财的自购行为尚属行业首次。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0家基金公司自购了74只理财产品,自购金额下至500万元,上至2亿元以上。
面对首次出现的银行理财“自购潮”,部分人士对于此次自购行为是否符合监管要求也产生了疑问。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于本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超过其自有资金的20%,不得超过单只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
基于此,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光大理财使用自有资金购买自发行的阳光红和阳光橙等相关产品符合监管规定。”
“此外,在本次公告前,光大理财自有资金的投资主要以固收类和现金类资产打底,辅以其他类型资产配置,目前自有资金已投向阳光金日添利、阳光金天天购等固收类产品,光银现金、阳光碧机构盈等现金管理类产品。”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
受到近期市场波动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净值回撤,理财子公司也未能幸免。《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查询中国理财网获悉,光大理财自购的两款理财产品均出现了“破净”现象。
目前,光大理财存续的阳光红股票型理财产品共有5只,其中有3只产品净值低于1,净值最高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当前产品净值也仅有1.156;阳光橙混合型理财产品共存续23款产品,其中有8款产品“破净”。在银行理财“破净”频发的背景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举将有助于推动部分理财产品估值企稳回升,可视为积极信号。“此次光大自购产品的举措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也表达了要与客户共渡难关的态度。”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本次自购行为一方面是基于对市场大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投研和管理能力的信心。“光大理财希望通过本次增持,传递信号,增强投资者持有光大理财产品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投资者客观对待理财产品净值的短期波动,避免过分频繁操作,相信长期投资的力量。”
在光大理财开启“自购潮”后,其他理财子公司是否会选择“跟风”?对此,崔盛悦认为,“当前市场已企稳回升,理财产品净值情况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续其他理财子公司不排除继续跟进的可能。”
面对当前的市场震荡,为充分提升投资者收益体验,光大理财在日前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也提到,该公司决定将施行减费让利举措,最大限度惠及投资者,多产品系列开展费率优惠活动。其中,光大理财将持续开展“阳光金”“阳光橙”“阳光红”多个系列产品的申购费减免活动。事实上,在股市债市震荡的影响下,已经面临“破净”以及濒临“破净”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在少数。根据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下午5点,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的产品后,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28543只。其中,单位净值低于1的达2198只,占比为7.70%。
看到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出现净值回撤,很多投资者也开始“不淡定”了。“从这一次净值波动的情况来看,很多风险偏好比较低的客户反应比较激烈。”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提到,在全面净值化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会比之前的更大、更频繁,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很可能成为常态,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建议,“从长期来看,理财产品投资收益较为稳健,因此,投资者应客观看待短期内的净值波动,要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不在顶峰慕名而来,不在低谷转身离开”,光大理财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建议投资者要着眼长期,“耐心应对市场的短期波动,增加对各类资产的均衡配置。在估值的历史低位,面对市场的不理性波动,理性的投资行为是积极配置并长期持有,以此来提高投资胜率。”
同时,董希淼也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特点,理性选择理财产品,“理财市场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好产品。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做更长期的投资者、做价值的投资者。”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