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會議,釋放百萬億資管市場重要信號!
在4月24日舉行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上,多位權威人士圍繞這些熱點展開熱議,釋放出不少關乎資管行業發展的重要信號。
尚福林:資管機構需找准自身定位 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他指出,各類資管機構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強化投資策略和投研、人才的隊伍建設。其中,理財業務逐漸從銀行體系獨立運作以後,一些不具有獨立資產管理與投研能力的中小銀行,可以進一步回歸信貸本源,紮根當地,對當地客戶的理財需求,考慮向代銷平臺轉型。
他建議,資管機構要苦練內功,加強資管機構轉型。要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銀行、保險資管、證券基金公司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探索符合行業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同時,要加強各類資管機構的合作,發揮各自能力特長,釋放機構間協同效應,促進優勢互補,管道共用,進行產品合作。
“資管機構要加強專業化投研能力建設,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合理優化資產結構。過去銀行理財主要靠管道,券商資管靠通道,管理相對粗放,整體專業能力不強。隨著理財淨值化轉型,資管產品市場剛兌的預期被打破,通道套利空間基本被堵上。市場對機構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稱。
他還提到,資管機構要提升風險管理水準,要堅持風險為本,進一步健全內部治理,夯實合規經營的基礎。對於新成立的理財公司更要潔淨起步,建好與母行的隔離機制,構建長效機制,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屠光紹:資管行業應進行三方面轉型
他認為,在轉型的過程中,資管行業的經營模式也要從賣方代銷向買方投顧轉型,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市場需求最核心的內容。
從市場運作和適應市場需要方面來講,資管行業必須從保本保息的剛兌向淨值化轉型。資管新規出臺後,理財市場從過去剛兌、保本保息逐步向淨值化過渡,相當大的比例已經轉為淨值化了。同時要從同質化經營轉向差異化經營。如何更好地向差異化經營轉型,涉及到政策監管、資管機構定位以及金融科技手段應用等。
“對於資管行業自身來說,經營模式的轉型要從過去粗放型的規模擴張向能力建設轉型。在此過程中,金融科技的應用、數字金融會為資管行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他表示。
他還表示,資管行業不是孤立存在的,資管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環境和生態。“目前,整個理財市場、資管行業面臨的最大瓶頸和不足,就是長期投資的缺乏。”對此,他從基礎制度建設、鼓勵長期資金來源多元化、加強針對性和有效的投資者教育等角度,提出要形成長期投資的發展生態。
楊凱生:摒棄不合理的剛性兌付預期 是資管轉型的必經之路
一是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資管業務一頭連著廣大的社會公眾,公眾有著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另一頭連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整個實體經濟有著廣泛複雜的融資需要。”他表示,資管行業在直接融資體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資管行業可以乘勢而上,主動發揮好對金融系統間接融資市場的助力和補缺功能。
二是要堅守風險防控的底線。他表示,資管行業發展過程中曾有過部分業務嚴重不規範的深刻教訓。下一步,資管行業要進一步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加強自身合規文化的建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機制,增強合規經營的內生動力,而不僅僅把它理解為是來自監管部門的要求和壓力。
“最近,理財產品破淨的現象比較多,引起了市場關注。資管機構一方面要注意做好自身的風險防控,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如何把風險理念正確地傳遞給投資者。”他認為,要把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作為資管業務的核心環節,準確地評估客戶的風險偏好和實際風險的承受能力,幫助投資者樹立科學的風險觀、收益觀,合理塑造一種投資預期,理性看待產品的淨值波動。
他進一步表示,觀察國際資管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向投資者真實披露和傳遞產品風險資訊,真正摒棄不合理的剛性兌付預期,是資產管理業務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我國資管業務轉型中的必經之路。
三是要強化金融服務的功能,找准金融服務的重點。他指出,面對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投資需求,資管機構要努力地通過深化改革,向市場提供更多差異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金融產品服務,從而滿足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收入水準、不同風險偏好、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的需求。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為健全我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他看來,養老金投資可以為市場帶來長期資金,成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壓艙石,促進資管行業的深化和發展。同時,資管行業投資工具的日漸豐富,也能為養老金投資者提供更多元、更分散的投資工具和更具跨週期功能的資產配置。
付萬軍:踐行責任投資與多樣性金融供給
他認為,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財富管理行業和資產管理行業負有新的角色和使命。
一是以普惠性的財富管理,助力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財富管理行業要當好財富管家,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向金融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好產品,另一方面需要持續加強投資者陪伴,積極幫助老百姓培養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等健康投資理念,提高老百姓的理財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
二是服務於我國社會和人口結構的趨勢性變化。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商業銀行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希望積極貢獻力量,為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的發展添磚加瓦。
三是服務於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財公司要發揮投資範圍廣、模式方式靈活等優勢,除了關注傳統產業、傳統基建的投資機會,也要關注和研究綠色能源、新興科技、新基建、ESG等領域的投資機會。踐行責任投資與多樣性金融供給,助力我國經濟加速轉型和升級。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