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多變,經濟金融平穩運行面臨挑戰。廣東銀行業保險業持續強化政治擔當,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階段性成效。
廣東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裴光日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廣東銀保監局將持續加大對需求端政策實施的力度,全力幫助市場主體紓困,增強實體經濟信心。
裴光在專訪中還談到了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粵港澳金融監管等問題。
穩經濟穩大盤 引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21世紀》:今年,廣東銀保監局推出哪些穩經濟穩大盤的措施?有哪些需要進一步發力和補足的地方?
裴光:今年以來,廣東銀保監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銀保監會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做實做細穩經濟和金融助企紓困政策,凝聚轄內銀行業保險業合力,助力廣東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一是細化完善配套措施,打好金融支持穩增長組合拳。制定全局貫徹落實穩經濟和金融助企紓困政策實施方案,明確“全盤統籌佈局、條線部署推進、屬地責任落實”的行動路線,細化10方面118項針對性落實措施,制定“施工圖”和“任務書”。同時,有針對性地細化出臺一系列配套金融政策措施。比如小微金融方面,專門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小微金融幫扶政策貫徹落實力度,推動政策精准直達市場主體。
二是全力護航困難行業,打通融資管道暢通經濟迴圈。聚焦支持服務業複產回暖,加強多方協同,建立名單制銀企對接機制,指導銀行機構主動對接轄內860家服務業困難企業,相關企業授信約3746億元,支持服務業持續複產回暖。聚焦支持貨運物流業助力保通保暢,加大信貸支持和風險保障。
三是重點扶持小微企業,多措並舉促進“輸血減負”。努力“應延盡延”,助力渡過難關。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上半年,轄內主要銀行機構為小微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1238億元,戶數5.22萬戶。推動銀行機構加大展期續貸支持,截至6月末,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餘額1859億元,同比增長35.55%。鼓勵“應貸盡貸”,助力恢復元氣。推動轄內銀行機構發揮好小微企業間接融資的主管道作用,截至6月末,轄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9萬億元,同比增長16.88%,有貸款餘額戶數163.41萬戶,同比增加26.29萬戶;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同比增長26.89%。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首貸戶”達2.43萬戶,貸款金額804.87億元。督促“應減盡減”,助力輕裝上陣。引導轄內銀行機構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費讓利,強化監管和督導,對20家銀行機構開展涉企收費現場檢查。
四是加快支持重點領域,驅動廣東經濟增長新引擎。支持廣東製造強省建設,緊密圍繞製造業“六大工程”,引導加大信貸投放,支持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提升核心競爭力。截至6月末,轄內製造業貸款餘額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為各項貸款的2.5倍;上半年新增貸款3908億元,增量實現同比翻番;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等廣東支柱性產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均超過40%。加大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信貸支持,截至6月末,轄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同比增長70.17%。累計為2300餘戶國家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發放貸款超350億元。支持重大專案建設擴投資,引導轄內銀行機構支持全省1570個重大專案建設,為重大專案發放貸款948億元,並為專項債專案提供配套融資460億元,約為去年同期的2.5倍。“險資入粵”持續發力,保險資金在粵投資1.7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投向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金額超3000億元,比去年同期新增投資規模超過337.9億元。支持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聯合研究制定科技金融實施意見,著力滿足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金融需求。推動我省成為全國擴大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線上辦理首批試點,聯合印發試點實施方案,截至6月末,轄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餘額超130億元,同比增長48%。支持“廣東強芯”工程,落地新型權利質押融資業務,轄內主要銀行為2家晶片企業提供積體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質押貸款1140萬元。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跟時間賽跑,持續加大對需求端政策實施的力度,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加強預期引導,進一步提升行業政策與金融政策適配性、協同性。同時,在堅持商業可持續和風險總體可控原則下,引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鼓勵金融機構結合自身特點做更多探索和金融產品創新,激發創造新的信貸需求,全力幫助市場主體紓困,增強實體經濟信心。
金融數位化轉型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21世紀》:金融數位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廣東銀保監局是如何推動轄內銀保金融機構加快數位化轉型?根據前期實踐經驗,監管部門應該注意或者規避哪些問題?
裴光:廣東銀保監局從三個方面著手推動轄內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一是加強監管引領,穩步推進數位化轉型。指導各金融機構以人民為中心,以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在嚴守風險底線的前提下,走出一條與自身發展需要、科技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匹配的數位化轉型發展之路,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准性、適配性、可得性,避免出現為了轉型而轉型。二是夯實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數據基礎。廣東銀保監局持續督促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完善數據治理制度,加強數據資產管理,持續提升數據品質,通過建立具有高效數據服務能力的數據中臺,逐步統一系統間的數據統計口徑和加工方法,充分發揮機構內部的數據要素生產力。三是凝聚行業力量破解數位化轉型難題。為打破機構間的數據壁壘,促進數據要素流通,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廣東銀保監局先後開展了對大數據、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創新應用。廣東銀保監局牽頭搭建的區塊鏈“慧享平臺”獲得全國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通過該平臺金融機構能共用威脅情報、黑白灰名單,提升風險控制能力;組織轄內金融機構探索使用聯邦學習技術,實現不同銀行機構間、不同行業間數據的“可用不可見”,為數據要素在金融業各類參與主體間的有序流動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在推進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監管部門需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數位化轉型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監管部門要指導金融機構堅持正確方向和目標推動數位化轉型,不要貪大求全、盲目擴張,也不能利用金融科技創新搞監管套利、脫實向虛,在監管框架下穩妥推進數位化轉型,才能取得實效。二是防範數位化轉型中的新型風險。加強業務合規管理,充分評估新模式下業務的邏輯變化和技術的使用變化,有效識別流動性風險新特徵。加強數據安全和網路安全管理,完善技術安全防護體系,強化對數據的安全訪問控制。防範模型和演算法風險,確保模型的可解釋性,防止出現演算法歧視。三是避免出現數位化轉型考核“一刀切”。數位化轉型是金融機構不斷探索、不斷試錯的過程,監管部門應避免針對不同機構提出統一的數位化轉型要求,應充分考慮機構自身情況,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效進行考核和引導。
探索建立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溝通機制
《21世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廣東金融開放持續擴大。未來,廣東銀保監局將如何攜手粵港澳金融監管部門,做好風險防範工作?
裴光:在中國銀保監會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東銀保監局跨前兩步、主動作為,舉全局之力積極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合作,推動粵港澳金融服務互聯互通,爭當金融對外開放和改革創新“先行者”,有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三種思維”,推動大灣區實現更多跨境金融先行先試。一是加強系統思維,推動粵港澳三地在金融監管規則上實現更多突破。二是加強創新思維,鼓勵支持多層次跨境金融創新。三是加強底線思維,統籌處理好擴大金融開放與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進一步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監管協調溝通機制,強化大灣區跨境監管聯動與風險監測合作,構建三地金融糾紛調解合作機制,推動大灣區金融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