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Chart 004 | 滞胀是一场接力
数据来源:CEIC,Wind,美联储 | 制图:陈达飞 博士
说明:M1增速数据时间轴在上方,相当于滞后两年。
本文作者:陈达飞 博士
【Top Chart】 每周六更新
带你识图
后疫情时代美国经历的持续高通胀让人们回想起20世纪60年代中叶-70年代末的“大滞胀”。它会再次发生吗?如果2020-2022年的通胀只是另一个“大滞胀”时代的预演,那么无论是权益资产还是固定收益资产都将面临长期考验,而包含大宗商品在内的实物类资产将占优。在权益资产内部,成长将跑输价值和防御板块。
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大滞胀”是如何发生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滞胀的接力”如下:
1.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为“伟大社会”(the Great Society)构想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成为白宫的优先事项。除了减税之外, “伟大社会”计划的内容包括:引入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Medicare and Medicaid);政府为退休人员和低收入人群支付医疗费用;向贫困开战(War on Poverty)……几乎每一项内容都能推升通胀。在1965年引入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政策之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价格涨幅迅速从1966年初的3%上升到1970年的8%。PCE同比价格同步从2%上涨到5%。CPI同比增速也在1969年底突破6%
2. 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从1965年到1968年,国防开支增长了44%。
3. 1966年《劳动法》修正案将联邦最低工资扩展到农业、疗养院、洗衣店、旅馆、餐馆、学校和医院行业。
4. 1968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开启了一轮新的抑制通胀的实验。与约翰逊政府的增税抗通胀方案不同,尼克松的方案更直接:价格与工资控制。事后看,这是对美联储的另一种“欺骗行为”。
5. 1970年,伯恩斯接替马丁任美联储主席。他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应依靠财政和收入政策(价格与工资控制)管理总需求来稳定物价。伯恩斯上任后不久,美联储开始降息和增加货币供给。伯恩斯希望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就业,以此换取政府对工资-物价的控制来实现稳定物价。
6. 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美国CPI增幅已经涨到了7.4%。1974年4月,国会任由价格管制法案到期,再叠加石油危机的影响,通胀率在年底突破12%。
7. 1978年2月,米勒接任美联储主席,将FOMC完整地武装成了卡特的支持者。美联储坚信,只要失业率在5.5%以上,货币政策就不会引发通胀。1977年下半年开始,M1增速就运行于目标区间上限(6.5%)以上,1978年底,通胀率突破9%。米勒认为强势的工会、私人部门的工资和利润上涨应为此承担责任。时任CEA主席舒尔茨在1978年初写给卡特的备忘录中称:“我们没有看到通货膨胀正在升温的迹象,也不认为其在两年内有加速的可能”
8. 1979年,石油危机再次爆发,经济再一次陷入滞胀。美联储仍在犹豫要不要收紧货币政策。1980年初,通胀率站上了15%的高位。
所以,将第一次石油危机作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大滞胀”的起点是一个谬误。“大滞胀”都是一场“接力赛”,财政赤字和货币宽松都是始作俑者,石油危机只是最后一棒。单一的石油冲击无法产生持续性通胀。在不同阶段,越南战争、1966年《劳动法》、1971年 “尼克松冲击”和尼克松时代的工资-物价管制政策都贡献了力量。不可忽视的是政府征收隐性通胀税的意愿,和美联储独立性的丧失和货币政策的政治化。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强调了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而低估了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意识形态、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大滞胀”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观念的顽固性和错误观念的危害性,其教训是,美联储必须坚守货币政策独立性,重建政策的可信度。
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大滞胀”时期,美国进步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高涨,集中体现在约翰逊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构想当中,后疫情时代则是“拜登新政”——进步主义的回归;
经济-意识形态方面,前一阶段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关系为指引,稳增长和保就业是第一要务,通胀容忍度较高,后一阶段,“现代货币理论”(MMT)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挥到极致,其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主张为美国民主党进步派(如桑德斯和沃伦)的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货币政策方面,70年代被认为是美联储“失去的十年”,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殆尽,美联储主席始终不承认货币政策是通胀的原因,也否认货币政策在抗击通胀方面的有效性。后疫情时代,由于通胀的失控,美联储的公信力正在受到挑战,批评者众。
地缘政治方面,“大滞胀”的起点是1965年,以越南战争的升级为标志。当下,俄乌冲突的前景仍不明朗,但地缘政治冲突风险或是20年代的一条逻辑主线,美国也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体而言,虽然后疫情时代的通胀与“大滞胀”都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通胀”,但同样不可忽视需求侧政策的助推。
完整报告已经发布在我的知识星球,登录即可下载。
直播预告 | 现代货币理论(MMT):方法论、政策含义与实践批判(查看本文上一条)
知识星球:
这是我的知识星球——陈达飞全球宏观策略。所有资料都会在此分享,还可以在会员微信群发起/参与讨论。原创内容主要包括:
1. 专题直播(预告+PPT+数据)
2. 深度报告(原版+PPT+数据)
3. 学术文献(电子版+笔记)
4. 每周书单(电子书+读书笔记)
5. 经济时评(原版)
6. 研究心得(随笔)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