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太輝:金融科技創新供應鏈金融“雙鏈聯動”模式
导读
金融科技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產業三角迴圈的結合體,升級優化了金融供應鏈中的“人”“貨”“場”,是實現“科技、產業、金融”高水準迴圈的重要抓手。同時,金融供應鏈與產業供應鏈的聯動是破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困局的根本出路,因此要利用好金融科技,來推動金融供應鏈和產業供應鏈的“雙鏈聯動”,實現雙鏈間的有效協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不斷夯實“雙鏈聯動”的資料、科技和客戶基礎。
作者丨朱太辉(IMI研究员)
01
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機構打造“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
針對疫情衝擊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對金融行業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對金融科技推動金融行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紓困中小微企業寄予了厚望。
當前政策著力解決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質效。國務院常務會議在5月下旬出臺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包括6個方面33項措施。其中,貨幣金融政策佔據佔據了積極重要的地位,而金融服務的重點方向之一是加強和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5月底,人民銀行發佈政策要求建立小微金融服務“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著力解決從前金融機構在小微金融服務裡面臨的“不敢貸、不願貸,不能貸”的三角困局。
鼓勵商業銀行“敢貸、願貸、能貸、會貸”,本質是要破解小微金融服務成本、收益和風險不匹配、商業上不可持續的問題。在金融機構傳統的經營模式下,這個三角困局很難解決,但近年來興起的大資料和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的供應鏈進行了全面升級,金融機構在產品設計、資金籌集、行銷獲客、信用評估、風險定價及貸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在數位化的金融服務模式下,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成本、收益和風險函數”發生了實質性改變,金融機構“風險調整之後的資本收益率”(RAROC)大幅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商業可持續大幅提升,正在推動金融機構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近期金融管理部門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政策從多個方面,對利用金融科技改善金融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
首先,鼓勵科技實力較弱的中小銀行通過與大型銀行、科技公司合作,提升數位化水準;同時,也鼓勵積極開展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單等權利和動產質押融資業務,鼓勵市場化征信機構運用新技術創新征信產品和服務。
其次,要求大力發展數字金融,銀行和保險機構強化科技賦能,強化線上金融、數位金融,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多樣性,讓困難企業獲得金融服務更有保障。
此外,金融科技監管政策也在不斷制定和完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越來越清晰。2020年下半年以來,以《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作為標誌,金融科技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涵蓋了互聯網貸款管理、互聯網存款管理、征信業務管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管理、金融機構線上行銷管理、互聯網理財銷售管理、互聯網保險管理等多個方面。
隨著政策的持續出臺實施,金融科技三維監管框架逐漸形成,即金融的歸金融,堅持持牌監管;科技的歸科技,堅持外包監管;資料的歸征信,堅持征信監管。金融持牌監管的核心是,所有金融業務要持牌經營,核心環節不允許外包,平臺公司等不能過度嵌入金融業務;不同持牌主體開展同一金融業務的監管標準應該一致,避免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科技外包監管的核心是,金融科技服務屬於“諮詢規劃類、開發測試類、運行維護類、安全服務類和業務支援類”中的一種,應當遵從資訊科技外包監管。資料征信監管核心是,《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只有持牌的征信機構才能夠對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資訊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等,市場主體對外提供信用資訊需要通過持牌征信機構開展,實現“資料斷直連”。
02
金融科技推動金融供應鏈和產業供應鏈“雙鏈聯動”
供應鏈金融科技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宏觀背景來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是要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準迴圈,國家十四五規劃已對此做出專門要去。金融科技特別是供應鏈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產業三角迴圈的結合體,升級優化了金融供應鏈中的“人”“貨”“場”,是實現“科技、產業、金融”高水準迴圈的重要抓手。
