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衡:看好中國經濟的三個理由
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的資料顯示,預計全球增長將下降到2.9%,此資料遠低於今年1月預期的4.1%。4月份,全球總體通脹率的中位數同比上升至7.8%,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總體通貨膨脹率高達9.4%,發達經濟體總體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6.9%,這是自1982以來的最高水準。無獨有偶,在聯合國發佈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僅增長3.1%,低於年初預測的4.0%增長。隨著食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全球通脹率預計將在2022年升至6.7%,是2010-2020年平均水準2.9%的兩倍。由此來看,“高通脹”、“低增長”的全球經濟狀態已經形成預期,滯脹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又一挑戰。
在全球滯脹的外部環境中,大宗商品價格高起、進出口需求轉弱、國際資金流向逆轉等狀況的發生都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挑戰,給中國經濟達成增長目標帶來難度。“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這是邱吉爾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面對全球滯脹外部環境帶來的“危機”,結合中國經濟的宏觀政策、產業結構,以及經濟現狀來看,我有理由看好中國經濟能夠抓住危機中的機遇,在此輪全球經濟的大週期中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達成戰略轉型的目標。
宏觀政策持續推動經濟在“逆週期”和“跨週期”中“穩中求進”。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大,更需發揮宏觀政策的長期和短期調節作用,實現“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兼顧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實現,維持政策的延續性。
自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一直是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明確了“穩增長”具體落實的舉措。同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貨幣政策就經濟“穩中求進”實施“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國已經連續多年堅持實施穩健的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發揮出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以應對外部衝擊。同時,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圍繞“穩增長”目標發力,加快發行新增專項債等舉措都將有效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更進一步部署6方面33項措施,使用宏觀政策組合拳力保今年經濟“穩中求進”。由此來看,宏觀政策已經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部署規劃出了坦途大道,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指日可俟。
產業韌性凸顯,產業結構轉型正在提速。中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所有工業門類,是具備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由此,我國產業發展韌性十足。今年,我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新基建更是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根據資料顯示,1—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410.0億元,同比增長1.0%。隨著投資規模的增加,生產供給也在逐步回升。根據單月資料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0.7%,上月為下降2.9%。其中,製造業5月份增長了0.1%,上月為下降4.6%。服務業降幅出現收窄。5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其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降幅收窄明顯。整體呈現復蘇發展之勢。
同時,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態勢沒有停滯,反而朝著高品質發展步伐更加穩健。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1-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4.9%,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另一方面,能源價格的提升,反而大大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戰略和新型戰略產業體系的全面進步,我國產業綠色轉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產品的產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由此來看,國際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價格的提升反而成為中國新能源和新技術興起的助推劑。
中國經濟先行指標持續好轉,未來可期。隨著宏觀政策的持續落地,我國經濟的先行指標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回升顯著,2022年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7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億元。具體來看,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5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狹義貨幣(M1)餘額64.51萬億元,同比增長4.6%。體現出信貸政策持續發力,且呈現擴張的狀態,M2與M1剪刀差持續走擴。不僅意味著經濟活動正逐漸活躍,寬貨幣轉向寬信用更是助于企業信心的恢復。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恢復商業信心比黃金更要來的貴重,並且通過政策實現的乘數效應更利於經濟市場有序運轉。
進出口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駕馬車。根據交通運輸部資料顯示,5月,全國重點監測港口完成集裝箱輸送量2308萬標箱,同比增長4.2%。我國11個國際樞紐海港完成集裝箱輸送量1776萬標箱,同比增長5.2%。其中,上海港完成集裝箱輸送量340.96萬標箱,日均環比增長7%,呈加快恢復性增長態勢。這也意味著積壓的訂單得到進一步釋放,也意味著接下來的國際外貿物流更加順利暢通。根據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04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8.94萬億元,增長11.4%;進口7.1萬億元,增長4.7%;貿易順差1.84萬億元,擴大47.6%。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進出口韌性凸顯,我國供應鏈狀態已經得到改善,預計三季度進出口規模會進一步得到擴張。
人民幣幣值穩定形成預期,國際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國主權貨幣價值穩定是穩住經濟的基石之一。目前,中國國內的通脹預期較為穩定,CPI同比增長2.1%,PPI同比增長6.4%。在國際貨幣市場方面,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BIS)簽署了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的協議,旨在通過構建儲備資金池,在金融市場波動時為參加該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援。這是國際上首個多邊性質的人民幣流動性安排,該安排的設立恰逢美聯儲加快加息縮表步伐,國際金融市場面臨大幅波動的潛在風險之際,其設立不僅有助於增強新興經濟體防範跨境資本大幅流出風險的應對能力,也代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是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進一步深化。
總而言之,全球滯脹給予中國帶來挑戰的同時更多的是機遇。此時,更應保持定力,保持樂觀,優化完善我國的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我國製造業韌性足、市場規模大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我國產業結構朝著高科技、清潔綠色的方向快速轉型,實現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