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連續兩周重磅定調,要降准了?
4月13日,國常會決定,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準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會議決定的主要內容:
鼓勵撥備水準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
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
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近期,從國常會到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多場重要會議均釋放出宏觀政策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明確信號。市場也在熱議,貨幣政策操作時點是否臨近。
適時降准穩定市場預期
疫情反復和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明顯,前期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尚未充分傳達到實體經濟。
此次國常會指出,部署促進消費的政策舉措,助力穩定經濟基本盤和保障改善民生;決定進一步加大出口退稅等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確定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措施,引導降低市場主體融資成本。同時指出,針對當前形勢變化,鼓勵撥備水準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率,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和總需求不足情況下,採取適時降准的措施,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改善和擴大總需求,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創造了積極條件。同時,降准還可以優化銀行體系資金的期限結構,釋放長期流動性,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有助於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從數據來看,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好於預期,貸款結構仍不理想,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偏弱。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下一步按照穩增長“政策措施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要求,二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在加大。其中,降准能夠切實提升銀行放貸能力,而降息則有助於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同時也是緩解樓市下行的關鍵所在。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疫情加劇經濟基本面的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增長為首要目標,發力重點是信貸,信貸是寬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進企業擴大資本開支、防止金融空轉的有效途徑。
向前追溯,3月初,“擴大新增貸款規模”這一表述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體現政策層對於穩信貸、穩信用的決心,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李超稱。
貨幣政策操作時點臨近
連續兩周,多場高層重要會議均強調了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較大挑戰,釋放出宏觀政策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明確信號。
4月6日,國常會提出,要適時靈活運用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4月7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提出,著力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是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已出臺的要儘快落實到位,明確擬推出的儘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
由此,市場也在關注,穩增長政策將如何適時加力。就貨幣政策而言,王青預計,全面降准和政策性降息有望最早在4月落地,這將引導後續金融數據延續總量回暖勢頭,信貸和社融結構也將逐步改善。
4月初至今,DR007(銀存間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連日錄得2.1%下方數值,多數日期在1.9%附近低位波動。李超分析,4月15日至5月16日是央行降息窗口期,央行存在較大降息概率,降息目的在於:助企紓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融資成本也將刺激實體部門貸款需求,“寬貨幣”配合“寬信用”,維穩經濟基本面。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將隨之下降。考慮到聯儲加息等因素,降息幅度不宜過大,除降息外,二季度仍有降准概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利差倒掛增大資本外流風險的情況下,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或較為有限。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認為,當前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利差持續收窄,甚至出現倒掛情況,資本外流的壓力仍然存在且有增大趨勢,此時我國不再適合通過下調政策利率來刺激信貸增長。但降准與結構性降息仍有可能。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