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期货”创新成果走进服贸会——“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正式发布
9月1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双碳经济论坛”上,在前期成功试运行基础上,“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正式发布,为公众带来“气象+期货”新体验、新成果。从多年研究到成果展示,从签约合作到未来布局,在气象灾害频发、极端天气扰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商所和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双方携手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拓展新路径。
图为“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发布现场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干旱 天气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今年,俄乌冲突这只“黑天鹅”还没有飞走,高温干旱这头“灰犀牛”再次“造访”,全球多地出现罕见高温,多国报告了超40℃的极端高温。在欧洲,高温造成的热浪、野火、干旱蔓延,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经济。世界气象组织此前指出,全球范围来看,2022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中央气象台气象服务室预报员刘扬介绍,“今年夏天,我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综合强度达到1961年以来最强。23个省(市)出现40℃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175万平方公里,影响超过4亿人。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南方地区土壤墒情下降,对当地部分水稻、玉米等作物以及经济林果、水产养殖等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南方湖泊水域面积锐减和水位下降、四川重庆等地火灾频发,并对能源供应等造成较大影响。”
这再次敲响了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警钟,也提醒着我们天气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成果显示,玉米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升高1℃,玉米籽粒产量每公顷将降低0.83吨。同时,大豆是喜温作物,成熟期的低温霜冻也会严重影响当季产量。全球天气气候形势日趋复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何应对天气变化风险愈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本次发布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或许可以提供应对该问题的一个思路。
据了解,“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选取北京、哈尔滨等城市为基准城市,基于中央气象台权威数据编制,包括相关城市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和月度制热(HDD)/制冷(CDD)指数。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是一个自然月内、每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制热指数和制冷指数分别可以衡量制热和制冷的需求。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为玉米、小麦重要产区,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是大豆、玉米、粳稻主要产区,相关温度指数可以较为有效地表征大豆和玉米等作物生长气温情况。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度指数可量化一段时间内温度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累积影响,是农作物生长的有效领先指标,可以作为农业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预测作物产量、价格和产值的重要参考。一方面,宏观管理部门可以参考温度指数,为农产品保供稳价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温度指数评估收获季的产量和价格,从而提前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如玉米的孕穗和受粉一般来说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农户可以利用玉米在孕穗和受粉期的温度指数来对收获期的产量和价格进行预测,并通过提前销售、价格保险、期货对冲等方式锁定收入。
精诚合作 开辟服务乡村振兴新渠道指日可待
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在发布活动致辞中表示,经过近29年的发展,大商所目前已形成覆盖农业、能源化工和钢铁冶炼等领域丰富的产品体系,有效发挥了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及资源配置功能,市场定价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国家气象中心和大商所携手践行“国之大者”、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要求的重要成果,温度指数为双方探索“气象+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开辟了新途径。此次发布的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的温度指数在试运行期间已被一些大的粮食企业用于预测大豆、玉米等重点农作物生长情况和价格波动趋势。未来双方将在指数运行基础上,合作探索研发温度指数衍生品,以“气象+期货”构建农业产业链全风险场景管理的新格局,不断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深度和广度,为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智慧化贡献力量。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发布现场表示,国家气象中心牢牢把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立足“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为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以温度指数为代表的天气衍生品,既可以发挥天气风险“减震器”和“稳压器”的作用,帮助农业及相关行业更准确把握资源状况,规避生产风险,提升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又可以带动气象为农服务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发展进程,促进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形成靶向需求,也可以提升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履行气象事业的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职能。
图为上海市温度指数长期走势图
在指数发布现场,显示大屏向论坛全球参与者展示了2009年至今相关城市温度指数的走势图,记者注意到,北京、哈尔滨、广州8月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较往年基本持平,同时武汉、上海则达到了过去1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反映了华东地区和中部地区今年8月的高温情况。以上海为例,上海地区今年8月的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和制冷指数分别为1282.35和414.35,较2009年以来平均值分别高出9.2%和23.3%,客观反映了今夏上海地区的高温。
据了解,2002年大商所启动天气指数编制研究以来,2004年起大商所和国家气象中心便开始在天气指数及衍生品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合作,并于2009年共同发布日平均温度指数。2017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双方基于精细化天气预报完善了指数编制方法,使指数更为准确地表征了温度变化,并开始试运行发布。同时双方持续探索研发温度指数衍生品,将其作为大商所向指数板块业务拓展的重点品种之一,进一步丰富天气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金融、保险和农产品期货气象服务”,为气象与期货携手服务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目前,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中央气象台、大商所官网及中国气象报等渠道查询“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
图为大商所展台
(来源:服贸会气候经济高峰论坛)
此外,本次服贸会期间,大商所还受邀参加了“气象与全球服务贸易展”,除介绍温度指数有关情况外,还向公众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大商所市场发展、推进对外开放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成果。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