利用金融科技加快供應鏈金融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政策關注重點。2020年以來相關部門出臺了支持數位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政策近10部。例如,2021年12月發佈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明確要求,提高供應鏈金融數位化水準,強化供應鏈各方資訊協同,通過“金融科技+供應鏈場景”,實現核心企業“主體信用”、交易標的“物的信用”、交易資訊產生的“資料信用”;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年12月發佈《加強信用資訊共用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實施方案》,明確了各個部門信用資訊共用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清單。在金融科技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將進入放量和快速增長階段,有研究測算,該金融業務的規模將在2024年超過40萬億元。
供應鏈金融科技有效解決了產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用評估難題。在傳統模式下,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痛點是要,高度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水準以及核心企業對於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確權能力,信用資訊在整條供應鏈上的傳遞效率不高和不充分。目前供應鏈金融科技正在加快研發,正在不斷推出應用於不同行業和生態的解決方案,為解決傳統模式下的信用評估難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供應鏈金融科技的核心是要實現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同生共榮。隨著金融數位化和產業數位化的快速推進,供應鏈金融和產業鏈發展就能夠通過數位化實現產品設計、行銷獲客、產品定價、風險管理、售後管理等各個環節,在場景、管道、客戶層面的交織和聯動,從而推動整個供應鏈金融和產業供應鏈發展實現共生,推動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發展同生共榮。
金融供應鏈與產業供應鏈的聯動是破解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困局的根本出路。如果從金融服務的供應鏈來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存在,核心是金融服務供應鏈上產品設計、行銷獲客、風險決策、貸款發放、貸後管理等各個環節發展良莠不齊且缺乏有效聯動。如果再根據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共生框架來深入分析,金融供應鏈上各個環節迴圈不暢的根源在於金融供應鏈和產業供應鏈缺乏有效協同。
03
數字經濟發展將不斷夯實“雙鏈聯動”的資料、科技和客戶基礎
傳統經濟模式下供應鏈金融陷入發展瓶頸。不同的產業供應鏈發展模式和環境有很大的差異,產業鏈供應鏈的異質性強;產業鏈供應鏈鏈條很長,包括從產品設計到加工、批發、運輸、銷售,不同環節上的企業面臨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對於中小銀行來說,產業鏈供應鏈是跨區域的延伸發展,而銀行特別是小型銀行自身的經營範圍是當地語系化的,中小銀行很難對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開展客戶調查、收入評價、信用評估等。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為“雙鏈聯動”打下良好基礎。2021年以來,我國加快出臺了一系列支援數位經濟和數位中國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隨著數位經濟與數位治理的快速發展,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快速推進,供應鏈金融數位化和產業供應鏈數位化擁有了良好的協同聯動基礎。在基礎設施方面,“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進存量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和增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雙鏈聯動”將在硬體基礎設施和軟體資訊基礎設施、應用支撐平臺上實現“軟硬”協同。在資料要素賦能方面,“雙鏈聯動”將在資料收集、治理、應用驅動上實現“全流程”協同。在技術賦能方面,“雙鏈聯動”將實現單一數位科技業務賦能和統一資訊系統集成賦能的“點面”協同。
數位經濟下“雙鏈聯動”發展需要把握好四個重要抓手。一是數據抓手。金融機構要協同推進國家層面的資料治理、地方資料治理、“數位中國”建設,利用公共資料和政務資料的開放共用,強化服務的資料收集和利用。二是產業抓手。金融機構要與核心企業進行合作,與核心企業合作推進企業及其供應鏈的數位化轉型,在企業和供應鏈鏈數位化轉型的基礎上,同步推進金融服務數位化轉型,更好地實現金融數位化與產業數位化協同。三是管道抓手。既要開拓線上管道,也要推進線下管道的數位化改造,最終實現線上和線下業務管道的有效聯動。四是生態抓手。要與平臺企業、科技公司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搭建合適的金融服務場景,將金融服務與場景結合好,形成更好的差異化、特色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
注:原文標題為《金融科技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 開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局面》,已刊發于《金融博覽》2022年7月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