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数字化改革探索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经济逆势增长,显示了强大生命力和韧性。国家数字经济、省委数字化改革、省农商联合银行纷纷布局数字化改革战略,数字化改革已经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数字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大势所趋,而“无数据不金融、无技术不金融、无场景不金融”将成为必然。
目前银行业数字化改革,既发展相对完备又处于深水区,就目前我国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新兴互联网银行等在数字化能力方面体现了较强优势,而农商行、城商行在数字化能力方面仍有待强化。而根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1》显示,数字化改革步伐较快的银行业绩提速明显快于其他银行。
在客户层面,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无界竞争,使得银行市场份额遭受蚕食,农商行传统的产品服务和交互渠道,对客户吸引力更加孱弱,昭示着其数字化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同时,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下,消费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金融科技公司凭借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以智慧科技为引擎、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新零售服务模式正在推动消费者金融需求多元化发展,农商行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从农商行自身而言,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息差收窄、经营区域受限等多重因素对农商行的挤压效应日益明显。毕马威和腾讯云联合发布的《区域性银行数字化改革白皮书》显示,大型银行相较区域性银行更具资金成本优势、平台优势和科技优势,在业务下沉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辐射地方,不可避免地出现和区域性银行争夺头部优质客户的情况。农商行亟需思考如何开展数字化改革,打造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从而差异化获客。
瑞丰农商银行的数字化改革探索与尝试
瑞丰农商银行围绕省农商联合银行的数字化部署要求,在绍兴银保监分局等监管部门指导下,制定我行数字化改革三步走战略:拥有数据、数字化改革、数字银行。我行依托省农商联合银行大平台接入地方资源,围绕社保、医疗、市政、校园、园区、社区、商户等服务场景,加快推动金融服务全面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医、保、教、娱”,突破传统银行服务空间、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构建数字+场景+服务的开放银行服务生态。一是以场景驱动和数据赋能,聚焦局部优势领域,研究数字化创新布局,鼓励场景应用和微创新培育,以改善客户体验为目标,在全行营造创新氛围。二是探索差异化本地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完成灵活查询、营销管理、裂变营销、金融小店、丰收联盟、商户系统等模块和功能的开发上线,构建“触客、拓客、获客、活客、粘客”五位一体的数字化营销体系,开拓从“线下”到“线上”、从“单户”到“规模”的营销模式创新。三是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挖掘模型、提升效率,完成共富贷等较高客户体验的线上产品,支持实体经济。
从投入情况来看,一是推进数字化营销赋能,通过对客群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客群进行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客群的需求提供精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客群差异化营销策略。二是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以数字化改革“赋能”风控体系建设,实施信贷产品标准化改造,创新小微企业风控技术,提升识别风险、经营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的同时,又能更大程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人可贷,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把控的平衡。三是实施数字人才培育方案,完善数字化人才培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效的企业内训队伍,培养一支既有业务知识又有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加强对外输出技术支撑,依托自身先进技术为同业搭建微贷架构,推动微贷业务向外输出。五是坚持数字化思维方式,提升非现场管控能力,加大对异地支行、村镇银行的远程管控。
在未来的规划和调整上,我行将以新建立的数字金融中心为平台依托,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力,创建“1个数据池、2个系统平台、3个应用体系、4个支撑能力、5个条线科技赋能”的金融科技新格局,打造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研发—产投”金融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差异化、精准化、特色化且有温度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逐步加强对外输出技术支撑,依托自身先进技术为同业搭建微贷架构,推动微贷业务向外输出,同时提升非现场管控能力,加大对异地支行、村镇银行的远程管控。
已有的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影响和成效
一是营造数字化改革浓厚氛围。我行通过建立数字人才培育体系、举办数据分析及创新大赛等方式,在全行范围内打造了信数据、看数据、懂数据、用数据的数字文化,从原来被动接收数据到目前主动分析数据、思考数据,逐步形成了用数据说话、向数据要效益的共识。
二是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通过打造“产学投研”的联动机制推动前中后台多部门协作配合,极大提升了流程优化速度与业务效率,打造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服务方式。比如,我行共富贷产品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为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一份金融力量。
三是应用数字科技降本增益。引入语音识别、远程视频、AR/VR、5G、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机控”替代“人控”,减少机械化、重复性的网点与结算作业,同时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审贷放贷流程智慧化再造,综合工商、税务等多维数据综合研判企业经营状况,降低研发、运营、风控成本,综合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数字化改革的现实困难和制约
一是“多重”数据安全压力。银行业数字化改革面临多重数据合规和安全压力,尤其是新技术应用到金融场景中,势必形成更具开放性、功能性的金融生态系统,给金融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加剧高价值资产保护压力。
二是规模体量的限制。由于农商行经营范围的限制,客群体量难以支撑部分业务开展,规模效应难以呈现。
三是科技短板客观存在。目前农商行依靠省农商联合银行系统支持,自建系统还不足以满足业务拓展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四是数据来源的匮乏。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意识到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性,但困于数据资产的支撑,缺乏完整的数据治理体系,导致产生内部数据缺失、外部数据源少且质量低等问题并造成连锁反应,降低高层决策速度,拖慢改革进度。
五是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数字化改革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经营战略、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一系列变革,而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专业性复合人才更是数字化改革的核心要素和原动力,农商行由于转型氛围不够,缺乏高效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不足以吸引高水平金融科技人才,导致创新发展实力有限,数字化改革进程缓慢,限制了对于满足客户需求的开发能力与科技响应能力。
对于农商银行数字化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农商银行进行数字化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数据来源的匮乏、规模体量限制等问题。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目前监管要求农商行回归本源,明确了农商行自身所服务的基础客群和业务模式,要在现有监管条件下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二是做好组织保障。要构建数字化赋能的矩阵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创新激发的体制机制,培育开放文化,发挥全行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各项考核与考核制度深度契合业务发展。
三是强化体系支撑。要同时在战略、组织、能力、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建立支撑体系,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前中后台的协同配合,要将数字化改革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中心、各岗位,真正做到全行一盘棋。
四是加强与省联社沟通。农商行受体量与规模的限制,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力量较为薄弱,应背靠省农商联合银行大平台,强化沟通机制,促进两级融合。
目前数字经济持续在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农商银行的服务渠道和业务模型也在发生深入变革,尤其是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农商银行对于数字化改革有迫切的需求。如何聚焦客户需求,发挥本土企业优势,将金融服务渗透至客户工作生活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生态,促进线上线下客户、产品、服务和数据的融合,提高业务运行效率与质量,将成为农商行数字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总而言之,农商行唯有拥抱数字化,加速数字化变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数字化改革是银行通过创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数字化改革成效好坏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进程整体步入新阶段,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数字化改革步伐较快的银行业绩提速明显快于其他银行。可以说,未来银行业数字化改革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在科技层面的投入,伴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于更多金融与生活领域,数字化所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加广阔,更多的商业银行将会推动数字化改革、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无数据不金融、无场景不金融、无技术不金融”的时代必将来临。与此同时,数字化变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以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需更快地完成数字化改革领域的自我颠覆,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终将失去竞争力。
(作者系瑞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